這個冬天,天冷,就業也冷,考研愈發地熱。
1月5日至7日是2013年全國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考試的日子。考與不考,曾經僅代表的是不同的價值追求。而現在,報考研究生人數連年創新高,一個無可回避的問題是,為何那么多年輕人熱衷擠上考研“獨木橋”?
他們中,有為上名校深造而辛勤復習的苦讀生,有放棄現有工作想改變就業前景的在職考生,還有單純上考場碰運氣的“醬油族”。有人認為“不經歷考研的大學是不完美的大學”,有人將“考研熱”與青年理想、人生困惑放在一起討論。
考研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一個標簽。如何看待“考研熱”?怎樣面對我們的人生路?本文的主人公是當前社會轉型背景下與“考研”有關的人群縮影。他們為什么要考研?他們的考研過程中又有哪些故事呢?
關鍵字:報考人數史上最多考試紀律史上最嚴
2013年全國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考試吸引了180萬人報考,創下考研人數歷史新高。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99萬人,比2012年增加19萬人,這意味著每3到4個畢業生里就有一個人選擇考研。按照往年考錄比例推算,最后考上的不到三分之一。
2013年碩士研究生考試也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碩士研究生考試。除有效身份證件僅限于“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和準考證外,考試部分科目實行“一題多卷”防作弊,且通訊設備一經發現攜帶入場,無論是否開啟,即視作違規處理,作弊者將受到停止國家各類教育考試最高3年的處罰。本次考試中考生處需考一科換一個考場。
“求爺爺告奶奶”苦尋“考研經”
李梓涵河北大學08級管理專業本科生
向前向前向前,考研的理想向前進,腳踏著圖書館的大地從招聘會現場轉到考研戰場的那天起,我就沒有哪天不去圖書館報到。
我們班有41人,除了幾個保研的外,今年參加考研的同學有21個,占了一大半。當我看到網上報道今年“180萬考研大軍”的消息,覺得相當正常。考研也是就業的一種,一方面可緩解一下工作難找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拿個文憑”,期待以后找份好工作。
大四一開學就跑招聘會,我投了一份簡歷,招聘人員刷著微博,瞥著旁邊的招聘啟事說,“沒看見嗎,我們只要研究生。”那只是一家不到百人的小公司,我倍感挫折,從那一刻起就決定要考研。
這半年來,我在圖書館過起“朝六晚十”的日子。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聽英語,晚上回到宿舍還抱著書看。我本科是管理專業,這次想跨專業報考某名校新聞學專業。雖然跨學校跨專業考試難度高,但為了前途,再難我也忍了!
7日碩士研究生考試最后一科結束,我就和班里幾個考研族相約一起去吃飯慶祝。兩天四個科目的考試不難,難的是此前復習準備的過程。這個過程太漫長了,太煎熬了。其實考就有考不上的可能,但我想,今年考不上再來!
在我宿舍的床頭上貼著很多小紙條,上面寫著學校、專業、往年復試線等和考驗相關的信息。那是我“求爺爺告奶奶”才從剛畢業的學姐手里要來的,每到累時,我就會告訴自己,只有考上,未來才會輕松。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蘇蕭路工作兩年某稅務局公務員辭職考研
辭職考研,這個決定讓許多人無法理解,因為我擁有許多人眼中的“金飯碗”稅務局公務員工作。想起去年3月,我在微博宣布要考研時,身邊的朋友直接問我“是不是腦袋"銹"到了。”
現實的工作給我帶來了收入和“面子”,卻帶不來夢想實現的快感。加班、算賬、應酬,每天就是那些數字,讓人覺得很空虛,也很俗氣。也許在別人看來,“金飯碗”就是人生的歸宿,但我的興趣卻不是端著“金飯碗”找個“經濟適用男”嫁人算了,我從小就喜歡歷史,特別喜歡那種“與歷史對話”的感覺。當初學財會,是因為父母覺得以后用途廣、就業好,自己從來就沒有真正喜歡過。
我要給自己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我選擇了南方一所211高校的考古專業。
辭職、回學校附近租房子、辦食堂飯卡、去圖書館占座位,生活變得熟悉而瑣碎,回到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瀏覽想報考學校的貼吧,碰到學校的老師便聊天,問學校,聊專業,問研究生畢業的情況,整理了厚厚的一本資料,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相關專業的信息。
我喜歡這樣一句詩句:“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醬油黨”不必“一考定江山”
張翼首都師范大學08級
微博上流傳兩個醬油貨的考研日早餐對話:“鉛筆先不削了,正好一會考試的時候多項事情做。”“哎呀,我忘記帶巧克力了,不然沒東西吃還要坐滿兩個半小時好無聊啊。”被網友稱為最雷人的考研“醬油黨”。
5日上午,政治考試結束后,我就知道我今年只能算“打醬油”了。題有點難,估計懸。
不過“醬油黨”不在少數,就拿我的高中同學王涵就讀于北京語言大學西班牙語專業來說。往年這個專業在就業季特別吃香,就業率達到100%;但今年到現在為止才簽了三四個人,就業形勢不好,很多人一邊考研,一邊申請出國留學,考研淪為“打醬油”也是沒辦法的事。
某媒體所做的“參加2013年考研,你抱什么心態”的調查中,“純打醬油”的考生占23.9%;抱著“盡人事、聽天命”心態的占43%;“隨便考考”的占7%;“志在必得型”只占26.2%。
至于我,我之所以淪為“打醬油”的,是因為受不了煎熬,在考前一兩個月放棄了復習,就打算一邊找工作一邊考研,寫畢業論文,橫跨各高校招聘會找工作等,導致我經常情緒不穩定、記憶力下降、心煩焦慮。于是只能抱著碰運氣的心態去考試:考上萬事大吉,考不上繼續找工作。不過我還從未聽到過“裸考”能考上的“神話”。
其實我覺得“醬油黨”的出現,或許是另一種更理性的選擇。人們不再“一考定江山”,而是帶著多重選擇的角色在面對考研這場角逐,實現了選擇的多元化。
考研動機令人百般糾結
丁歡中國地質大學工商管理專業08級本科生
考研的日歷翻過去了我卻沒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進入大三后,我就開始準備考研的事。我知道正確的考研動機應該是對某專業有濃厚的興趣,希望有深入的學習和研究,但事實上我之所以考研,是把它當做大學生就業的“砝碼”,甚至是人生之路不知該走向何方的一個“緩沖地帶”。
社會上有些議論說大學成了“就業工廠”,說大學生“動機不純”,但我覺得這未免有點苛刻。以后的路我們確實沒有準備好,難道就要“閉著眼睛前行”嗎?當然,考上研究生之后就會有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嗎?這也是我現在糾結的問題。
前兩天看微博,知道這樣一件事,武漢一個女碩士,為找到工作,居然將簡歷上的碩士學位改成了本科。聽說現在許多單位有了這樣一個苗頭:本科生能干的絕不要研究生?難道考上之后,選擇之路反而窄了嗎?看了這條新聞,我的心里更亂了……(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記者手記
人的一生,就是一場馬拉松,大多數人跑快了便喜,跑慢了便悲,迷迷糊糊地跑到了頭,卻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跑。
當今社會,很多人太過在意和別人的比較,別人考上了碩士、博士;別人買了大房子,換了新車;換了好工作,職位更高。不經意間已經形成了“不知我為什么要比,我只是在比”的心態。
其實別人的一切與你又有什么關系?
回到家里,關上門,不過是獨自品自己的柴米油鹽。你不過是在跑你的路,誰超過你,落下你,都不重要,為自己留下奮斗的血液與汗水,不論勝利之光是否照耀在你的臉上,那條路上都會鐫刻你的人生故事,記錄下你的歡喜與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