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中國首個土壤污染治理的國家方案終于出爐。
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以下簡稱《工作安排》)。“該工作安排就是人們之前期待的《土壤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環保部、發改委、國土部和農業部等將不再單獨出土壤環保十二五規劃。”環保部生態司副司長朱廣慶對本報解釋。
不過,《工作安排》讓很多關心土壤污染的的人“不解渴”。“關于土壤污染現狀,《工作安排》沒有任何介紹。按照慣例,如果是環保規劃,通常會有相應章節進行污染的現狀介紹。”一位不愿具名的環保專家對本報介紹,這既充分說明我們對土壤污染現狀的認識十分有限,也說明現在已完成的土壤污染的數據十分敏感。
2011年10月25日,環保部部長周生賢曾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的正式報告中公開表示,中國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不容樂觀,中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占18億畝耕地的8.3%。
據《工作方案》,國家提出了未來五年土壤污染治理的主要目標、任務,并要求環保部與地方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任務和時間要求等,定期進行考核,結果向國務院報告,如果完不成治理任務將被問責。
土壤污染調查結果公布時間待定
土壤污染治理的前提是了解污染的家底。而實際上我國土壤污染的家底并不十分清楚?!豆ぷ鞣桨浮诽岢?,我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仍不容樂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但到底不樂觀到什么程度?對此,《工作方案》并未介紹。
本報獲悉,在2006年-2010年,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啟動了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預算資金達10億元。
在環保部2011年6月公布的《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簡單披露了調查過程。《公報》顯示,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采集土壤、農產品(000061)等各類樣品213754個,獲得有效調查數據495萬個,點位環境信息數據218萬個、照片21萬張,制作圖件近11000件。建成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數據庫和樣品庫;組織完成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總報告和專題報告;針對重金屬類、石油類、多氯聯苯類、化工類污染場地和污灌區農田土壤等開展試點研究,完成12項試點工程、18份研究報告和7部污染土壤修復技術指南草案。
而在2012年6月發布的《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關于土壤污染,只是提到環保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共同組織編制《土壤環境保護規劃(2011-2015)》,并沒有關于前次調查的土壤污染調查結果的任何信息。
在2012年6月環保部發布《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時,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透露,近期環保部將向國務院常務會議匯報調查結果情況,經國務院批準后會適時公布調查結果。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在調查工作已結束兩年之后,我國土壤污染的“家底”卻仍未未公布。
“此次調查的報告特別多,到底哪些能夠公布,公布到什么程度?這并不是環保部和國土部兩個部門可以決定的,必須由國務院決定。”環保部的一位官員對本報分析。
同時,在環保部和國土部之外,農業部也在行動。去年3月,財政部與農業部聯合下發了《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實施方案》。財政部已向農業部撥款8.27億,由農業部用五年的時間對全國農產品產地的重金屬污染狀況進行調查。
“考慮到部委之間缺少溝通和合作,容易各干各的,造成工作的重復。我建議,國家對環保部、國土部和農業部三個部門應該統籌,在土壤污染調查上分工合作,盡快摸清污染家底。”一位地方政府官員對本報分析。
2014年“劃線”土壤環境質量等級
在《工作安排》中,國家提出了土壤污染調查和治理的目標。其中,首要目標即為摸清污染家底,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國土壤環境狀況,建立嚴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土壤環境保護制度,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勢頭,確保全國耕地土壤環境質量調查點位達標率不低于80%。
同時,國家要求建立土壤環境質量定期調查和例行監測制度,基本建成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對全國60%的耕地和服務人口50萬以上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土壤環境開展例行監測。
在土壤治理上,國家將全面提升土壤環境綜合監管能力,初步控制被污染土地開發利用的環境風險,有序推進典型地區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逐步建立土壤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力爭到2020年,建成國家土壤環境保護體系,使全國土壤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不難看出,《工作安排》以土壤污染調查和監測為主,治理為輔。”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副巡視員王鳳春分析,這是符合科學規律的。只有調查清楚,監測到位,在治理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據《工作安排》,國家將對土壤環保進行分級管理,將耕地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作為土壤環境保護的優先區域,并要求在2014年年底前,各省級人民政府要明確本行政區域內優先區域的范圍和面積,并在土壤環境質量評估和污染源排查的基礎上,劃分土壤環境質量等級,建立相關數據庫。
“這也要求我們加快修訂現行的《土壤質量環境標準》。現行標準制定于1995年,其中諸多規定已滯后于形勢的需要,某些污染物的項目需要盡快調整。”前述不愿具名的環保專家對本報介紹。
嚴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
在土壤調查和監測的基礎上,《工作方案》也對未來的土壤污染治理做了部署,嚴控污染增量,削減污染存量。
在控污染增量方面,國家將嚴格環境準入,防止新建項目對土壤造成新的污染。具體措施包括,定期對排放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的工礦企業以及污水、垃圾、危險廢物等處理設施周邊土壤進行監測,造成污染的要限期予以治理;規范處理污水處理廠污泥,完善垃圾處理設施防滲措施,加強對非正規垃圾處理場所的綜合整治;禁止在農業生產中使用含重金屬、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的污水以及未經檢驗和安全處理的污水處理廠污泥、清淤底泥、尾礦等。
“土壤污染的來源比較復雜,過去的工作基礎比較薄弱,今后在控制污染增量上挑戰很大。一方面是基層管理機構的監管人員是否夠用,另一方面如何保證基層管理人員嚴格執法。”一位地方環保廳工作人員對本報介紹,這需要地方一把手將土壤環境質量作為重點來抓。
同時,國家也將發力存量污染土地的風險控制與治理?!豆ぷ鞣桨浮访鞔_提出,已被污染地塊改變用途或變更使用權人的,應按照有關規定開展土壤環境風險評估,并對土壤環境進行治理修復,未開展風險評估或土壤環境質量不能滿足建設用地要求的,有關部門不得核發土地使用證和施工許可證。經評估認定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影響的污染地塊,要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擴散,治理達標前不得用于住宅開發。
“這是針對媒體所說的毒地專門制定的嚴厲措施。在法律出臺之前,在一定程度為土壤污染修復提供了一定的法律基礎。”“中國環境修復網主編高勝達對本報介紹,國家還提出將以新增工業用地為重點,建立土壤環境強制調查評估與備案制度,這樣可以督促業主去解決歷史遺留的土壤污染問題。
“具體來說,土壤環境強制調查評估與備案制度怎么操作,相關的配套政策還在制定當中。”環保部的一位官員介紹。
同時,國家也將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的試點。《工作方案》要求,以大中城市周邊、重污染工礦企業、集中污染治理設施周邊、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廢棄物堆存場地等為重點,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
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南、中南、遼中南等地區,選擇被污染地塊集中分布的典型區域,實施土壤污染綜合治理;有關地方要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綜合治理方案的編制工作并開始實施。
“《工作方案》提出到建成國家土壤環境保護體系,我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土壤環保的法制化與清晰化。”王鳳春介紹,目前《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立法還在準備階段,能否列入下一屆人大的立法計劃,可能要等到下半年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