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面積超過半個籃球場、深達10多米的大坑,如今雖已被成功填平,但想起當天發生的一切,陳芳麗(化名)依舊心有余悸。
陳芳麗是此次事故的眾多目擊者之一。她所居住的地方,正對著事故現場,距離那里不到50米。陳芳麗說:“看得一清二楚。”她看到至少六次坍塌,從第一間到最后一間商鋪的坍塌,還伴隨著轟隆隆的響聲,整個過程持續大約5小時。
1月28日16時40分,廣州荔灣區康王路與杉木欄路交界處,地鐵六號線文化公園站工地在施工時發生了上述坍塌事故。
張玉(化名)是康王路與杉木欄路交界處臨街商鋪的一個服裝老板,當坍塌的第一聲響起之前,他注意到商鋪里的灰塵不斷往下掉,和這里許多周邊居民一樣,他很快接到了疏散的通知。大約一刻鐘后,張玉被“轟”的一聲巨響“砸蒙”了腦袋。
據央視報道,廣州地鐵建設事業部孔少波稱,地鐵六號線施工單位是中鐵七局,1月28日16時許,建設過程中發現地質異常,有涌水涌沙的問題,他們馬上啟動應急預案,先把洞內的施工工人撤出來,同時報告政府有關部門,加強現場地面的巡視和檢測,發現塌陷面積即將擴大,立即組織疏散附近人員和住戶,包括面包店和拉面館的人員,沒有人員傷亡。
從16時40分開始,張玉看到,不斷沉降的地面張開大口,吞噬了6間商鋪。此外,路上兩棵大樹亦墜入坑中。
張玉說,一兩個月以來,他每天都聽到“轟轟”的爆破聲,“??吹交覊m掉落,只是沒有這次那么厲害。”
28日中午,施工人員在地面塌陷的下方實施爆破作業,爆破后,上方不斷有沙石掉落,而就在施工方試圖進行補救之時,掉落情況越來越嚴重,更多的泥沙和水從上方流下。最后,施工人員選擇撤離。之后,塌陷發生。
《廣州市2011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顯示,此次發生塌陷的文化公園地鐵站屬于方案中提及的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作為六號線的第三方評審機構,廣州一家工程咨詢機構的工程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說,文化公園站是廣州市軌道交通六號線和八號線換乘站,那里地質比較復雜,又涉及巖石,這就要進行爆破,但如果炸藥量太大,就會引起周邊地質塌陷。”
《南方日報》說,28日20時20分許,現場有關專家與救援指揮人員進行商討,得出初步結論:塌陷處地質現狀與圖紙顯示存在差異,在地下實施爆破作業時,該處恰好巖石層較薄。
“如果真的是這樣,原來設計的時候,要實行詳勘,有可能是因為詳勘做得不那么準確。”上述工程師說。
這位工程師還說,目前廣州地鐵設計、施工的工藝較為成熟,但整條六號線所處位置比較復雜。“發生坍塌事故,不排除有趕工程的可能。”他透露,六號線計劃于今年8月份開通。
這并非是康王路地下出現的首次塌陷。公開資料顯示,2004年康王路新光廣場旁邊,一塊近30平方米的路面突然塌陷,是陳家祠地鐵站到新光廣場的地下通道施工所致。
1月29日上午,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在事故現場要求繼續做好現場處置工作,搶修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盡可能降低事故造成的影響。
昨日中午,本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一輛輛工程車趕往現場并向坑里回填混凝土;而一些在警戒線之內做生意的人們,在線外不時朝里張望。
中國之聲報道稱,距離坍塌核心區半徑150米以內大約300戶居民已經全部撤離,警方拉上了封鎖線,戒嚴區內除了保障搶險救援的設備,已經停水停電。事故發生后,消防部門出動了三臺生命探測儀,已經排除人員傷亡。(本報記者李雋、藍之馨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