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大部分地區(國三)油品的硫含量是歐洲的15倍。中石化高調宣布將升級油品。一位國有煉油企業技術人士稱,將汽柴油標準從國三提升到國四,每噸增加的成本約為160元至200元,很大一部分將直接體現在油價上,由消費者承擔增加成本的70%至80%。
中國的石油市場,是絕對的壟斷市場,即使不升級油品,也可以找出若干漲價的理由。現在油品升級,漲價不會是新聞,不漲價則一定會是新聞。至于漲價的幅度是否控制在消費者可接受的范圍內,壟斷油企是不用考慮的,因為消費者現在連用腳投票的機會都還沒有。在“霧霾中國”的威脅之下,油品必須升級,似乎已經沒有討論的必要了,但是否必須“由消費者承擔增加成本的70%至80%”,則不僅需要好好討論,更需要探索現實可行的成本分擔機制。
消費者應該承擔升級油品增加成本的多大比例,首先要看中國的油價是高是低,如果已經過高,則應該少承擔或者不承擔,如果過低,則應該承擔更多成本。目前來看,我國的成品油價格,雖然比美國更高,但和包括歐洲、日韓在內的大部分國家相比,仍是低的。更重要的是,石油的價格是標準化的國際價格,由全球市場供需所決定,不會因為一國的國民收入水平較低而對該國采取低油價。因此,從長遠來看,如果沒有替代能源,中國必然走向高油價的時代。
中國會走向高油價時代,是不是消費者必須立即承擔高成本呢?這不盡然。我國購買和使用私家車的人數激增,既有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更有公共交通不太方便的因素。我國的油價之所以比美國高,是因為壟斷造成的效率低下,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效率僅為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的二十三之一,更是因為我國的稅收比美國重。依附于油價的高額稅收,是否真正用于了環境保護,是否真正用于了公共交通的改善,現在恐怕還是一筆糊涂賬。至少,在人們明顯感受到環境改善、公共交通出行便捷之前,是不應該完全由消費者承擔油品升級增加的成本的。
那么,如何分擔升級油品導致的成本增加呢?除了消費者承擔一部分之外,一是要從壟斷油企的“超級薪酬和福利入手”,中石油中石化平均工資是國人4倍,拉平收入水平,可以承擔一部分油品升級增加的成本;二是可從石油的“暴利稅”(石油特別收益金)中承擔一部分,三大油企升級國四汽柴油的成本投入,約在500億~600億元,而我國三大油企每年上繳的“暴利稅”近2000億元,適當承擔油品升級增加的成本,是完全可行的。從長遠來看,其實可以考慮,用必須升級油品而不準漲價的雙重壓力,倒逼壟斷油企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生產技術、降低生產成本,這不僅有利于國內民生,也有利于提高我國油企的國際競爭力。(郭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