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一行中國人在歐洲一家餐廳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飯菜被罰款50馬克。工作人員解釋道,雖然吃飯的錢是你們的,但資源是社會的,誰都沒有理由浪費。
這樣的場景在中國時??梢姟N以鴧⒓舆^的各種宴會,好像沒有不剩的,少的剩五分之一,多的剩二分之一??墒?,無論剩下多少菜,是不會被罰款的。相反,多數飯店會鼓勵你將標準提高一點,極力慫恿你多訂幾個菜,并且將碗里盤子里裝得滿滿的。這也不奇怪,人家想的不是會不會造成浪費,而考慮的是自己的利潤。
關于舌尖上的浪費及剩宴,關注的人已經很多了。我再說說另外的剩。
一只手機剛用了幾個月,就不用了,又買了最新款式的手機。原來的手機本來還能用幾年的,現在就不用了;一件新衣服買回來,只穿了一兩回,甚至一次也沒有穿,因嫌款式不好,就壓在箱子底;一棟房子才住了幾年,但為了顯闊氣,就將其推倒了重建……這些與一大盤子扒紅蹄只動了一兩筷就倒掉,有什么區別?不也是一種剩嗎?
除了這明顯的剩,還有一種隱性的剩。功能不同的電腦,價格是不一樣的。有人為了表明不落后,就將功能多的電腦買回家,而其實,有好多功能永遠都用不上。在買房子蓋房子時,有人總覺得房子越大越好,而房子蓋好后,有的房間就空在那兒,除了說明房子多之外,起不到任何實際的作用,可以說這多余的房子就被剩下了。
如果進一步引申,還有其它種種形式的“剩”。比如,在機關、事業單位,一些精力相當充沛、且距退休年齡還有七八年的人,就什么都不做歇著了,等于將自己的知識、自己的能力“剩下”了。一個人要獲得知識、能力是要消耗社會資源的。將知識與能力“剩下”,就等于浪費了社會資源。
要厲行節約,每個人都得檢查一下自己“剩下”了什么,是什么心理導致了自己的“剩下”,今后怎樣使自己的“剩下”最小化。(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