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在復興征程上的中國,正面臨不同尋常的歷史節點———這是黨的十八大后的開局之年,是“十二五”進程過半之年,也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華民族離偉大復興的夢想從未如此之近。
宏大的民族復興夢與每個人的夢想緊密相連,匯聚成動人心弦的“中國夢”。在實現夢想的沖刺中,靠什么提供動力?靠什么攻堅克難?答案唯有改革!2013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作為凝民心、聚民智、謀發展的盛會,如何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舉國關注,萬眾期待。
改革催生中國夢
這是兩組天淵之別的數字——— 2012年,中國GDP總量邁上50萬億元臺階,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24565元和7917元;而1978年,這組數字分別是3645億元、343元和134元。
30多年,中國經濟以年均9.9%的增長率,極大地改變了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方式,GDP總量躍居世界第二,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
30多年的改革,不僅帶來了物質財富的急劇躍升,也改變了無數中國人的命運,孕育了無數夢想,使中華民族比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改革是實現中國夢的最大推動力
當前中國發展和轉型中遭遇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大多帶有體制機制性因素。沒有改革的突破,就談不上機遇、談不上發展,更談不上紅利。
———繼續激發中國經濟活力要靠改革。當前中國民營經濟發展不斷遭遇“彈簧門”和“玻璃門”,一些行業和領域的壟斷抑制了市場競爭,影響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和市場信心。
———提升中國經濟競爭力靠改革。在人口紅利消減、勞動力成本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出現變化,中國經濟傳統競爭力受到沖擊。能否變挑戰為機遇,就看改革是否到位。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要靠改革。人們更重視社會公平正義,對新的發展成果分配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能否在調整利益關系、解決利益失衡上取得重要進展,將牽動和影響發展、穩定大局。
———建設“美麗中國”要靠改革。近期全國多地出現嚴重霧霾天氣,再次引起人們對生態保護的強烈呼吁。保護生態,光靠政府強制命令遠遠不夠,關鍵是通過改革建立一整套體制機制。“未來五到十年的改革,時間空間有限,改革與危機賽跑不是危言聳聽。我們絕不可貽誤改革的機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高尚全說。
最大限度地聚合推動改革正能量
現在的改革,動輒牽一發而動全身,錯綜復雜、難度更大。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解決改革的思想阻力和利益阻力,關鍵是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和頂層推動。
展望未來,用改革的紅利釋放發展的潛力,路徑日益清晰:
———瞄準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推進改革。要從根本上解決一些政府部門職能越位、缺位、錯位的扭曲,把可以由市場辦的交給市場,把可以由社會組織辦的交給社會組織,把應該由政府辦的辦好。
———瞄準釋放城鎮化的巨大潛力推進改革。今后要以戶籍制度改革為突破口,結合政府公共服務體系、財政體制、社會管理職能、土地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改革,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瞄準發展方式轉變推動改革。進一步推動資源價格、稅費和環境稅改革,以經濟杠桿撬動企業和地方節能減排的積極性。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現科技和經濟的緊密結合。
———瞄準民生改善推進改革。要通過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機制的完善,建立公平的起點和基本的安全保障網。要通過居民自治、村民自治、社會自律組織的發展,舒緩社會轉型期的種種矛盾。要通過收入分配改革,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壯大中等收入群體,培養社會穩定力量。
改革釋放潛力、激發活力。人們期待,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吹響更加嘹亮的改革號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每個普通中國人的夢想,注入新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