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24小時即時新聞

“美麗中國”的美學內涵與意義

來源: 光明網  
2013-02-25 14:40:44
分享:

  黨的十八大勝利閉幕后,“美麗中國”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詞,也成為人們熱議的十八大亮點之一。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美麗中國”在這一段重要表述中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內涵。“美麗中國”也可以說是一個美學表述,從美學的意義上闡述“美麗中國”,有助于我們對“美麗中國”的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

  

  “美麗中國”體現著自然美、生態美、環境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和高標。大自然是我們生存的環境,是人類共有的家園。千萬年來,人類在與自然的斗爭和相處中,由被動地為自然所支配,到逐漸了解自然、熟悉自然、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保護自然,歷經了從自然的奴隸到自然的主人,從畏懼自然到人定勝天,從無視自然到敬畏自然,人與自然的關系幾經位移,幾度變遷,幾番起伏,終于形成目前的全球性共識:人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沒有大自然庇佑,人類終將走向末路;破壞自然就是毀滅人類自己的未來,大自然是人類生存的依托,是人類永遠的家園。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一切生存之必需,人類在自然中繁衍生長,大自然養育了人類、哺育了人類,也培養了人類對自然的依賴、依戀,人類從自然中培植了對自然的審美和美感。自然之美是人類對自然感恩、發現、崇敬的原生、本能的情感和判斷。沒有或失去對自然的美感,就意味著人類對自然的背叛,意味著人類對自身生存與發展的誤判,意味著人類的自戀正把自己導向毀滅而不自知。所以,把自然美學深深地根植于人們的情感和美感之中,欣賞自然,贊美自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是人類永續發展的情感基石和實踐基礎。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既是人類與自然相處的歷史經驗教訓的科學總結,也是中國古代文明“萬物一體”、“民胞物與”、“天人合一”、“天人和諧”、“道法自然”的時代性闡釋,更是當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提出的緊迫課題。這樣的生態文明建設必然是把人的“內在尺度運用到對象之上”,也“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是兩者統一。

  “美麗中國”首先應該美在祖國的大好河山,美在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高山、湖泊、海洋、河流、森林、草原、平原、高原、丘陵、沼澤、花鳥魚蟲、飛禽走獸、動物植物、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冰霜雨雪等等。大自然生機勃勃,陽光雨露恩澤萬物,它們的天然原生態,“美得令人心曠神怡”。在自然、生態、環境中,“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這才是美麗中國,這就是美麗中國。

  美麗的自然需要細心地呵護,需要人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和生態文明實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十八大報告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使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和高度,標志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邁入了一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新時代。美麗中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美學旗幟和生態理想。馬克思曾經指出:“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種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這個理想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也可以說,“美麗中國”及其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重要內容。

  

  “美麗中國”還必然體現著中國人民的生活美。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閉幕后同中外記者見面時說:“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勇敢、智慧,開創了各民族和睦相處的美好家園”,“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新形勢下黨的使命和宗旨的新要求。美在生活,美是生活,美的生活,自有美學以來,也一直是美學的重要命題。馬克思主義美學從來就關注從人們的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的物質精神生活中尋找和發現美學的意義、美學的使命。生活本身是人類的生存、斗爭、實踐、創造,人類的一切活動無不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生活創造著美,勞動創造著美。生活也培育、規范、塑型著人類的美感和審美判斷。人們在追求美好生活中,向往真善美,鞭撻假惡丑。美是生活的靈魂。審美是人類生存生活必不可少的構成。沒有美的享受,不能感受美的事物,缺少美好的情感,人類的生活就淪為動物式生存。人類的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人民創造歷史的過程充滿了曲折、復雜、艱辛,也洋溢著崇高、悲壯、優雅的美學精神。追求與向往美好的生活,就是追求和向往詩意的棲居,追求和向往生活的美。把生活的美提煉出來,升華出來,強化出來,我們的生活就會更美好,就會更加趨近美的生活。

  自然之美、生態之美、環境之美既是客觀世界的美的對象、美的事物,也是主體實踐之美,是自然的人化,是人的自然化,更是主體與客體的間性之美,是主客體統一于實踐的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是生活美的重要范疇。西方18世紀、19世紀發展起來的自然美學,至20世紀、21世紀的環境美學,呈現出一個互動、關聯、轉型的趨向,其中突出的美學轉向是:自然美學和環境美學日益從專注于自然環境,擴展到思考人類環境和受人類影響的環境,直至于發展到對日常生活的一般意義上的審美探討。其中,日常生活審美化或審美的日常生活化成為引人矚目的審美或美學思潮。比如環境美學已經提出:讓藝術回到生活,讓生活藝術化,即審美活動和日常生活并沒有截然不同的界限,日常生活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自由地進入審美狀態;生活事件也可以成為審美活動,生活的人也可以成為審美的人;如果人能夠以一種審美的態度走向生活世界,那么,生活世界和藝術世界一樣帶給人審美的感受。德國美學家席勒說:“美是形式,我們可以觀照它,同時美也是生命,因為我們可以感知它。總之,美既是我們的狀態,也是我們的作為。”美在生活、美是生活、美的生活,使審美的象牙塔轉變為大眾的審美廣場和公共的審美空間,使美學從“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一轉向,也標志著人類生活品質的普遍提升,預示著一個新的審美時代和一個新的生活時代的到來。

  美的生活需要美的創造。生活的美既來自于歷史的傳承,更來自于新的生活創造和實踐。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和人民的中國夢,昭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人的全面發展、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追求和目標,也是“美麗中國”的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追求和目標。

  美的生活使美更加具有人性和人情。民生是美的生活的基本物質保障,民主是美的生活的社會氛圍與社會環境。美的生活使美更加趨向至真和至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將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盡善盡美。生活之美揭示的是社會之美。社會美是美學的重要法則和范疇。

  

  “美麗中國”也必然體現著當代中國的藝術美。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藝術是文化的結晶和精神碩果。一個時代的藝術不僅是一個時代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國家、民族的精神標桿和形象代言。假如說生態文明是“美麗中國”的環境景觀和我們的自然家園,那么優秀的藝術和溫馨的文化就是“美麗中國”的藝術形象和我們的精神家園。假如說美好生活有賴于豐富的物質產品,那么它同時也必須有精神生活的極大豐富才成其為美好生活。十八大報告指出:“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是文化發展繁榮的新目標。“美麗中國”必然是一個文化強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也把基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美麗中國”的光明圖景及偉大使命,納入到文藝繁榮和文化強國的歷史進程之中。

  藝術美自美學誕生以來就是其核心命題。美與藝術緊密相聯。藝術是美學長期關注與思考的對象,美學是藝術的哲學,藝術的思想結晶,藝術的深度解析和規律研究。美學從藝術中發現了人類的審美趣味,發現了人類的審美感情,發現了人類的創造活力,發現了藝術的魅力與奧妙,發現了藝術想象的偉力和形象思維的意義,發現了藝術與生活、社會、歷史的深刻關聯,發現了藝術與天才、群體、民族、國家的個性與共性的辯證法。經由美學的解讀與揭示,藝術美的生成、形成、發展、演化、特性、規律等一一呈現在思想的舞臺上。盡管美學對藝術的定義、描述、思考歧義百出,流派紛呈,觀念多樣,但所有的美學觀點都承認藝術是美的集中呈現,藝術是美的重要的、主要的現身形式和呈現形態。盡管美學趣味千差萬別,但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全球化語境下的美學境界是可以被奉為人類高尚的審美境界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具有中華文明偉大傳統,兼容優秀外來文化,充溢時代精神的中國藝術,以及它所展現的“美麗中國”的藝術風采,必然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美學境象和美麗形象。一個民族只有能夠不斷創造偉大的藝術才是偉大的民族,才是令世界尊敬的民族。

  總之,“美麗中國”之美是全中國之美,是全民共享共創的美,是立體呈現的美,是有形景觀與無形內秀相結合相統一之美,是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相生相諧的大美,是大雅大俗之美,是中國形象之美也是中國精神之美。

關鍵詞:美麗中國責任編輯:尹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