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鄂爾多斯當地官員日前表示,“鬼城”不鬼,“空城”不空,是走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受益于資源和民間借貸而興的鄂爾多斯,在泡沫破滅之后,高樓林立,人煙稀少,吞下了人為城鎮化的惡果。吃一塹,長一智,還算是亡羊補牢,猶未晚。如果硬著頭皮,厚著臉皮,遣詞造句將自己的好大喜功美其名曰特色城鎮化道路,則是要一條路走到黑了。當然了,對于一任不過三五載的官員而言,即使是惡果也不會吃一輩子,多半這黑鍋留給當地老百姓了,窟窿留給當地財政了。
所謂特色,不過是個馬甲,馬甲里面,無非是造城運動而已。鄂爾多斯依靠能源暴富,繼而依靠能源繁榮時期的雄厚收入,大興土木,生生地造出一座新城來。據媒體報道,這座面積約32平方公里、斥資50億元打造的城市,街上的清潔工要比行人還多。根據當地負責人的介紹,目前城市入住人口有10萬人。也就是說,這個在規劃之初預計容納50萬人的新城,人煙不可謂不稀少。
在城鎮化中,政府最大的作用在順勢而為,而不是有如先知一般,另起爐灶造出一座空城來。自以為是種了一棵梧桐樹,能夠吸引鳳凰在此落腳。但是比鄂爾多斯好看的梧桐實在太多,鳳凰就那么一些,豈能惟青睞于此?由于新城建設得蔚為壯觀,顯然都是為高富帥和白富美準備的,而一旦這些人不來,本地的“土雞”又沒錢享受這些鳳凰窩,“鬼城”的命運就已注定,除非這個城市自帶印鈔機,否則就會因缺乏自身造血功能而貧血,時不時頭暈目眩一會兒。
城鎮化的推動因素必須是內生的、市場的,城鎮化因產業集聚帶來人口集聚而應運而生,繼而,產業和人口的集聚帶來了房地產、基礎設施等的大開發,從而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的效率,如此循環往復,最終導致了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由量變及質變成為城鎮化。
這樣的城鎮化是可持續發展,反之則不然。以此城鎮化邏輯為標尺衡量鄂爾多斯的造城運動,可見鄂爾多斯正是反其道而行之,無視“因人聚城”的發展規律,強行“以城聚人”,結果不出所料,能源繁榮一旦結束,單一經濟結構的弊端就顯現出來,城市和人相互之間都失去了吸引力。正所謂,只有在潮落時,才能知道誰在裸泳。
鄂爾多斯本來是一個苦澀卻也生動的教訓,強勢政府的權力炫耀,最后卻變成了泡沫的展示場。對于其他那些正在孜孜不倦造城的城市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警醒,是一堂很好的市場課。用不著媒體和專家如何掉書袋來證明此種城鎮化的難以為繼,空蕩蕩的城市就擺在那里,事實勝于雄辯。如果將這種業已證明失敗的造城運動當做特色城鎮化道路而到處做成功教育,那么這個新型城鎮化的“新”字,就難免被地方各取所需,高舉新瓶,痛飲舊酒,城鎮化還是跑馬圈地蓋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