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京,不鋪紅地毯;開會,減少交通管制;不再提供紙質材料,相關文件可通過網絡系統查詢下載……人們常說“兩會是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如今,會未開,撲面新風已從窗口洋溢出來。
且不論一項材料“無紙化”就可節約200多萬元會議費用,單看資料獲取,就大大提高了便捷性和開放性。往屆政協發言材料只有在開會時才集中印發,去晚了失之交臂,就是在現場也未必搶得先機?,F在資料掛在網上,記者下載可以“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電子文本也更便于整理傳播。
這不僅是第一次使用電子文本,更是第一次在開會之前把發言材料公之于眾。遲福林委員的《以改革紅利釋放發展潛力的幾點建議》、施耀忠委員的《有效遏制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多發的建議》、鞏富文委員的《如何更好維護司法公正的幾點建議》、鄭靜晨委員的《解決老年人住院難問題迫在眉睫》……距政協開幕還有兩天,所有會議注冊記者,就能在政協網站上,下載到委員們的發言材料和先行提交的各種提案。公布之及時、議題之多元、建言之深刻,連跑會的老記者都感嘆“民主政治的空氣更濃了”。
向記者公開,就是面向全社會公開;在網上發布,就是歡迎所有人監督。這說明,政協更加注重會議信息公開透明,不僅具有直面公眾監督的勇氣,更有在全社會聚光燈下協商議政的魄力。
這只是兩會更加開放透明的一個注腳。網絡直播兩會、博客記錄兩會、微博發布兩會……在鍵盤與鼠標的交響中,“指尖上的兩會”觸手可及;網絡平臺上,代表委員與民意訴求緊鑼密鼓地交會對接。同頻共振之中,兩會議題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透明與監督同行,開放與參與并肩。
置身“環球同此涼熱”的國際視野,兩會的開放更具世界關懷。開幕前夕,已有近1000名外國記者云集北京,在境外記者下榻的國際俱樂部與人民大會堂之間,還專門安排了擺渡車,熱情之中,更顯大方。從過去望遠鏡式的模糊眺望,到現在放大鏡式的細致觀察,甚至到顯微鏡式的精細分析,境外記者采訪兩會的變化歷程,折射出兩會面向國際開放的前進步履。
開放的背后,是自信。沒有對兩會的制度自信,哪來開放的胸襟和氣度?越自信,越開放,大會拉開帷幕,我們充滿期待。李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