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珍 灤南縣司各莊鎮洼里村農民
她是一位普通農婦,也是一位殘疾孩子的媽媽,從1998年開始,她除了照顧自己的殘疾兒子,還先后接收近百名殘疾孩子到家中免費讀書、免費吃住。
14年間,在這座普通的農家院里,一個“媽媽”、一群志愿者、一幫殘疾孩子,構成了一個特殊的“愛心小院”。
越是出來越覺得沒文化不行
在駐地見到高淑珍代表,記者提出采訪要求時,她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做了一點點小事,沒啥好說的,我也真的說不好”。
被媒體報道之后,高淑珍的愛心小院熱鬧了起來,她也獲得了不少的榮譽,但她說,人不能活在榮譽里,自己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莊稼人,還得想辦法咋把事兒更好地做下去。
臨來北京,高淑珍所在的鎮黨委書記給她買了一套新衣服,她特別感謝書記,也知道到首都了,參加這么重大的會議,穿好點兒,不能給老家人丟臉,但是她還是覺得穿在家時那些“舊衣爛衫”舒服。
采訪中,北京愛之聲藝術團的秋鳴來看望高淑珍,去年秋鳴所在的藝術團曾把愛心小院的孩子接到北京見了大世面,高淑珍讓記者陪著一起下去接秋鳴,她說,自動門、電梯我都用不好,吃飯也都是其他代表喊上她一塊兒去。
高淑珍代表說,越是出來越覺得沒文化不行,所以她更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平等讀書的機會。
面對榮譽壓力很大
燕趙都市報:高大姐您好,今年您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又當選了全國人大代表,首先得向您表示祝賀。
高淑珍:哎呀,說實話,你這一祝賀,我壓力更大了,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就想踏踏實實地做點事兒,沒想到,給了我這么多的榮譽。
燕趙都市報:您的付出得到了各界的認可,是多高興的事兒啊!
高淑珍:是特別高興,但更多的還是壓力。
就拿感動中國這事兒,我根本沒想到。有一天,志愿者老師告訴我成了感動中國的候選人,猛一聽我也沒往心里去,后來她說都上網了,還投票呢,我一下子就有壓力了,心想咱做的這一點點小事,哪能感動中國啊?都上了電腦了,鬧這么大動靜。沒想到后來票挺多,真評上了。領獎那天,白巖松在頒獎現場有一段采訪,在臺下我就跟他商量:“你先告訴我問啥,我好準備準備,別說錯了,給電視臺丟臉。”白巖松說:“您做的那些事兒都在心里裝著呢,沒事,咱有啥說啥。”
燕趙都市報:那您得知當選了全國人大代表的時候,豈不是壓力更大了?
高淑珍:說實話,剛剛接到通知的時候,我還不知道人大代表是咋回事兒,自己該干點兒啥。后來在市里開了會,又到省里參加了培訓,就感覺壓力越來越大了。過去咱就關心小院里那點事兒,現在身上責任重了,眼界也不能那么窄了。
我沒讀過啥書,懂得少,見到其他代表,我就跟人家聊,不懂的就請教。前段時間我天天堅持學漢語拼音,不認識的字就用拼音標上。
雖然我是新代表,但不能干等著到會上來學習,接受了一份榮譽,就像挑起了一副擔子,咱得知道擔子該咋挑。
孩子們想我,我也惦記他們
記者:您的愛心小院現在都有14年了吧,雖然您說只是做了一點點小事,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執著地堅守這份愛心。
高淑珍:我兒子有殘疾,我是一個殘疾孩子的媽媽,我更了解殘疾孩子和他們所在家庭的不容易,我了解殘疾孩子的需求,可能這個是我能堅持下來的原因。
殘疾孩子到普通學校讀書,往往會受到歧視,很多孩子干脆放棄了讀書。我沒念多少書,知道沒文化的難處,如果殘疾孩子們不會上網,不會用手機發短信,腿腳不便再不能出門,他們就幾乎與世隔絕了,會更孤獨。
如果我們教會了殘疾孩子讀書識字,讓他們學點本事,自己養活自己,就能減輕社會和家長的負擔。他們學會了做人的道理,有了是非觀念,到了社會也就不會犯錯。
記者:去年愛心小院被媒體廣泛關注,現在小院的情況和以前有沒有變化?
高淑珍:變化太大了。各級政府、志愿者、好心人都給了我們很大幫助,孩子吃的、穿的、用的跟以前比就是天上地下,我們現在生活得越來越有信心了。
記者:孩子們知道您來開會嗎?一走十幾天是不是也挺惦記孩子們的?
高淑珍:我出來的時候,孩子們剛開學,我哪出來過這么長時間啊,孩子們想我,我也惦記他們。我天天往回打電話,怕孩子們中了煤氣,怕拄著拐杖的孩子不小心摔著,我出來還不如在家省心,腦子里一會兒也放不下這些孩子。
善良的心總會被祝福
記者:是不是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是您最牽掛的事兒?
高淑珍:對啊,人是第一位的,平平安安的,才能談別的。
記者:您聽說過袁厲害這個名字嗎?
高淑珍:知道,她也是一位愛心媽媽。我不會上網,平時孩子們晚上8點左右就該睡覺了,我也沒時間看電視。那天兒子看了電視,跟我說:“媽,有個愛心媽媽收養了很多孤兒,沒了(死了)好幾個。”后來又聽志愿者老師說過這事兒,我心里特別難受。
記者:您很心疼那些孩子?
高淑珍:很心疼那些孩子,覺得那位愛心媽媽也不容易。
我不太了解事情的具體情況,但是每個人做事都不會百分百(正確),但是只要做事的時候拿出百分之百的真心,心里裝著責任,大家都能看得見。
讓每個殘疾孩子都能讀書識字
高淑珍代表說,殘疾孩子最需要的一個是學習,一個是康復。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完善特殊教育,讓每個殘疾孩子都能讀書識字,更廣泛地開展殘疾孩子免費康復訓練項目,讓每個孩子獲得康復機會。
高淑珍代表說:“農村地區很多殘疾孩子,沒有機會或者經濟能力進行康復訓練,錯過了最佳矯正治療的時機,如果能普及殘疾孩子免費康復訓練,就能減輕孩子的痛苦,甚至改變他們的一生。”
“在身體康復的同時,還應該完善特殊教育服務。”高淑珍代表認為,應該建設更多的特教學校,擴大招生,降低收費標準,讓孩子們在學校得到更專業的照料。
另外,還應該拓寬殘疾孩子的就業渠道,他們能夠自食其力,對生活更加充滿信心,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也會減輕社會的負擔。本報記者劉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