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會場,兩個人,對審計問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說法。
3月5日下午,在北京代表團對政府工作報告的討論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第一個發言。在談了國家教育投入、北大的發展和努力等幾個問題之后,周其鳳提到了審計。
“加強審計非常重要。”周其鳳說,但現在制度上是不是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在所知大學審計中,沒有一個大學的審計是沒有問題的。這就意味著所有大學校長都要承擔責任,而如果所有大學校長都有問題的話,是不是我們的制度出了問題?
周其鳳表示,以北京大學為例,每年要接受的大大小小的審計高達150次,幾乎兩三天就有一次,負擔太重了。
不過,在同一天下午全國政協經濟界別對政府工作報告的討論會上,記者遇到了全國政協委員、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他否認了周其鳳的說法。
“這不可能,150次是什么概念,絕對不可能。”董大勝說,審計署這幾年都沒有對北大審計過,至少有三四年都沒有審計過了。
在董大勝看來,周其鳳可能是將一些檢查當成了審計,而審計是一個專有名詞,并不等同于檢查。
在審計署網站上,記者沒有檢索到對北京大學的相關審計報告。而從新聞報道來看,2004年,審計署對北大、清華等18所高校進行了審計,審計結果發布于2005年。
據董大勝介紹,審計署對大學的審計有兩種。一種是對大學校長任期內的經濟責任審計,另一種則是對大學的財務審計。這兩種審計,每年都很少,絕對沒有周校長說的那么多。
“對大學校長的審計是受中組部委托,每年只審計三四個,審計的是教育部直屬的大學。”董大勝說,對高校財務的審計也很少。總體上說,對高校的監督很少。
在審計署2005年公布的對北大、清華等18所高校的審計報告中,這些高校存在的問題包括違規和不規范收費、債務負擔沉重、財務及校辦產業管理較為薄弱等。
董大勝說,從審計署對高校的審計來看,大學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收費,二是經費開支。
董大勝告訴記者,高校的經費開支中,科研經費的開支問題尤為突出,“當然,我們的科研經費報銷制度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造成假發票、套錢等很多問題。”
據了解,自1998年起,審計署就開展了對全國部分高校的審計工作。1999年的審計報告曾提到,當年被審計的中央所屬62所高校,查出收入反映不實、亂收費、違規從事金融業務和擠占挪用專項資金49億元,發現8起涉嫌經濟犯罪案件。
2005年公布的對全國18所高校的審計結果顯示,2003年這18所高校收取未經批準的進修費、MBA學費、國家明令禁止的費用、自行設立輔修費、旁聽費,超標準、超范圍收費的學費、住宿費,強制收取的服務性、代辦性收費以及重修費、專升本學費等等,共計8.68億元。
在2011年審計署公布的審計結果中,到2010年年底,全國1164所地方所屬的普通高校負債2634.98億元。
有專家曾表示,對高校的審計監督是絕對必要的,尤其是對知名高校。知名高校國家投資多、影響大,應該知道每年撥給他們的錢是花到什么地方了。而高校的收入情況并不透明,高校中的經濟犯罪并不少見。
“其實我們審計追求的目標是對方什么問題都沒有,沒有問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