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難買貴”與食品安全是我國農產品流通領域當前兩大突出問題。一方面,農民售菜渠道不暢,與日漸上漲的農產品價格形成鮮明對比;另一方面,各地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副會長李士強和喬彬在提案中分別提出,國家應通過加強監測、出臺優惠政策、健全收儲制度等多方面措施解決賣難買貴的問題;而在食品安全領域,除了加強立法工作,更應該全社會群防群治,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化運行體系。
“賣難買貴”應三方面破解
全國人大代表、農貿聯副會長、黃淮物流港農批市場董事長李士強認為,農產品賣難買貴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種植和市場不對接、生產與供應不對接、信息與市場不對稱的情況嚴重,導致了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
李士強提出,商務部應建設全國性的農產品監測信息中心,進行農產品價格與質量的全方面檢測;逐步推行訂單農業產品和期貨交易,對相關項目建設給予資金支持,促進農產品產銷有效對接,解決“賣難買貴”。
政策方面,國務院應當出臺優惠政策,鼓勵龍頭企業建立標準化的經營模式,使農產品種養殖規模、應急供應、高效流通有保障,對于基地建設要有政策和資金支持。
與此同時,農產品國家收儲制度仍應當繼續健全,對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冷庫和發展冷鏈物流繼續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政策性銀行應當給予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收儲資金支持和貸款貼息,由批發市場發動商戶對大宗農產品、滯銷農產品進行及時收儲,根據市場情況及時平衡供需、平抑物價,保障農產品價格穩定和農產品鮮活流通。
構建社會化食品安全體系
與飛漲的菜價相比,社會各界對食品安全的擔憂更高。全國人大代表、農貿聯副會長、商丘市農批市場董事長喬彬在其提案中提出,加強食品安全領域監管工作,不僅應當在立法上有所突破,更應構建起全社會群防群治的食品安全社會化運行體系。
喬彬呼吁,應盡快完善相互配套的食品安全保障法律法規體系,對不履行食品準入管理責任的市場開辦單位、食品經營者規定具有實際可操作性的罰則。應當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組織體系,政府要統籌安排協調,防止監管脫節。同時,建立暢通的信息監測和通報網絡體系,定期向社會發布食品安全綜合信息,及時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勢,對食品安全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
喬彬認為,加強對經營主體和消費者的教育工作也迫在眉睫。對于經營主體,喬彬強調,應當進一步落實食品質量責任保證書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監管機制,及時錄入信用信息監管情況,失信企業要列入“黑名單”進行重點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