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
美國前任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
美國現任國務卿約翰·克里
3月11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發表亞太政策演講,稱“中美關系對于奧巴馬第二個任期內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具有重要意義,美國歡迎中國和平崛起”。2009年底,美國正式提出了“重返亞太”戰略,時任國務卿的希拉里·克林頓無疑是該戰略最為積極的“推手”。但是,隨著希拉里的離任,奧巴馬2.0時代的美國全球戰略真的會再次轉移么?
“重返亞太”成了挑撥離間的代名詞
希拉里外交的主要標識是“巧實力”,但是其在“重返亞太”中的運用并不太成功。
有媒體認為希拉里只是小聰明,缺乏一種大智慧,在她卸任時,還有美國媒體為她的“巧實力”戰略打了負分。《華爾街日報》評論稱,希拉里所倡導的重返亞洲和亞太再平衡戰略其實并沒有給地區帶來穩定,反而成為了挑撥離間的代名詞,一時間,東亞各國劍拔弩張。專家指出,美國推行“重返亞太”戰略的基礎是亞太的穩定,而一個不穩定的亞太,一個“憤怒”的太平洋是不符合美國根本利益的。
“重返亞太”一直都帶有很明顯的“希拉里色彩”,有分析指出,很多針對亞洲的決策都是出自希拉里和前任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之手,而奧巴馬則在某種程度上“插不進手”。
希拉里卸任后,與其風格迥異的約翰·克里出任美國國務卿,他曾明確表示,“不應該把中國推向我們的對立面”。專家指出,雖然美國還會將亞太地區作為未來發展的一個大方向,但是會采取更加藝術的手法與中國及亞洲其他國家進行交往。
重新認識到歐洲的重要性
與高舉“重返亞太”大旗的希拉里首訪亞洲不同,克里選擇了歐洲和中東國家。
歐洲媒體指出這是美國全球戰略再平衡的一個開端,由此看出奧巴馬在第二任期內欲加強與歐洲盟友的關系。
而在今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拜登的發言似乎也印證了這點。他說,“歐洲仍然是美國不可缺少的頭號伙伴”,并表示他和奧巴馬總統都認為“歐洲是我們與世界其他地區接觸的基礎”和“展開全球合作的催化劑”。
“重返亞太”戰略損害了美國與歐洲的關系,一些人士批評政府對傳統歐洲盟友重視不夠。但是,隨著奧巴馬的連任,這種情況可能出現改變。CNN認為,2.0版本的奧巴馬沒有了連任的壓力,在對外政策方面會表現得更為精明、強硬、大膽,以顯示自己的外交特點。同時,之前的“重返亞太”進行的并不順利也使奧巴馬需要歐洲助其一臂之力,并且重新認識到了歐洲的重要性。
一名美國國務院官員引用了希拉里離任前的一句話,“美國不是要把重心從歐洲轉向亞洲,而是要和歐洲一起把重心轉向亞洲”。
心有余而力不足
事實上,奧巴馬想在第二任期內繼續推行“重返亞太”戰略面臨諸多挑戰,首當其沖的就是美國國內的經濟狀況。
奧巴馬2.0時代,亞太戰略可能會進入到深耕細作的階段,經濟布局才剛剛拉開序幕。但是美國近年來經濟狀況不佳,加上“財政懸崖”帶來的巨大壓力,給奧巴馬政府是否有足夠的財力執行其亞太戰略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中東地區需要奧巴馬處理和深度介入的事情也太多。
埃及赫爾萬大學教授認為,除了巴以沖突外,已接近“臨界點”的敘利亞危機、一直冒著煙的伊朗核問題等都使奧巴馬無法專心于他的“重返亞太”戰略。
此外,移民政策、醫改改革、控槍政策等國內問題也十分棘手,使得奧巴馬政府無法將精力完全投入到亞太地區。
亞太地區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加之中國的崛起,美國即便面臨再多棘手的問題,也會繼續推行其“重返亞太”的戰略,以幫助美國鞏固在該地區的地位和影響力,彰顯自身的“存在感”。而所謂“再平衡”,不過是美國在原有政策基礎上的修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