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社會萬象

人民日報:談文化,不妨先談談教育

來源: 人民日報   
2013-03-20 09:16:41
分享:

  文化學者于丹教授最近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暢談了文化建設的問題,洋洋灑灑,幾逾萬言。她提到自己的感悟,強調“文化須見天光、接地氣、得人心”,并在理論上從中國傳統文化到西方文化加以綜合闡析,令我受到教益。但仍有困惑之點,特提出商榷。

  談到文化,古今中外,見于學者專家對文化的泛論,可謂多矣,內涵及定義迄無定論。如就我粗淺的認識來看,文化的承傳廣播,與教育是分不開的;體現文化建設的效果,也須通過教育。于丹在專訪中雖然談到文化體制需要改革,卻并未提出改革的途徑,也未涉及教育問題。她自謙:“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我個人非常希望自己能夠以一種動態的、當下的手段,讓老百姓在中國文化中找到自己心靈的歸屬和力量,我會以大眾傳播的方式,去做這樣的嘗試。”她強調文化要自覺、自信、自強。這次接受媒體的專訪,就是采用的方式之一吧?

  不錯,于丹關于中國傳統文化若干經典的研究講述,付出了智慧和心力。但中國尊崇儒家學說,而儒家卻特別重視教育,孔子主張“因材施教”,對待知識分子,告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孟子認為人的良知,也須通過教育啟發而體現。有一部著作《學記》,更是系統闡明教育的真義。如果說文化是“須見天光、接地氣、得人心”的,僅憑抽象概念是令人難以理解的,所謂自覺、自信是主觀的,這兩“自”從何形成是值得商榷的。《學記》說得好:“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這似乎說應從生活實際解讀才好。

  很顯然,我們要取得文化的陶冶,最重要的是教育的具體手段。例如中國社會曾流行的《三字經》、《弟子規》以及顏之推寫的《顏氏家訓》等,都是引具體范例教育子弟的。前些時候在杭州舉行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家庭教育論壇”,參加研討的學者專家一致認為不能忽視家庭教育,認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是文化的基礎。來自上海復旦大學的錢文忠教授也指出如《三字經》等傳統典籍,內容更多是關于對孩子的文明和教養的,值得深入淺出耐心加以運用,這當是“接地氣,得人心”的一條途徑吧?

  說到這里,不禁想到香港的文化建設,試看要推行國民基礎教育,卻遭到別有用心之輩誣蔑、反對。可見要使文化“接地氣,得人心”,不能忽視教育的基礎,僅熱衷于“文化產值”是偏差之路。

  最后,不妨提一提習近平到廣州考察,當他步出馬路時,不隨便跨越,而是繞道走斑馬線。對教育來說,這樣具體的行動示范,更有說服力。曾敏之

關鍵詞:文化,教育,評論責任編輯:燕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