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小學生在作文中這樣寫:“我今天看到一個老大娘從口袋里掉出了4張500塊錢。我馬上撿起來還給老大娘。”還有小學生寫:“我撿到一億元,足足有一本語文書那么厚”(3月29日《北京晚報》)。
從一篇篇“逼瘋老師”的所舉之例來看,孩子們立意正確,文句通順,沒有錯別字,應該稱得上基本及格的作文,只是一些生活常識沒有完全掌握,比如我們小時候都和他們一樣,沒有很明確的金錢概念。
的確,現在的孩子們生活圈子狹小,家長忙碌,失去了在外撒歡的環境和沖動,在面臨《人生中的挫折》《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之類刻板的命題作文時,缺少生活體驗,難以寫出讓人感動的作文。但是,反過來想想,現在的孩子們是重點保護對象,生活順達而平淡,也缺乏情感交流,你硬要他憋出一件“挫折”或印象深刻的事來,只能是無病呻吟或者胡編亂造。如此才產生了一篇篇“逼瘋老師”的“神一樣的”小學生作文。
如果說,孩子們的生活經歷和學習過程阻礙了觀察能力和發散性思維,那么,現行的教育方式、考試的一系列標準更把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裝入一個個模子里,每一道題都有標準答案,中考、高考作文一直是“按要點酌情給分”,在分數筑起的人生大考面前,試問誰敢輕易“離經叛道,以身相搏”?于是在家長的諄諄教導和殷切盼望中,在老師一次次的格式化的訓練中,孩子們的作文自然失卻靈氣,逐漸散發出老朽的氣息,“逼瘋老師”“看得想吐”也就不足為奇了。(凌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