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及時準確的信息公開,才能撫慰公眾的焦灼無助
禽流感來襲,全國的目光強力聚焦,蓋因公眾太容易聯想到10年前的非典。現在,從政府部門到社會公眾都深知,在疫病突如其來的非常時期,牢牢維系民族凝聚力,讓人們科學對待、沉著應戰的首要一條,就是權威信息發布的公開透明。
我們并非從一開始就洞悉這一點。曾經,在負面事件出現時,一些部門和媒體會本能地選擇沉默和觀望,以致錯失權威信息披露的先機。其后果不但影響決策的效率,更導致不實傳言甚至是惡意謠言漫天亂飛。結果,隨后即使公開再多千真萬確的信息,卻因明顯滯后,導致政府公信力大受損傷,深陷所謂塔西佗陷阱——哪怕說了真話,也難以取信于民。
當年非典的信息披露,就經歷了這樣一個曲折的過程。一些地方政府最初怕傷及穩定,選擇瞞報疫情的嚴重程度,不但使各地因放松警惕而導致疫情擴散,公眾的心理恐慌或猜疑也傷及了政府誠信與社會穩定。接下去,北京市和衛生部主要領導因為對此負有責任,相繼職務變動。媒體也開始了鋪天蓋地對非典疫情發展和應對舉措的報道。公眾在潮水般涌來的準確、透明的信息披露面前安靜下來,人心重新凝聚,疫情傳播得到有效遏制。
中國抗擊非典的曲折,充分印證了,唯有及時準確的信息公開,才能撫慰公眾的焦灼無助。這對中國信息公開的歷史進程,具有意味深長的里程碑意義。
現在,多地都在逐日發布關于禽流感的最新訊息。比如上海,時常會有緊急新聞發布,發現新的病例,及時向公眾報告;公眾疑心疫情與死豬相關,也立即采樣化驗,釋疑解惑。南京發現麻雀群死異常,衛生部門聞報隨即介入調查。蘭州有傳出現禽流感病例,衛生部門查驗后第一時間發布此信息不實……
是的,仍然會有公眾質疑,比如為什么事隔20多天才公開首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為何證實與死豬無關卻只需一天?媒體也在耐心解釋,對未知病毒的檢驗需要時間,而排除明確病毒感染則相對比較容易……
其實,公眾的質疑,也是一種正能量。唯有不懈的質疑,才會不斷砥礪政府信息公開的速度與力度,才會在權威解疑中修復社會互信。有的時候,人們對所有信息發布、哪怕是權威發布,一概抱持“我不相信”的態度,這使信息有效溝通、社會有效管理、危機有效防范的成本大大增加,也使信息社會的倫理規范被動搖,社會的互信基礎則在謠言不斷引發的集體性焦慮中被漸漸蠶食。
片面地指責“我不相信”,于事無補。唯有充分的信息公開,靠對瞞報行為的懲戒,方能鍛造政府堅實的公信力。而對付個別惡意的網絡謠言,除了完善相關法律,加大對惡意造謠者的懲處力度以外,最有效的撒手锏,依然是最大程度的公開透明。
謠言止于公開,互信緣于透明,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