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繼長春、邯鄲上調天然氣價格后,天津緊隨其后,今天召開天然氣價格上漲的聽證會。如果方案獲批,每立方天然氣將上漲2毛錢。天然氣漲價的城市是否會在這個春天,如雨后的青筍一般層出不窮。
“在本市天然氣銷售價格中,購氣成本占70%以上,上游天然氣價格的上漲直接推動燃氣經營企業成本上升。”
漲價從來就不缺乏理由。在天津市列出的三個理由中,買氣花錢是關鍵。目前我國的天然氣30%靠進口,但是國內的氣價便宜,國際的氣價貴,如果不漲價,誰還會進口天然氣?不進口就可能出現氣荒。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理由就是:和別的能源比天然氣價格太便宜。
“但與其他可替代能源價格相比,居民天然氣價格僅相當于等值液化氣價格的53%、電力價格的55%-76%。天然氣價格偏低和需求快速增長的矛盾日益突出。”
天津此次調價幅度并不大,居民生活用管道天然氣價格每立方米計劃由現行的2.20元調整到2.40元,上調0.20元,上調幅度9.1%。每戶居民月增加支出也就2-3元,全年增支24-36元。
與之相比,長春市從4月1日起對民用天然氣價格上調了40%,即便如此大多數長春市民也感覺影響不大。
居民:你工資漲,這些東西不都得跟著漲嗎,對不對,很正常。但是看能不能接受吧。
居民:比如說我家過去用60元的話,我家現在就得交80元。
居民:影響不是太大,它要是比糧食漲價影響小的多,畢竟那個東西用的占生活的比重不是那么大。
雖然大多數消費者認為漲價對自己的生活影響并不大,但是此番天然氣價格的上漲經歷可謂“波瀾壯闊”。這就要從一篇文章說起。3月25日,《中華工商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導語中記者做了這樣的論述“從4月起,我國天然氣價格將進行大幅度上漲,其各地零售終端價格將達到3元-3.5元/立方米區位,進而逼向4元大關。”
這篇文章的效力立刻顯現,部分城市出現了搶購天然氣的狂潮。有的網點排隊的人最多時達到了兩三千,更有人一次購買的天然氣夠用十年。
[page title= subtitle=]
3月27日,國家發改委出面辟謠說:“天然氣價格將大幅上漲”的消息完全不實,純屬無稽之談,個別媒體散布不實信息是極不負責任的。然而辟謠的話音未落,不少地方就開始漲價了。
長春率先上調了天然氣價格,接著是邯鄲,再接著是天津。對此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做出了解釋。
林伯強:其實發改委只是說不會大幅度調價,不會全國調價。地方調價國家發改委是管不了的,全國的價格肯定發改委管的,但到地方終端價格的話一般還是地方政府去搞。
目前有漲價動作的三個城市,長春漲價后的價格是2塊8,邯鄲和天津則是2塊4,與此前媒體報道的3塊5還是有著天壤之別。長春和邯鄲的漲價還遭遇到沒開聽證會的質疑。因為根據規定,天然氣要漲價必須召開聽證會。而以上兩地解釋說,分別曾在今年2月和兩年前舉行過聽證會。既然怎么早就開了聽證會,為何要到今天才調整價格呢?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兩年前其實就應該調整,機制也應該進行改革,但是很多地方政府都希望把這個問題留給下一任,所以拖到今天。現在各地領導人上來以后,發現如果要進一步的增加天然氣的供給,就必須要去增加購買,而這些天然氣的價格已經上漲,如果不調整價格就拿不到更多的氣源,所以現在地方領導必須面對這個現實問題了。
如今三個城市已經上調或者計劃上調天然氣價格,未來會不會有更多城市跟進呢?在記者的采訪中,幾乎所有的業內人士都認為,更多的城市加入到漲價的行列將是大概率事件。
韓曉平:聽證漲價肯定會越來越多的,因為如果價格定的不合理,就必須面對重新調整價格的問題。隨著節能減排,隨著能源結構的調整,越來越多的城市在治理PM2.5的過程中都需要增加天然氣的供應量。面臨最現實的問題就是不肯多出錢就沒有人把氣賣給你。不漲價就無氣可用,如果要是有氣可用就必須要調整價格,這就是市場。 (記者季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