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博士母親會計師 兒子迷戀網游 爸媽沒轍了
-孩子攢了各式各樣的游戲卡片,媽媽很無奈。記者李志華攝 “為了游戲里的‘懸賞百萬’,兒子像吸毒一樣癡迷三國殺。”近日,省會市民李女士給本報打來求助電話稱,正讀初三的兒子癡迷于名叫“三國殺”的一種游戲,家人采取多種辦法與之溝通無效,還引起了兒子摔砸東西等激烈反抗,如何解救沉迷于游戲中的兒子,心力交瘁的李女士想請專業人士指點。對此現象,“全國戒網癮第一人”陶宏開進行了剖析,同時,“三國殺”開發公司提醒未成年人當以學業為重,適度游戲。 母親求助 “主張個性化教育,沒想到兒子變得這么任性” 昨日,李女士告訴記者,兒子小強(化名)現在滿心滿腦子都是卡片和游戲,無心學習。李女士無數次苦口婆心地勸兒子:“都初三了,應該控制一下自己了。”可兒子根本聽不進去,過年時,一下子買了四百多塊錢的“三國殺”系列游戲卡,還經常到外面去找同學玩。昨天,兒子又購買了一套三國殺對戰卡,看到此景,李女士只能無奈地搖搖頭。 李女士是一位會計師,愛人是博士、教授。兒子小強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六歲半隨父親到英國,兩年半后回國,當時,已經不習慣母語的小強,因為語言溝通障礙重新復讀了三年級。考慮到孩子突換環境的適應能力,李女士特意休假一年陪著孩子共同適應。李女士說,他們夫妻二人對孩子一直主張個性化教育,不壓抑孩子的性格,孩子出現任何問題,都會采取引導溝通的教育方式,從不打罵。但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夫妻二人觀點有時會碰撞。 “對于游戲,孩子也是從小就玩,但沒想到在中學最關鍵階段癡迷到這種地步。”李女士說,孩子從小就經常玩益智類的玩具,比如:樂高游戲,也會經常玩撲克牌,爸爸有時也會陪他一起玩,直到初一初二時還是如此,他們很少對孩子進行干預。 在李女士的眼中,兒子現在的性格有些偏執、任性,不懂得遵守社會規范,是非觀念較差,不愿意與大人交流,性格比較冷漠。她不知道兒子是因為沉迷游戲才變成這樣,還是因為心理和性格有問題才會沉迷游戲。李女士苦惱極了。 “還我三國殺”是孩子說得最多的話 據李女士介紹,起初,兒子小強玩“三國殺”游戲時,并沒引起她的注意,直到看到孩子滿屋堆放的“三國殺對戰卡”和一期又一期名叫“桌游志”的雜志,又見孩子走到哪兒都拿著那些卡片一張一張地琢磨,有時候還會說:解完這一關,就能掙一百萬了。“聽兒子說過有個什么活動懸賞一百萬,再問具體情況他就不肯說了。”面對兒子的“廢寢忘食”,李女士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還我三國殺,還我三國殺……”李女士說,這句話是孩子現在說得最多的話。每次沒收了他的電腦和游戲卡,孩子便不停地重復這句話,情緒激動時還會有亂踹門,摔電視機等暴力現象。李女士用了很多方法與孩子溝通,卻導致孩子越來越排斥。為此,李女士極度焦慮和擔憂,她無奈地說:“希望有專家和有經驗的人,能從第三方的角度看看孩子有什么問題,我們家長自身存在哪些問題,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對話 游戲開發商:玩線下游戲需家長約束未成年人 據了解,“三國殺”在中國的各個大中城市的年輕人中間,刮起了一股風潮。然而,隨著桌游、網游的興起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那么,這究竟是款什么樣的游戲?對此,記者輾轉聯系到了這款游戲的開發商——北京邊鋒集團公關部黃姓工作人員。 記者:“三國殺”是款什么游戲? 黃先生:“三國殺”是一款以三國題材為背景,娛樂性與競技性兼具的桌面游戲,“三國殺”的玩家有兩種方式參與,一種是通過卡牌形式的桌面游戲,稱為線下游戲,一種是通過電腦的網絡游戲,稱為線上游戲。目前,線下游戲的卡牌上,對于未成年人并沒有相關警告提示,需要家長進行約束;線上的網絡游戲,公司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建立了防沉迷系統,未滿18周歲的玩家將被納入防沉迷范圍。 記者:作為游戲開發公司,對沉迷于游戲里的未成年人有什么提醒和告誡? 黃先生:未成年人當以學業為重,適度游戲,任何的娛樂都是為了學生的勞逸結合而存在的,《三國殺》也不例外。如果李女士需要我們相助,可以將孩子的具體情況和李女士的聯系方式告訴我們,我們愿意選擇一種角度和方式幫助他們。 戒網癮第一人陶宏開:我可以幫小強 陶宏開,美籍華人,著名社會學家、教育學家、中國戒網癮第一人。記者就李女士兒子小強的問題電話連線了身在天津的陶宏開教授。 孩子的問題 折射父母的問題 陶教授表示:任何人或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內因與外因。中國家庭式教育面臨三大問題,第一:父母意見不同,無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第二:父親教育缺位,導致目前社會出現所說的“偽娘”等;第三:隔代親的誤導,他們自以為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就是愛,從而導致孩子任性成習。 陶教授認為,好端端的孩子變成網癮青少年,其內因主要是早期家庭教育不當,導致其行為習慣與心理素質有某些偏差。再加上思辨能力不強、自控能力較弱。這樣的孩子小時候在父母居高臨下的主導下,他們會聽話、守規矩、乖乖地學習。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加強,在不良外因的誘惑下很容易出問題。 家長要做到 “五不”、“二管” 陶宏開教授給李女士提出建議:作為家長,既然孩子已經出現了此問題,家長更應清楚地知道孩子是受害者,不能責怪孩子,把矛盾指向孩子,更不能給孩子貼標簽。要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網癮”,陶宏開教授建議:家長和孩子應該一起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是誰、引導自己去思考,多問為什么。比如:為什么喜歡玩游戲、為什么不喜歡上學,要把問題找出來。同時,家長應做到“五不”、“二管”,即:不打、不罵、不管、不急、不怕;嘴巴管好,把錢管好。陶教授說,如果需要,他可以幫助小強治網癮,但前提是,要見到這個孩子,和他先有交流。 陶教授認為,要改善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的狀況,必須從源頭上也即網絡游戲的提供上抓起。“2010年頒布的《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有‘三宗罪’。一是,允許網絡游戲虛擬貨幣的發行與交易,二是允許網絡游戲運營后進行內容變更,三是網絡游戲運營企業自審制。”陶教授希望有關部門能完善相關規定,加大對網游的監管力度。 互動 15歲中學生小強沉迷于桌面游戲“三國殺”,愁壞了均為高級知識分子的爸爸媽媽。對此,您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好主意,請撥打本報新聞熱線96399。記者張寧寧
|
關鍵詞:網游,青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