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原本18元人民幣的千層底鞋,現在打折只賣10元;一瓶殺蟲劑,也比原價低出一半,戴著頭盔售賣日用品,在牟利群的人生中還是第一次。
地震已過7日,在蘆山縣龍門鄉,出現很多像牟利群的商家,他們將店中商品集體“前移”,在街邊販售。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戴著頭盔,躲在帳篷里。
盡管會感覺不舒服,但在余震不斷的狀況下,商家們為將地震導致的損失降至最低,這是唯一辦法。
這次地震中,龍門鄉幾乎99%的房子受損,牟利群的小超市也未能躲過此劫,很多商品被砸碎,她和丈夫多年的心血,就這樣付之東流了。
在牟利群的攤位上,賣得最快的是洗滌用品、風油精、膠鞋等,而電話卡,早已脫銷了。
記者注意到,很多災民在忍耐了幾天后,不少人選擇將家中的臟衣服拿出來洗。沒有電燒水,仍有少女會用冰冷的地下水洗頭發。
牟利群說,之前有些檔次較低的女式頭飾、發卡,現在也變得暢銷起來,“可能因為鄉里很難買到吧”,她猜測說。
而在另一家攤位上,文具、書本等學生用品至今很少有人問津,由于龍門鄉的小學校多數受損,孩子們不上課,自然花費少了。
也有村民會免費為鄉親提供服務。78歲的駱良香用自家打米機,借用軍隊提供的發電機,為鄰居免費加工大米和豬飼料,老人說,“地震震不倒的是人心,掙錢不是目的”。
這天,理發店的王老板也非常忙碌,很多人排隊剪頭發,直至夜幕降臨。
以往剪一個男士普通發型,王老板收10元,但地震過后,他基本沒怎么收錢。
老王說,“災難過后,人們一定是為了剪掉陰霾,才想到理發,我不收錢,也是為了尋找新希望,找回善良和本質。”
至于免費剪發會到何時,王老板說,可能會等災區的房子全修建好了,村民恢復到過去的生活,我掙錢就會心安理得些。
夜晚的龍門鄉,又回到了往日的寧靜,從悲愴中回過神來的民眾,也回到了現實的土地上。柴米油鹽、生老病死,老人們開始“嘮叨”起來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孩子們則等待著板房學校的開課,重新拿起筆和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