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山,2008年曾出現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災縣的名單上。這一次,它成為大地顫抖痙攣的原點。
強震襲來,再次讓世人認識到什么是山搖地動,再次讓世人領略了什么是頂天立地、感天動地,也再次印證了一個政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展現了一種制度協同整合、高效應急的優勢,見證了一個國家舉國攜手、握指成拳的力量。
政黨品格——
黨中央與災區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抗震救災有力有序有效,再一次彰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根本理念
中南海與蘆山零距離,黨中央與人民心連心——
“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千方百計救援受災群眾,科學施救,最大限度減少傷亡”;
“要妥善做好受災群眾安置工作,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要認真排查重點防范區域的災害隱患,詳細制定監測預警、有效撤離和應急救援各種預案,盡最大努力防范次生地質災害造成新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要把抗震救災作為當前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工作,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科學的方法,堅決完成好抗震救災這項重大任務,把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中國人民同心同德、協力奮戰,一定能夠戰勝災害、重建家園,讓災區人民過上美好生活”……
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溫暖著災區人民的心,鼓舞著救災人員的斗志。
關鍵時刻站出來,生死關頭豁出去,在抗震救災這個特殊戰場上,廣大黨員干部書寫著一份新答卷。
哪里有災情,就奔向哪里,鮮紅的黨旗飄揚在災區大地。
哪里有險阻,就迎向哪里,無畏的身影活躍在應急一線。
地震發生后,天全縣新華鄉落改村黨支部書記高澤美立即沖出家門,集合村里的黨員,騎著摩托車挨家挨戶地跑。獨自住在山上的八旬老人曹漢祥行動不便,他們趕過去把老人背出受損的家。
雅安大地上,5100多支黨員突擊隊、8萬余名黨員沖鋒在前。震后20多個小時,災區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實現逐村逐戶搜救,從廢墟中救出320多人。
“黨旗飄起來,黨徽亮出來,黨員站出來”,臨時安置點上,隨處可見佩戴袖標的黨員身影。
面對突如其來的強震,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再一次化為有力行動,黨中央沉著應對、科學指揮,廣大黨員舍生忘死、沖鋒在前。這一切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主心骨,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堅強領導核心。
制度活力——
黨和政府統籌全局,調度指揮統一高效,新理念、新機制、新實踐,再一次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活力
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緊急集結、迅速挺進、全面救援……在黨中央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部署下,抗震救災戰斗迅速打響。
國務院召開抗震救災緊急會議,迅速成立抗震救災指揮部,根據國家抗震救災應急預案啟動抗震救災一級響應機制,一個個災情信息、一項項救災進展不斷匯總而至,一項項果斷決策、一道道及時指令隨即傳出落實……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
8時03分,震后1分鐘,中國地震局發布自動地震速報信息;8時16分,發布正式地震速報信息;8時20分啟動地震應急I級響應。
震后1小時內,公安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交通運輸部等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救災指揮系統各相關部門全部到位。
作為抗震救災生力軍,人民子弟兵緊急出征。中央軍委召開專題會議,傳達貫徹習近平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組織抗震救災有關部署要求,研究緊急應對措施,部署軍隊和武警部隊參加抗震救災各項工作。
強震發生僅僅10分鐘,成都軍區及四川省軍區抗震救災指揮部同時成立;武警四川總隊所屬官兵就近展開救援。
震中,蘆山縣人武部官兵火速集結,趕往房屋倒塌的廢墟中救人;武警蘆山中隊22名官兵第一時間展開救援。
20日10時,成都軍區第十三集團軍某炮兵團400多名官兵,以摩托化方式兵分兩路,從駐地向蘆山方向開進。
車輪滾滾,來自不同方向的專業救援、醫療隊伍,朝著同一個目標進發。
震后10分鐘,四川省衛生廳即召開緊急會議,調派首批12支醫療隊近200名醫務人員參與緊急救援。
重慶,震后僅2個小時,第三軍醫大學醫療救援隊首批36名醫護人員、5輛應急救援車集結完畢,向災區進發。解放軍301醫院、協和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全國頂尖的醫務人才,向四川匯集。
20日當天,共有166支救援隊伍、34700多人進入災區。
更讓人關注的是,蘆山抗震救災建立起了統一高效的調度指揮機制。在黨中央統一領導和部署下,在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直接指揮下,四川省統一領導、統籌安排,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密切配合,地方、軍隊、武警、中央部門等各方救援力量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形成了大力協同、密切合作的機制。
這一切再次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優越性,能夠有效動員和組織人民不斷創造新的業績。也正是30多年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造就了今天快速反應、科學決策、協調聯動的應急救援體制,集中體現了現代國家管理能力。
國家力量——
一切為了災區,全力支援災區,再一次展示社會主義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國家實力”
21日17時47分,首趟搶險救援專列“搶”7次到達成都新津火車站,裝載著由甘肅天水啟運的10車災區急需的棉被。全國各地發往成都鐵路局的“搶”字頭貨物列車都已陸續抵達災區。
“一切為了災區,全力支援災區”。一場生命大營救,既是對生命至上的弘揚,也是對社會主義中國強大組織動員能力、強大物質保障條件的檢閱。
災區需要什么,全國各地就調來什么。記者沿318國道轉省道210線,驅車從成都經雅安赴蘆山,夜幕下,沿途都是一輛輛運輸救援物資的車輛,閃爍的車燈猶如長龍。
截至24日18時,已調運到災區救災帳篷6.9萬頂、棉被21.7萬床、衣物1.5萬件、折疊床1萬余張、食品和飲用水2351噸。
經歷了3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近年來,四川省“災后重建”和“跨越發展”兩份答卷同樣精彩,2012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23849.8億元,是2007年的2.3倍,年均增長13.6%。這些,都為抗震救災提供了堅實物質保障和社會基礎。
在蘆山,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競技場上,誕生著一項項“紀錄”。
全力搶通“生命通道”。震后第一天,搶通到蘆山的“生命通道”;第二天,從南北兩個方向搶通了到重災區寶興的“生命通道”;第三天,實現雙石、龍門、寶盛等鄉鎮有兩條及以上的生命通道環線;第四天,重災區所有國省干線公路和縣鄉公路全部搶通;第五天,重災區所有鄉鎮實現兩個通道以上的循環通行;第六天,災區所有國、省、縣、鄉、村道公路全部打通;全力搜尋救治傷員。以最快速度組織醫療救援隊與搜救隊伍同步進入災區,確保受傷群眾及時得到搶救和治療。到24日18時,全省累計出動醫護衛生人員12000多人,救治傷員24147人次,累計住院治療6200多人,轉到省市醫院救治790多人。
全力搶修基礎設施。20日21時08分,蘆山縣城的迎賓大道,街燈重新亮了起來。22日,蘆山、寶興、天全3個受災最嚴重的縣城全部恢復供電。震后61個小時,重災區恢復公眾通信,16個通信中斷鄉鎮全部恢復……
高科技裝備也在救援中大顯身手。無人機等先進設備投入救災,形成“高、中、低”空中立體偵察指揮體系。夜視儀、數字地圖、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大批信息化裝備顯示威力。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廢墟可變形搜救機器人、機器人化生命探測儀、旋翼無人機3款機器人也已運用到救援之中。盡管災區的交通、通信、電力等受損嚴重,但救災機動速度和救災效率卻大大提高。
可以說,沒有30多年改革開放形成的強大綜合國力,就沒有這次抗震救災中雄厚的物質支撐和強大的技術保障。蘆山抗震救災斗爭,又一次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檢閱和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本報記者崔佳王明峰劉志強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