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速讀中國

4月30日“國際不打小孩日”您有沒有打孩子?

來源: 城市晚報  
2013-05-01 08:17:32
分享:

  您知道嗎?剛剛過去的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這個聽上去頗為新鮮的日子是1998年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發起的,又被稱為“無巴掌日”,目前已得到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響應。不過對于這個奇怪的節日,長春的家長們很多都表示是頭一次聽說,而且他們當中不少人還坦稱:“對孩子動過手。”

  年輕的父母:忍不住會打孩子 打完了自己也心疼

  4月30日中午,記者在一家少兒外語培訓機構門口隨機采訪了幾位等著接孩子的年輕家長,當被問到“您知道今天是不打孩子日嗎?”的時候,他們全部用搖頭來表示否定,其中不少人更表示,在氣頭上不止一次地打過孩子。

  “我確實每次都告訴自己,只講道理別動手,可一看到孩子"皮"起來的時候,還是忍不住要甩他幾巴掌。”談起正讀小學三年級的兒子,長春市民杜女士表示,每次看到孩子只知道玩鬧,不愛學習的時候,總有忍不住打他的沖動。“還是女孩子好,聽話、懂事,成績又不用操心。”杜女士嘆道。

  “誰說女孩子就不操心了!”旁邊的一位女士插話說。這位趙女士看上去非常年輕,沒想到孩子已經準備上小學一年級了。“女孩子同樣不聽話,還特別愛美。”趙女士回憶說,冬天里的某日,孩子非嚷著要穿一件紅色的大衣去上幼兒園,怎么勸都不聽,為此挨了自己好幾巴掌。“那大衣是春秋穿的,特別薄,可我怎么說她都不聽,躺在地上打滾。我就揍了她一頓。”

  記者發現,在接受采訪的15位家長當中,11位母親都表示曾經對自己的兒子或女兒動過手。而在4位父親當中,僅有一位育有兒子的父親表示打過孩子,而另外三位父親則從來沒有打過女兒。看來在面對女孩子的時候,中國傳統家庭中的“慈母嚴父”,大多轉化成了“嚴母慈父”。

  隔代人:不舍得碰孩子一指頭 要求不算過分就會滿足

  相對于父母對孩子的嚴厲和苛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對孩子的態度明顯要寬容太多。一位來接孫子的大娘告訴記者,自己連一個手指頭都不舍得往孫子身上招呼。“以前我打他爸他姑啥的,那真是逮著啥就掄啥。”老人笑著說。

  可面對活潑可愛的孫子,老人就是舍不得打。“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績啥的我都不管。”大娘表示,只要孫子的要求不算過分,自己和老伴都會滿足,不會讓他受一點委屈。

  “要星星不能給月亮,要往東不能往西。”正是母親對女兒的這種態度,讓單女士斷了請母親幫自己照看孩子的念頭。

  和單女士有同樣想法的家長為數不少,他們都覺得隔代人對孩子的愛太過濃厚。“我現在只有忙不過來的時候才把孩子送到父母家,大多數時間都送到幼兒園或是課外班。”宋先生覺得,連責罵都舍不得的話,孩子的很多壞習慣都得不到改正。

  幼兒教師:不可能也不敢打孩子 有時被孩子氣得直哭

  相比對祖輩過于溺愛的擔憂,年輕家長們對于幼兒園老師的疑慮則要更重一些,他們害怕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孩子會受到老師的委屈。“我一位同學的兒子在一家挺好的幼兒園上學,回來說老師按著她的頭往馬桶上坐,把我同學心疼得不行。”長春市民魏女士說,在收費相對較高的幼兒園里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這讓自己很是擔心女兒在幼兒園的處境。“我在她的小書包上放了一個攝像頭,每天回來我都要查看一遍,還好到目前為止沒發現什么。”

  魏女士說,這不是她小題大做,而是孩子實在太小,根本沒有能力完整復述在幼兒園里發生了什么。

  對于魏女士的疑慮和做法,在一家幼兒園當老師的徐小姐則表示,可以理解但沒有必要。“拿我們幼兒園來說,每個角落都安裝了攝像頭,根本無法遁形。再說35個孩子3個老師來帶,互相之間監督和示范。”徐小姐說,別說對孩子動手,就算是和他們說話的聲音稍微高了一點,園長第二天都可能會來找你談話。

  “再說我一直覺得能選擇干幼教這行的人,多數都是愛孩子的,很少有人能對孩子下黑手。”徐小姐說,雖然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難帶了,有的時候甚至會把自己氣得躲在衛生間里哭,但動手打孩子的事兒她還是干不出來。

  教育專家: “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說法很不科學

  吉林省教育學院小教部主任趙士英老師說,有些時候孩子們所謂的“不聽話”,是大人根據自己情緒的好壞來判斷的,并且大人通常習慣強行將自己的價值觀和需要加到孩子們身上,讓他們的天性在無形中受到壓制。

  而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就要打,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做法更是相當錯誤的,“有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和證據表明,經常遭受體罰的兒童容易變得冷酷、虛偽、擅長說謊;另一方面,屈從于父母棍棒教育下的孩子在成年之后,當初遭受體罰所產生的心理陰影,可能會伴隨他們的一生,影響他們的發展。”趙士英主任說。

  那么用什么樣的方法替代體罰呢?趙主任建議家長可以事先制定一個規則,孩子們做出了觸犯規則的行為,家長就剝奪他一項原本說好可以享有的權利。“例如,家長原本答應帶孩子出去玩,但在孩子犯了錯誤之后,家長就可以收回此前的承諾。”

  (記者毛焯/報道)

關鍵詞:國際不打小孩日,教育責任編輯:譚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