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正準備用一次性發泡餐具盛飯菜
理由是:可回收再利用很多國家都未禁還節約石油
公眾擔心白色污染重蹈覆轍
5月1日,被禁14年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正式迎來“解禁日”。根據國家發改委此前修改《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款的決定,一次性發泡餐具將從“淘汰產品目錄”中刪除,屆時將被允許生產使用。
記者采訪發現,由于生產成本和進入門檻低,多年來一次性發泡餐具“禁而不絕”,這次解禁后將面臨四大難題,再度引發人們對“白色污染”的擔憂。
發泡餐具為何禁而不絕?
河北省永清縣是華北較大的一次性餐盒生產地,有餐盒生產企業和作坊上百家,“一直都偷偷生產,解不解禁無所謂。”一個餐盒企業負責人說。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是指以聚苯乙烯樹脂為原料,在擠出機中經過高溫加熱熔融后加入發泡劑丁烷等進行擠出拉片,再進行二次加熱吸塑成型,制成的快餐盒等各種一次性餐具。
由于造成嚴重環境污染,1998年發泡餐具又漂至葛洲壩(5.00,-0.03,-0.60%),引起發電機組故障。1999年,一次性發泡餐具被列入淘汰落后產品,在全國范圍內禁產禁用,但始終“禁而不絕”。
“禁而不絕”的問題還沒解決,國家發改委今年以“發泡餐具使用后可回收再利用、國際上許多國家和地區一直在使用、能節約石油資源”等多個理由,在修改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時,刪除了“淘汰產品目錄”中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意味著發泡餐具合法回歸。
安徽合肥寰寶紙塑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余鄔強說,一個非發泡餐盒要20-30克原料,而發泡餐具只需五六克,成本非常低。1萬多元一臺的生產設備,8小時就能生產5000多個。因此發泡餐盒占據合肥一次性餐盒市場總份額的60%-70%。
“紙餐盒要一塊多一個,而發泡餐盒批發價只要三分錢。用發泡的又沒人查,都一直用著。”石家莊一家叫金山餃子店的服務員說。
解禁是否會重蹈污染覆轍?
專家說,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后將主要面臨原料難控、回收難等四大難題,公眾擔憂“白色污染”重現。
難題一:余鄔強說,正規廠生產的發泡餐具每個售價要1毛2左右。但一些小作坊使用回收的廢舊塑料,甚至是醫用垃圾制成的餐盒,每個僅6-7分錢甚至更低。
難題二:除原料質量難以控制外,一些企業在生產中還添加了工業滑石粉、熒光增白劑等不符合《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的添加劑,給食品安全埋下隱患。
難題三: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說,聚苯乙烯耐熱性差,超過90℃會發生變形,并釋放出有害物質。因此不能放入微波爐或蒸屜中加熱,也不能盛裝炒菜。但在各地路邊快餐銷售點多是用發泡餐盒盛裝熱菜,消費者也習以為常。
難題四:專家說,由于發泡餐具體積大、運輸成本高、再利用渠道有限,大多被隨意丟棄。在城市垃圾清運環節,由于缺少必備的分揀等程序,回收再利用形同虛設。很多市民擔心,解禁將給環境保護帶來很大壓力,可能重蹈“白色污染”垃圾圍城的覆轍。
禁而不絕的后續是管而不嚴?
“解禁前是禁而不絕,解禁后會不會還是管而不嚴?這樣來回折騰有啥用?”聽說發泡餐具合法回歸,不少網友表示擔心。
“解禁后,要嚴格準入標準,并進行網絡化管理。”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理事長錢桂敬說,目前5個相關行業協會已草擬了行業管理、企業準入、質量管理、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等4套管理制度,并遞交國務院相關部門。
針對當前亟待建立的回收體系,專家認為,應按照政府支持、企業運作、全民參與的原則,明確發泡餐具廢棄物回收利用的主管和監督執行部門,研究出臺支持一次性發泡餐具回收利用的激勵政策。可參考國際通行的“誰污染、誰負責”原則,由管理部門向生產企業按標準收取適當的污染治理費,作為扶持回收利用的經費。
-延伸閱讀
德國:誰生產銷售、誰負責回收
發達國家的發泡塑料餐具已經開發出大量的低發泡、彩膜貼合、淋膜、抗高溫、防紫外線、抗氧化的新工藝和新產品。
在美國和歐盟,一次性發泡餐盒主要用于漢堡、快餐以及舞會和野餐活動的包裝,以及用于生鮮托盤。他們研制出的發泡聚苯乙烯托盤不僅能抗凍還能保溫,還在超市使用的發泡托盤中添加高分子的材料,可以吸收肉類的血水,添加抗氧化成分,則能使利用這種托盤包裝的肉類的保鮮期從2天延長到7天。
在日本,發泡餐盒基本看不到純白的,而是五顏六色的,非常精巧。甚至有企業開發出可以耐125攝氏度的產品,作為熱食品和油炸食物的包裝。
日本要求民眾在使用過后將發泡餐具送至特定回收點,在送之前還要清洗干凈。在德國,推行“誰生產、誰銷售、誰負責回收”。(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