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手機,已成為多數人的必需品。目前我國手機用戶已突破11億,平均每10個人就擁有8部手機。同時,垃圾短信也鋪天蓋地涌來,各類廣告、詐騙信息嚴重影響到我們的生活。這些垃圾短信從哪里來?誰在受益?誰來監管?記者為您揭開垃圾短信背后的利益鏈。
困擾大量用戶的垃圾短信,竟源于電信運營商對集團短信業務的審核不嚴,甚至還有利益牽涉其中?
近日,一位電信運營商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垃圾短信的群發平臺,大多是利用運營商業務體系中的一種集團短信業務渠道來達到發送垃圾短信的目的,“集團短信業務是以公司、單位為申請者的形式進行辦理,申請者可以獲得一個服務號碼,通過運營商提供的設備連接至行業網關發送短信。發信者通過賬號、密碼進行登錄鑒權”。
對此,與運營商合作多年的電信業深喉人士林方(化名)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的垃圾短信產業,已經形成了少數一級代理商掌握運營商核心資源、大量分銷商拓展市場的產業分工體系。對于垃圾短信泛濫問題,三大運營商則涉嫌存在屏蔽失效、投訴無用、縱容違規、利益叢生、輪流坐莊等五大問題。
疑點一:
屏蔽失效
2012年,工信部發布的《關于組織開展端口類短信群發業務清理整頓專項行動的通知》顯示,目前存在部分電信企業利用自有短信通道,使用自有端口和個人通信號碼違規開展經營性垃圾短信群發業務的問題,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要求運營商加強垃圾短信發現、過濾能力,盡快在全國范圍內部署垃圾短信發端、收端過濾系統,在全國范圍內建設垃圾短信發端、收端過濾系統。
林方表示,屏蔽垃圾短信,在技術上完全是可行、有效的,短信發送首先要經過運營商的短信網關,短信網關上設有的攔截機制可以對關鍵字進行過濾,問題在于,現在很多發送端根本沒有對關鍵字進行攔截,垃圾短信得以暢通無阻。
記者調查后發現,在執行中,運營商對手機號卡發送的短信啟用了屏蔽機制,也就是說普通用戶如果發送帶有垃圾短信關鍵詞的短信,達到一定數目(一般為5~10條)時,相應的手機號卡就會被運營商強制關停短信功能。“但是這套屏蔽機制卻并沒有對運營商自營的106(開頭的號碼)群發短信產生作用。所以用戶收到的很多106短信里面實際都有垃圾短信關鍵詞,如現新房、詢、開盤等類詞語都堂而皇之地隨意出現。”林方說。
去年,工信部曾嚴打過運營商的商業短信端口,隨后各省陸續建立起了屏蔽外省發送來的垃圾短信的防火墻。林方向記者透露,“但是今年以來各省又陸續撤掉了防火墻,讓垃圾短信暢通無阻,即使沒撤下來的,發送短信的省份的運營商也研發了新技術,攻破了防火墻。這也是大量短信代理商宣稱可以做到全國無屏蔽的重要原因。發送垃圾短信,沒有運營商的技術配合是根本無法實現的,所以遏制垃圾短信,還是需要運營商管好自身。”
記者在暗訪中也發現,群發短信的公司并未對廣告主發送的內容作任何關鍵詞限制,并且可以隨時向三大運營商的任何號碼無障礙地推送垃圾短信。
【對話】
記者以某品牌女裝負責人的身份,與一位短信群發平臺提供商的業務員進行了業務洽談,以下為洽談中的部分對話:
記者(以下對話中簡稱NBD):你們公司是直接跟運營商簽約還是二級分銷商?
業務員:我們是一手分銷商,直接合作的運營商是上海移動。過半通道都是由上海移動發放。
NBD:對于群發垃圾短信,運營商不是有屏蔽機制嗎?
業務員:這個請放心,這種情況是絕對不會發生的。因為公司通道都是可以和客戶平臺連接的。即使是發單高峰期,我們這邊的技術部也會為每個客戶連接合適的發單平臺。
NBD:我如果一次性購買了幾萬條,有發送時間限制嗎?
業務員:沒有時間限制,每個客戶在我們公司都會有相應的準確備注,包括開戶時間、開戶金額、發單累計量和剩余金額等。只要客戶的開戶賬號內金額大于1元余額,都是可以使用的。公司平臺有軟件版和網頁版兩種。網頁版的查詢功能比較齊全,而且比較方便,所以我們公司大多數客戶都是在使用網頁平臺。
NBD:如果我購買了很多量,一次可以發多少條?
業務員:這個就沒有限制了。提交的話,一般一次性發5萬~7萬條會比較穩定。如果再多的話,可以分批提交,這樣不會影響到短信發送的速度。
NBD:我購買的短信量,有限區域、限網和限內容等方面的規定嗎,還是全國及三網、無內容約束地無限制發送呢?
業務員:沒有限制。如果想在全國及三網上發的話,我們也可以提供相應的分類號碼。內容上可以做到無障礙發放。
疑點二:
投訴無用
此前,工信部和三大運營商均針對垃圾短信出臺了舉報和相應處理的整治方案,但相對于海量的垃圾短信而言,大量舉報如同泥牛入海,收效甚微。
目前,用戶可以登錄運營商網上營業廳,或者撥打運營商服務熱線,對垃圾短信進行舉報。此外移動用戶可以編輯“端口號(即推送垃圾短信的號碼)+*(星號)+垃圾短信內容”到10086999舉報;中國聯通用戶可以將垃圾短信發送者號碼與垃圾短信內容一起,發送到“10010”。
106短信平臺自2007年12月1日起實行,其中中國移動短消息類服務代碼為10657;中國聯通短消息類服務代碼為10655;中國電信短消息類服務代碼將為10659。
此類服務代碼開始使用之初,曾有專家分析認為,在采用統一代碼后,可以方便手機用戶分辨信息來源,并立即向運營商及工信部進行投訴,只要舉報增值服務商的代碼即可。
然而,記者調查后發現,目前用戶投訴垃圾短信卻遇到了“嚴峻挑戰”。
林方對此解釋說,以中國移動為例,目前中國移動使用106端口群發短信,但該端口號碼可以長達19位,這讓用戶既難記憶、又難錄入、更難舉報,“此外,中國移動可以任意更改群發端口的后幾位數字,從數學的邏輯排列組合上,19位的長度可以衍生出無數的群發端口,也使垃圾短信得以生生不息”。
一名垃圾短信分銷商的業務員向記者表示,如果有用戶將其發送端口舉報為垃圾信息來源超過兩次,那么下次發送短信時,這名用戶將被運營商拉進短信“黑名單”,不再收到垃圾短信,從而使這位用戶也不再投訴。
林方也表示,出于利益考量,運營商收到用戶投訴后,并不是將違規的通道關閉,而是將舉報用戶拉入黑名單,同時將該用戶發往各省進行黑名單共享,從而減少舉報。
【對話】
以業務合作為由,記者以某品牌女裝負責人的身份與前述中的短信群發平臺提供商業務員進行了一段對話,以下為對話節選:
NBD:如果有用戶向運營商舉報我發的信息,會不會影響我后續短信的繼續發送?
業務員:不會,每個號碼在運營商那里都會有記錄。如果我們提供的數據中有號碼進行了投訴,且投訴量超過2次,那么運營商就會將相應號碼放進短信黑名單。所以下次再發送短信時,特定號碼就再不會收到短信。
疑點三:
縱容違規
今年4月,工信部先后發布4項通知規定,要求運營商通過主動監測,及時發現端口類商業短信發送服務中出現的不規范行為,切斷垃圾短信利益鏈,重點清理基礎電信企業自有及合作的端口類短信息發送業務。
然而,運營商端口類垃圾短信仍照發不誤。
據騰訊移動安全實驗室監測,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騰訊手機管家接到用戶主動舉報垃圾短信總量達到5.53億,僅2013年第一季度,用戶舉報垃圾短信的數量就達到1.93億條。在第一季度用戶主動舉報的垃圾短信中,廣告類占81.09%,詐騙類占11.46%,違法類占4.24%,其他類占3.21%。
“垃圾短信的來源既有106號段發送的,也有普通手機號碼發送的,各自數量規模都非常大。最近監測到的用戶主動上報數據顯示:106號碼段的垃圾短信約占45%左右。”騰訊手機管家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林方表示,日益泛濫的“無簽名”垃圾短信也是運營商涉嫌同流合污的重要證據。“賣群發短信的人通常會說他的通道可以實現70個字無簽名。事實上,運營商集團公司明確要求,各地分公司在發送群發短信時,必須加上發送公司的簽名,以防止廣告主亂發垃圾短信。但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暗訪調查中發現,在垃圾短信群發業務中,“不帶簽名”已成潛規則。
林方說,沒有運營商的配合,隨時隨地、面向全國、三網群發、不限內容、不帶簽名的垃圾短信群發根本就無法實現。
【對話】
記者以某品牌女裝負責人的身份與前述中的短信群發平臺提供商業務員進行了一段對話,以下為對話節選:
NBD:不帶簽名是吧?
業務員:嗯,是的。
疑點四:
利益叢生
新華社2008年9月27日對外發布的一則消息稱,當時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已達成了一致意見:堅決不向任何企業和個人提供低于每條5分錢的短信服務,并都對此進行了明確承諾。
記者拿到的一份《移動短彩信業務宣傳方案》內容顯示,中國移動文字短信群發業務的對外銷售價格為5分錢一條。不過根據記者的暗訪,一條垃圾短信的價格可低至三四分錢。
是誰偷偷降低了群發短信的價格,又有誰在其中獲利?
對于其中的價格反差,記者調查后發現,可能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短信群發公司在發送短信時未按合同中規定的足量發送,存在“缺斤少兩”的問題。
記者調查后發現,通常一級代理商批發買入群發短信的價格約為每條1分多錢,而他們在制作群發軟件時,就會在軟件中植入漏發程序,扣量5%左右,然后再以高出2~3分的價格轉手賣給次級代理商。分銷商拿到短信發送額度后,出于行業競爭的激烈性,一般以3~5分/條的價格報價。在發送短信時,為了賺取利潤,通常只按客戶訂購短信量的四到六成發送,部分群發公司最終的發送量更少。而客戶由于購買的短信量較大,一般很難真正監控到短信群發公司的最終發送量,這也為短信群發公司的偷工減料之舉提供了空間。
另一個原因是運營商給出的返點。
林方對此詳細解釋說,“垃圾短信背后隱藏著很長的利益鏈,全國一年近2000億條的群發短信量。如果運營商和代理商之間沒有任何利益瓜葛,這么多的發送量是不可能順利發出的。現在運營商集團層面要求這種短信的價格不得低于5分錢,不過市面上很多報價不正常的短信群發代理公司,卻基本上以4分、3分的價格在賣。代理商們不會做賠本生意,如果沒有運營商的返點,這種價格是根本不可能做出來的。同時,只要有返點,就肯定有腐敗。”
他同時透露,行業通常的潛規則是,運營商返點給代理商,代理商再私下拿出大頭回頭感謝運營商里面的關鍵性人物。
【對話】
記者以某品牌女裝負責人的身份與前述中的短信群發平臺提供商業務員進行了一段對話,以下為對話節選:
NBD:你們公司的群發短信多少錢一條?
業務員:請問是發會員通知短信,還是廣告宣傳短信?
NBD:廣告宣傳短信。
業務員:廣告宣傳短信的話,我們公司有“106(號段)70字無簽名通道”,單價5分,3萬條以上有優惠贈送。“106(號段)65字自帶簽名通道”,單價4分,量大優惠。“0971、0739”等各類電信通道,單價5分,也是3萬條以上有優惠贈送。
NBD:如果購買的量大,有什么具體的優惠?
業務員:單價5分的通道,1萬條是5分錢1條,3萬條時為4.5分1條,5萬條時為4分1條,10萬條時為3分1條,同時贈送短信1萬條。單價4分的通道:1萬條時4分1條,3萬條時3.5分1條,5萬條時3分1條,10萬條時2.5分1條,另贈送短信1萬條。如果購買量超過10萬條的話,再贈送一些短信,也是可以商量的。
疑點五:
輪流坐莊
“2009年央視曝光了中國移動下屬山東分公司群發垃圾短信,中國移動關閉了大量群發端口;其后,中國電信的群發端口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這也導致了2012年中國電信被央視曝光;但是,從去年底到現在,中國移動的群發短信又兇猛地卷土重來了,三大運營商對垃圾短信的操盤,恰如一場輪流坐莊的游戲。”作為內行的林方如此描述這種垃圾短信行業的幕后怪象。
根據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的數據顯示,在今年4月7日工信部吹響又一輪垃圾短信清除行動的沖鋒號后的4月14日~4月20日,該中心間接收到的舉報中,通過端口發送的垃圾短信量不減反增,環比上升61%,再一次體現了垃圾短信身上“打不死的小強”的“信堅強”性質。其中,通過端口方式發送的垃圾短信排名前三的地區分別為廣東(1890件次)、四川(1720件次)和浙江(859件次)。轉給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調查處理用戶舉報的端口類數據共計9874件次。其中,中國移動2811件次、中國聯通338件次、中國電信6725件次。
運營商的業績考核機制成為垃圾短信泛濫的另一助推力。
目前,我國電信運營商利用KPI進行考核。這種考核方式把對部門或員工績效的評估簡化為對幾個關鍵指標的考核。這種方式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也導致了電信運營商很多工作均圍繞著關鍵指標進行分配。
林方告訴記者,目前運營商傳統的話音業務收入下滑得非常厲害,而短信群發業務正好可以很好地彌補這塊下滑缺口,“每年集團都要制定收入任務,其后再層層分解,集團分解到省公司、省公司要分解到地市級。問題最終暴露在了地市級層面,為了達成收入目標,地市級層面必須千萬百計地拉收入,而垃圾短信就成為了其拉收入的一大動力源。其實運營商也怕垃圾短信被用戶投訴,但收入壓力太大了,所以他們只能鋌而走險。”
相關鏈接
律師炮轟運營商:既違約又侵權
針對垃圾短信泛濫問題,四川法典律師事務所律師都燕果撰文指出,在用戶沒有訂制、申請某種短信服務的情況下,短信服務商擅自提供有償的信息服務,相當于商業上的“強買強賣”行為,侵犯了用戶的消費選擇權和事先知情權,侵害了他們的利益。“垃圾短信涉嫌侵犯他人安寧權、通信自由權、隱私權、個人信息保護權、消費自由權等多種權利。運營商向用戶發送垃圾短信造成的侵權,屬于運營商直接侵權。”
不過令人較尷尬的是,雖然垃圾短信早已在中國社會泛濫成災,但相關法律法規的跟進卻嚴重滯后。
記者注意到,2000年我國頒布了《電信條例》,但是該條例中并沒有對垃圾短信作出明確的法律規范。在2004年頒布的《關于規范短信息服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中,也只是對垃圾短信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規范意見,缺乏實際法律效力。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由于我國立法存在漏洞、消費者維權的法律依據不足,特別是消費者舉證難、標的金額小,導致垃圾短信問題難以通過法律層面得以合理治理。
北京市京華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宏輝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對于垃圾短信的法律監管,基本仍停留在無監管的真空狀態。
記者注意到,與我國垃圾短信在法律層面的“放任自由”狀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發達國家已對此作出了相應的法律嚴懲機制。比如美國的相關法律就規定,違規發送垃圾短信者最高將被罰款600萬美元,嚴重者甚至會被處以監禁。而在韓國,未經用戶同意發送垃圾短信的行為,最高將被處以約合人民幣18萬元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