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速讀中國

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10年:國資委變身大老板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3-05-21 08:19:59
分享:

  國企改革一度被稱作“最難啃的骨頭”。機制僵化、效率低下、包袱沉重,許多人一提國企就搖頭。政企不分、政資不分、動力不足,體制難題長期困擾著國企。

  迎難而進,矢志不渝。十年前,國企改革再次發力,設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全面推進國有企業布局調整、體制改革、機制創新。經歷坎坷曲折、激昂壯闊的探索,如今,國有企業已是活力、效率、影響力的代名詞。在2012年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54家國有企業上榜。

  經歷改革的新國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舞臺上,展現出“國家脊梁”的嶄新風采。

  體制改革,國企成為純企業

  企業是什么?是不斷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濟組織,是隨時根據市場變化做出理性反應的競爭主體。傳統的國有企業,雖然為國家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但直至本世紀初,仍面臨著政企不分、政資不分的問題。外界看來,國企負盈不負虧,躺在政府身上。企業自身感受,“婆婆”一大堆,自主經營談不上,何來自負盈虧?

  要讓國有企業變成真正的企業!2003年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國有資產出資人初步到位,邁出了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關鍵一步。

  “為什么出資人到位這么重要?以前沒有明確的出資人代表,政府部門誰都可以來管國有企業,可一旦企業虧損了、出事了,又找不到人來負責。”國資委副主任邵寧介紹說,這一體制變化,基本解決了長期存在的管資產與管人、管事脫節的問題。“有了國資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了唯一的責任人,如果國企經營不好,就要打國資委的板子。”

  政府部門則不再承擔出資人職責,而是集中精力做好社會公共管理服務,對各類所有制性質的企業實行統一的國民待遇。“政企不分,有的政府部門既管資產,也管投資、管規劃、管經營、管招標、管監督。這樣的制度設計存在明顯的缺陷。”邵寧說。而分離公共管理職能和出資人職能,企業從此只是單純的運動員,政府專心去做裁判員。國有企業真正“斷了奶”,經營得不好,不會有公共財政來兜底,該破產的破產。

  國資委會不會又是一個新“婆婆”?國有企業此后是聽政府部門的還是聽國資委的?國資管理體制改革之初,多數國企心里沒底。

  “國資委不是‘婆婆’是老板。政企分開、政資分開之后,還要堅持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首任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曾多次強調。作為國務院特設機構,國資委嚴格限定以股東的形式履行出資人職責,不直接插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充分尊重企業法人財產權和自主經營權。

  履行出資人職能,國資委逐步建立起對企業的委托代理關系和激勵約束機制:清產核資、摸清家底;開展業績考核,依據考核確定經營者薪酬;推動國有產權進場交易,促進管理透明;公開招聘,改革經營者選任制度。

  央企感受到來自出資方的約束必須想方設法開源節流、多創利稅,否則任期考核拿不到理想的級別,集團上上下下十幾萬人都要減薪,企業經營層領導還有可能被撤換。央企也被賦予充分的經營自主權投什么項目,開發哪個市場,只要是合法合規的主營業務,國資委不會過問,完全讓企業自己根據市場決定。

  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使國有企業真正走向市場,成為獨立的競爭主體。

  機制完善,國企展現新活力

  政企分開,在市場中經風歷雨,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產權結構新隨著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取得了明顯進展,一批大型國企相繼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有953家國有控股公司在A股上市,市值合計13.71萬億元。

  股份制改造,使從前“純而又純”的國有企業逐步發展成國有控股、多種資本參與融合的公眾化公司。越來越多的民間資本和外資參與到國有企業的改制重組中。目前,央企60%以上的資產、80%以上的利潤集中在上市公司。

  治理結構新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一直是國企改革的核心問題。回顧30多年的國企改革,國企領導體制經歷了黨委集體領導、廠長經理負責制的演變,但始終缺少有效的制衡機制。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關鍵要有規范的董事會。國資委成立后,立即著手研究在國有獨資公司中建立董事會。2004年,寶鋼集團率先試點,這一事件被稱為“國資委成立后最大的新聞”。成立董事會,央企高層管理人員不再是國資委任命,而是由公司董事會進行選聘,負責日常經營。“外部董事要占董事會成員半數以上”,一批有豐富經驗、專業知識的高級管理人員、專家學者成為外部董事人選,避免了董事與經理人員高度重合,實現了決策權和執行權的分權制衡。“授予董事會部分出資人權利”,董事會開始擁有重大投融資項目的決策權、選擇考核經理人員的權利,更好地實現了政企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截至目前,建設規范董事會試點的中央企業達到50多家,占央企總數的一半。

  用人機制新10年來,國有企業普遍實行了全員勞動合同制、全員競爭上崗和以崗位工資為主的工資制度,一些企業還探索了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企業經營者年薪制和股權期權激勵制度,徹底實現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

  制度變革激發了企業活力,國有企業進入發展最快、最好的一個時期。2002年到2012年,中央企業的營業收入從3.36萬億元增加到22.5萬億元,增加近6倍。2012年,117家中央企業實現利潤1.3萬億元,上繳稅金1.9萬億元,10年間年均增速近20%。從2003年到2011年,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從7.13萬億元增加到28萬億元,所有者權益從3.19萬億增加到11萬億元,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一大批國有企業脫穎而出,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舉足輕重的力量。在工業增加值率、勞動生產率等通用的績效指標方面,約1/3的行業領先國企趕上或超過全球500強。中國建材、中國國際航空等一批競爭性央企,近兩年相繼成為行業內全球排名第一的企業。

  勇于擔當,國企砥柱中流

  新國企展現新擔當。

  過去,國有企業常常與“等靠要”聯系在一起。如今,國有企業的數量雖然在減少,但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大大增強,中流砥柱作用日趨突出。

  新國企成為經濟發展的頂梁柱。

  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一批長期虧損、資不抵債和資源枯竭的國有企業通過政策性關閉破產退出市場,一批國有中小企業通過改組、聯合、兼并、租賃、承包經營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種形式,進行了放開搞活,改組改制,國有經濟更多地向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大公司大企業集團集中。目前,中央企業80%以上的資產集中在國防、能源、通信、冶金、機械等行業,承擔了我國近全部的原油、天然氣和乙烯生產,提供了所有的基礎電信服務。

  新國企成為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

  2003年到2011年,全國國有企業累計上繳稅金17.1萬億元,年均增長近20%,2011年國有企業上繳稅金占全國稅收的38.4%。國有股權劃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使人民群眾擁有了更可靠的社會保障。到2011年底,已有2119億元的國有股權轉讓收益劃歸社保基金。中央企業還劃轉到全國社保基金83.94億股,為社保基金提供長期收益。

  新國企成為踐行社會責任的表率。

  保供電、保供氣、保供油、保基礎設施、保基本生活資料價格穩定,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國企堅持社會效益第一,不計得失,展示了關鍵時期的社會擔當。急難險重,國企沖鋒在前。2011年利比亞撤僑,國航、東航、南航無償組織包機,迅速投入撤離工作。汶川地震、玉樹地震,中央企業第一時間奔赴抗災一線,搶修電網、通訊、交通設施,以最快速度打通“生命通道”。目前,所有央企都建立了定期對外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制度。“通過向利益相關方發布報告,有助于增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形象。”聯合國全球契約辦公室給予高度評價。

  新國企成為“中國創造”的核心力量。

  創新是一個國家進步的靈魂。10年來,國有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神九飛天、蛟龍下海、高鐵奔馳、殲15一鳴驚人……《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的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央企業參與了15個;歷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及絕大部分的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均由中央企業獲得,近一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建在央企。

  躍上新平臺,開啟新格局。今天的新國企,面臨著新機遇、新挑戰。但改革的不凡歷程,讓我們堅信,新國企必將以又好又快的發展為實現“中國夢”貢獻更大力量!

  快評

  以更大智慧和勇氣推進國企改革

  國企改革一直伴隨著激烈的爭論。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能不能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國有企業還有沒有發展優勢?國有企業的支柱作用如何體現?更是挑戰重重、質疑不斷。

  不變即死、應變求生。10年來,我國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牢牢把握“兩個毫不動搖”,既沒有把國企“一賣了之”、“一退了之”,也沒有固步自封、裹足不前,而是毅然決然地開啟新一輪改革。理順體制、完善機制、調整布局,我國初步找到了一條在市場經濟下搞好國有經濟的新路徑,取得了公有制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的新進展,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新國企脫穎而出,成為市場經濟的“弄潮兒”、經濟社會的“頂梁柱”。

  國有企業的成功實踐說明,企業經營好壞與所有制性質沒有必然聯系。只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把握企業發展規律,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企業體制、機制,國有企業就會擁有強大的生命力。

  發展永無止境,發展起來后的問題,一點都不會比不發展時少。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進一步“做強做優”?如何實現更高水準的“惠及全民”?如何與民營經濟“公平競爭、攜手并進”?今天的新國企,面臨著更為復雜而激烈的局面。

  回首10年,改革成就了新國企。展望未來,實現國有企業的更好發展,仍然要靠改革。

  改革是動力,改革出活力,哪里有改革創新,哪里就有繁榮發展的局面。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推進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國有企業潛力無限,必將迎來新的精彩。

關鍵詞:國有資產責任編輯:尹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