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品的不合格率最高 偽劣食品防范“七字法”
昨日(5月21日)上午,食品安全進校園活動在長安區(qū)談南路小學展開。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中小學校周邊區(qū)域銷售廉價劣質零食的現(xiàn)象令人擔憂,而這些違法行為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侵害廣大中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為此,省會工商部門在全市開展活動,清查不合格的廉價劣質小食品。同時,工商執(zhí)法人員總結出偽劣食品防范“七字法”,并走進校園進行宣傳講解。 小食品一定要少吃 隨著夏季的來臨,校園周邊的小商小販又逐漸多了起來,為此,工商執(zhí)法人員們除了強化校園周邊巡查及監(jiān)管力度之外,更是走進校園,通過建立宣傳欄,上安全教育課等多種形式,加強對中小學生消費安全的教育,引導廣大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從自身杜絕購買不衛(wèi)生食品,與執(zhí)法部門一起構筑校園周邊安全健康的消費環(huán)境,力爭從根源上杜絕食品安全隱患。 執(zhí)法人員告訴記者,其實不少小食品在生產過程中都使用了添加劑,這些添加劑對兒童的肝、腎功能影響較大。過量食用加入防腐劑、色素、甜味劑的食品,還會對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造成傷害。而且小食品的營養(yǎng)素不全面,孩子零食吃多了,就不會好好吃飯,長此以往可能會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 牢記“五看三不一索要” 執(zhí)法人員介紹,購買食品時應注意“五看三不一索要”:即看證照、看實力、看看包裝、看標志、看價格。不在無證照和設施條件差的商店購買食品、不買有毒有害食品、不買過期、變質和“三無”食品,以及記得索要票據(jù)。 執(zhí)法人員提醒廣大中小學生,買食品盡量到有信譽的正規(guī)商店、超市和規(guī)范的農貿市場去購買,并且購買正規(guī)企業(yè)生產的、有信譽的食品,確保購買“放心食品”。購買時,注意看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查看食品包裝、標簽,看有無注冊條碼,最主要的是查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同時提醒大家,過于便宜的食品盡量不買。此外盡量不買不食衛(wèi)生條件差、無食品生產經營資質的小作坊、小商店、小攤販經銷的食品。 偽劣食品防范“七字法” 同時,執(zhí)法人員還總結了《偽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記的方式引導學生們強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偽劣食品因缺乏市場而退出市場。防范“七字法”:即防“艷、白、反、長、散、低、小”。 一防“艷”:對顏色過分艷麗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像蠟果一樣又大又紅又亮、咸菜梗亮黃誘人、瓶裝的蕨菜鮮綠不褪色等,要留個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問題?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會有漂白劑、增白劑、面粉處理劑等化學品的危害。 三防“長”:盡量少吃保質期過長的食品,3℃貯藏的包裝熟肉禽類產品采用巴氏殺菌的,保質期一般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長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業(yè)的產品,這類企業(yè)的食品平均抽樣合格率最低,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這些企業(yè)出現(xiàn)。 六防“低”:“低”是指在價格上明顯低于一般價格水平的食品,價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貓膩”。 七防“散”:散就是散裝食品,有些集貿市場銷售的散裝豆制品、散裝熟食、醬菜等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記者王萌) |
關鍵詞:小食品,不合格率,偽劣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