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找工作時感到求職真難,這一段到公司人事部門工作,才發現企業招聘原來也這么難,在市場上站大半天收到20來份簡歷,其中能按時到公司參加面試的也就有七八個,真正入職的最多一兩個。”剛剛有了一份底薪1500元的工作,終于不再為求職苦惱的2012屆畢業生小成,又陷入了招聘難的困局。
面對“史上最難就業年”,我省啟動了就業招聘攻堅行動,在畢業生6月底離校前的最后一個月里,將舉辦百余場現場招聘會。25日,首場招聘會在石家莊原火車站舉行,記者在招聘會上遇到了轉身成為“招聘方”的畢業生小成,兩難并存的就業市場,令他十分困惑。
走過求職難又遇招聘難
男生小成,學機械專業,專科學歷。剛畢業的時候,他想找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去了一家機械公司,在車間流水線上工作,還要倒夜班。一段時間后,他發現流水線工作太枯燥,上夜班也很不習慣,堅持不了就辭職了。
接下來,小成開始找工作,決定不再找上夜班的和機械廠了。大概有好幾個月,小成基本處于失業狀態,“沒有收入,每過一天都要花錢,挺焦慮的。”
一個多月前,他應聘到一家剛剛成立的圖書出版發行公司,通過電話向大中專院校推銷教材,底薪1500元,按業績拿提成。“這個公司是新成立的,同事們都是年輕人,好相處。”小成對自己的新工作感覺還不錯。“剛干滿一個月,有點小業績。公司還要招人,便調我到招聘部門幫忙。”剛擺脫了求職者身份的小成轉身成了“招聘方”。
令他沒想到的是,轉換了身份再來到人才市場,遭遇的還是個難題。他告訴記者,公司在省人才市場包了半年的展位,除了有特殊安排,他和同事每天都前往招聘。“求職者來來往往地從招聘展位前走過,有的駐足看一眼,有的停也不停就過去了,半小時可能都沒人和我們說話。”他說,實在坐不住了,就拿著公司的宣傳頁走到求職者中間,主動發給每個人,遇到感興趣的就拉人家到展位前坐著聊。“每天8點多,求職者們還沒到,我們就等在那里。中午12點多,求職者快走光了,才撤離,一場招聘下來也很辛苦。”小成說,效果卻不理想,最多能有20來個人留下聯系方式,表現出初步意向。等到去面試時就剩下七八個人了,真正入職的最多也就一兩個。
25日的大型招聘會,小成和六七個同事也是一大早就來到了會場。他一邊忙著向走過的求職者發放招聘啟事,一邊向記者表示,大型招聘會的效果和日常招聘會差不了很多,“能有二三十人有意向就不錯了,是真心感到招聘也很難啊!”
企業招聘壓力也很大
“歡迎前來看看,只要您適合這個崗位,我們會給您最好的福利待遇。”招聘經理史秀清帶著職業微笑歡迎前來咨詢的求職者。求職者要應聘的崗位是置業顧問,正在和記者說話的史秀清立馬向記者表示“稍等”,轉頭向求職者介紹公司的項目和員工待遇。
直到微笑著送走了求職者,她才又轉身過來笑著說,“置業顧問最不好招了,只要有畢業生有意向就要給對方留下最好的印象。”“畢業生那么多,都說今年是最難就業年,企業招人應該容易吧?”記者問。史秀清認真地說,“也不是,有的崗位很不好招,這些年輕人的想法真讓人琢磨不透。”她打比方說,今年公司在滄州有個項目,在當地招了幾名置業顧問,但為了便于管理還是要在總部這邊招幾個人派過去,但畢業生一聽說駐外就不樂意了。“我們這一代人年輕的時候都想著多出差多掙錢呢。”40歲左右的史秀清表示很難理解年輕畢業生的求職觀念。
鏈家房地產是一家二手房銷售業務的經紀公司,工作地點在北京,為了方便攬才,他們在會場內豎起了六七個宣傳牌。“我是鏈家地產昌平店的店長,店里急需用人,特意從北京趕過來的。”這位店長表示現在招人很不容易。正說著,兩個求職者走過來了,她立馬招呼兩位求職者,“我們是鏈家房地產,公司位于北京市五環昌平區。”剛剛說了一句話,其中一名女生便扭過頭去,“北京的呀,我不去外地。”另一名女生尚未轉身,店長接著介紹“底薪2500元,周六日不休,每周二或周三可休息一天。”話說到這里又被打斷了,“那可不行,連周末都沒有,太沒有自由了。”說完,和另一名女生向前走了。
兩次被求職者打斷話頭的經理,尷尬地向記者聳聳肩,“哎!就是這樣,求職者比招聘方還牛氣。”
在這些招聘經理眼中,以“90后”為主力軍的畢業生們求職并不迫切,他們多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比較優越,一兩年找不到工作也沒啥壓力,可以很從容地逛就業市場,慢慢挑選最滿意的工作。底薪、合同、社保、公積金、雙休、節假日、包吃住、出差,都可能是他們拒絕某個崗位或者辭職的理由。“當公司新上項目,急需大量用人時,招聘的壓力就非常大。”有著多年招聘經驗的史秀清坦率地說,在就業市場上招聘方并沒有占據主動,很多時候是畢業生不愿意來。
還有一位招聘主管表示,“員工流動性很大,公司不得不在人才市場辦理展位包年,長時間招聘。”記者了解到,各級人才市場上辦理包年或包半年服務常年招聘的企業并不少。
不甘心低質量就業
即將畢業于河北經貿大學的畢業生小李表示,距離畢業離校不到1個月了,簽約的同學只有1/3,多數不是沒有簽的機會,只是想找更好的。
小李的話可能也是很多畢業生的想法,越是高學歷的畢業生越在意就業質量,寧缺毋濫的心理讓他們的擇業期越來越長。根據以往的就業數據,截至6月底畢業時,研究生學歷的畢業生就業率不如本科畢業生,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不如專科畢業生,這一現象曾被人解讀為“學歷倒掛,學歷越高求職越難”,實際上是學歷越高的求職者對就業的要求越高,就業的等待期越長。
小李參加了今年河北省的公務員考試,幾分之差沒能進入面試。“真有點可惜,有同學考的分數比我還低幾分,但他報考的職位競爭小,進面試了。”小李告訴記者,逛了一個多月的就業市場,也網投了很多簡歷,對找工作也快疲了。“能去的也就那么兩類,要么銷售、要么辦公室干雜活,都不理想。就隨便找一家湊合著干,明年有機會再考公務員。”她說。
和小李一起參加招聘會的同學也是一位“考碗族”。在她看來,公務員考試雖然競爭激烈,但幾分的差距總讓人不甘心。而公務員崗位、事業單位崗位和就業市場上所能提供給畢業生的崗位相比,不管是待遇還是社會地位都有天壤之別。為了一個每月1500元還累死累活的崗位而耽誤了公考復習,實在不劃算。“家里支持我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哪怕不找工作專心復習考試也成。”她說。“不管是賣樓還是賣保險,這樣的工作總歸讓人感覺不舒服。”畢業于湖南科技大學的張同學說,“總得有一份體面的崗位吧。”
所謂“最難就業年”,其實具體到每一個求職的畢業生,更多體現出來的還是高質量就業難、體面就業難、滿意就業難。
提升就業質量或是破解“兩難”的關鍵
省人才市場相關負責人表示,畢業生找工作難,實際是找“好工作”難。一般來說,畢業生心目中的“好工作”,主要就是穩定、社會保障完善、福利待遇好、社會認可度高的工作。
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固然是傳統的“好工作”,但其吸納人數十分有限。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早已是吸納高校畢業生的“主力軍”。但目前部分用人單位仍存在用工不規范、社保不完善等情況,造成高校畢業生不愿意選擇中小企業,這就造成就業難與招工難共存的尷尬局面。
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好工作”,努力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或許是破解當前就業市場“兩難”困局的關鍵。
因此,他建議,企業、特別是存在招工難的企業,要首先從自身做起,改變只追求利潤而不顧員工福利的簡單經營思路,要樹立“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要素”的觀念,打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環境,打造一支穩定的、有凝聚力、有戰斗力的員工團隊。這就需要企業從員工角度思考問題,盡力為他們提供滿意的薪水、自由的工作機制、完善的培訓晉升體系和全面的社會保障,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安心工作,為企業創造財富。
其二,求職者要找到“好工作”也要練好內功,要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增長才干、提升自我,等能力得到提升時好工作自然也就到了。建議畢業生認清就業形勢,不要太執著于某個標準找工作,在社會實踐中提升自己才是更明智的。“當然,政府也要嚴查企業不規范用工,保障畢業生合法權益不受損害。就業部門還要努力為供求雙方搭建平臺,促進供需對接。”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