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雜志副主編羅昌平。圖/CFP
5月12日,羅昌平等到了。
這一天,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稱,劉鐵男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一場發酵5個多月的公開實名舉報終于有了結果。去年12月6日,《財經》雜志副主編羅昌平通過微博,向中紀委實名舉報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稱其涉嫌學歷造假、有作風問題,與商人倪日濤結成官商同盟。
有人說,這是微博反腐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不過,羅昌平對此并不看好,他認為,劉鐵男倒臺標本是不成功的,更不可復制。近日,羅昌平接受京華時報記者獨家專訪,詳細還原了實名舉報劉鐵男的始末和心路歷程。
談動機
想試探政府反腐決心
京華時報:最初怎樣介入調查這件事的?
羅昌平:最早是在2011年的七八月,我在微博里發現線索,就安排讓一個記者調查。當年11月,《財經》雜志上發表了《中國式收購》和《倪日濤沉浮》。報道涉及時任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他的老婆孩子在自己分管領域的關聯公司里持股,劉還以發改委的名義發函幫助這個公司獲取銀行貸款,這是一個很典型的政商結盟的案例。
京華時報:怎么從媒體報道演變成后來的舉報?動機是什么?
羅昌平:后來很多人猜測我的動機,有說“奉旨爆料”“情婦維權的槍手”“個人英雄主義”等等。很多媒體想電話采訪我,我都拒絕了,因為這個動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因為事態每一刻都在變化。
初始的動機,我覺得這事情風險可控。通過自媒體新媒體的平臺來爆料,我不能說一定能成功,但風險系數沒那么大,我也是想試一下,看看政府的反腐決心。
京華時報:當時有沒有想過后果?
羅昌平:想過。第一個就是馬上被屏蔽,第二個就是打擊報復。我想的最糟糕的事是我被免職,這很有可能。但不至于有生命危險,因為這事足夠透明了。
京華時報:會不會擔心被利用成為斗爭的工具?
羅昌平:我考慮了這個因素,只要自己與這事沒有利益沖突,我擔心什么呢?我反感“斗爭的工具”這一說法,按此推測,我們媒體的任何一篇報道都可以扣上這樣的帽子,那我們還做不做事。
其間,有人來找我們,來回20多次,希望提供相關證據。我和我的同事張鷺(《中國式收購》第一作者)都拒絕了,我想盡量保持中立,不能在這個事情里有利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