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晚,曲周縣驢友西藏行贊助商之一鈴木摩托車全體員工專門為凱旋的常海彬、閆志波、白雪英接風,慶賀他們勝利歸來。至此,三名驢友往返行程一萬多公里,歷時28天的西藏行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行程
七省一萬公里
5月5日,由曲周縣摩托車愛好者常海彬、閆志波、白雪英組成的西藏行小分隊,從縣城出發,遠赴西藏,開始了他們的追夢之旅。邯鄲中進天然色素、曲周夢潔家紡、曲周鈴木摩托車專賣店等一些愛心企業對西藏行小分隊進行贊助支持。“自駕游去西藏,感受西藏奇異的雪域風光是我兒時的夢想,今天終于圓夢了。”跨上自己“愛騎”雅馬哈摩托車的那一刻,常海彬興奮地振臂高呼。
三個人,兩輛摩托,一張中國地圖,4部相機和一批物資是他們出行的全部“家當”。一路上,他們途經河南省、湖北省、陜西省、甘肅省、四川省,游覽了少林寺、瀘定橋、九寨溝、峨眉山等景點,于5月24日晚上到達目的地拉薩,三人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這一路上的艱辛根本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在成都去往拉薩的2000公里的路上,他們基本都是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行駛,空氣越來越稀薄,都出現了呼吸困難、頭痛惡心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白雪英反應最為強烈,甚至出現心慌、氣短、胸悶等癥狀,到達拉薩后實在無法堅持,只好先乘坐火車提前返回。常海彬和閆志波繼續自駕摩托返程。
5月27日,常海彬和閆志波沿著西藏至青海線踏上了回家的征程。耗時7天,于6月2日傍晚回到了闊別28天的家鄉。
“每天少則行駛300公里,多則行駛700公里,一路上經歷了夏天,也遇到了‘寒冬’,但無論是炎熱夏天,還是寒冷冬天,我們都堅持了下來,一路累并快樂著。”在閆志波的日志里有這么一段話,這也是他們西藏行的最好詮釋。
義捐
向災區傳遞正能量
“一是悼念汶川地震遇難同胞,二是為蘆山災區的孩子們送點東西,盡我們的微博之力,弘揚善舉,讓社會充滿正能量。”常海彬向筆者透露了他們這次西藏行的兩個特殊使命。
5月13日早上,常海彬、閆志波、白雪英離開九寨溝,駛過海拔3500米的一段曲折山路,帶著一身的疲憊到達了汶川。
當日,他們參觀了紀念館,并來到“5·12”漩口中學地震遺址,向在地震中罹難的同胞和抗震救災中犧牲的英雄敬獻鮮花,表達哀思。
又經過一天的奔波,他們于5月15日抵達雅安摩托吧接待站,這是專門為驢友提供住宿、信息等方面幫助的工作站。當他們說出來雅安的初衷后,老板十分感動,當即幫他們聯系了幫扶對象———蘆山縣蘆陽鎮第二小學,并安排專門人員陪同他們一起到受災學校進行捐贈。
在蘆山縣蘆陽鎮第二小學,常海波、閆志波、白雪英一起將隨車攜帶的被褥、學習用品等物資親手交到校長手里。校長激動地說:“你們不遠千里從河北自駕來到這里進行義捐,我們十分感動,我們一定會把這些物品送到需要幫助的孩子們手中。”
收獲
苦樂同在,結識了好多朋友
往返行程一萬公里,這對常海彬、閆志波、白雪英的體力、毅力是個雙重考驗,在路上他們遇到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
5月16日,到達千里川藏線上的第一道咽喉險關———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這里常年冰雪、暴雨、濃霧,道路極其難行,當地有諺:“車過二郎山,像進鬼門關,僥幸不翻車,也要凍三天。”“我們三人在這里都出現了高原反應,由于缺氧,就連摩托車也出現了‘高原反應’,上坡掛1檔還走不動。”常海彬風趣地說。路面光滑,常海彬駕駛的摩托出現側滑,常海彬連同后座的閆志波被摔了三四米遠,車也重重的摔到懸崖邊,兩人都驚出了一身冷汗。
“行至剪子彎山上,白雪英大哥體力有點兒吃不消,換我騎摩托。道路真是難走,中途下冰雹,頭盔沒有了防風鏡,打得臉生疼。最可氣的是霧氣和冰雹打在眼鏡上直接結冰,開不了多遠就得用手擦下眼鏡,啥都看不到。”閆志波在他的隨行日志中這樣寫到。剪子灣山,它的藏語名字叫“惹瑪那扎”,意為羊子山口。山口海拔4659米,是318國道經康巴地區的最高山口之一。5月19日,他們由此向拉薩行駛,在剪子彎山上遇到冰雹和大雪阻攔,異常艱辛。
雖然路途艱辛,但他們也結識了好多朋友,有和他們有共同愛好的來自新疆的驢友馬強大哥,有常年跑長途的東北司機,還有熱心的好心人。5月14日,在去峨眉山的路上,他們碰到一對四川青年夫婦,四川夫婦被他們的事跡所打動,熱情地拿出自己的琵琶果給他們吃。一路上,他們收獲頗大,累計拍攝照片3000多張,撰寫日志近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