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容師 沒有餐桌沒有座椅環衛工早餐路邊吃
-吃飯的時候他們最輕松。 -飯還沒吃完就該上崗了。 凌晨,喧囂的都市剛剛平靜下來時,他們走上街頭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清晨上班的路上,他們仍在道路上堅守;傍晚下班回家,街頭晃動的還是他們橙色的身影,他們守護方圓幾公里的街頭擦亮城市的“窗口”,他們,就是城市環衛工人。昨日(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記者走上街頭走近了他們中的一員——張煥琴。 凌晨2點上街 4小時不間斷清掃 昨日2時,省會裕華西路上,可以看到8名身穿橘色制服的環衛工人。他們時而推著三輪車前行,時而貓腰揮舞著手中的掃帚。夜市留下的瓜果紙屑、工程車漏撒在路面的渣土,都是他們清掃的目標。凌晨2時的夜空一片漆黑,借著燈光,記者看到一位環衛女工,正在賣力細心地清理馬路中央的渣土。渣土被過往車輛牢牢地軋實在地面上,她手握鐵鍬,雙臂彎曲用力鏟著,鐵鍬落地之時,塵土飛揚。可以看到她的腿上已經落了厚厚一層土。 隨著鐵鍬與地面一次次地接觸,不時傳來“擦擦”的刮地聲。很快,泛黃的路面逐漸恢復了本色。 隨后,她從三輪車上取出掃帚,快速揮舞,迅速將刮離地面的渣土掃成堆,再將其倒進垃圾車內。幾個動作一氣呵成,非常熟練。 就這樣,隨后的4個小時里,她和她的同事們在這條不足兩公里的馬路上重復著這幾個簡單的動作。垃圾車裝滿后,他們騎上車迅速送往垃圾中轉站。 早餐是一張烙餅、一杯豆漿 她叫張煥琴,是橋西區環衛監察大隊的環衛工人,從事環衛工作已經15個年頭,和她一起上路,和她一樣清理垃圾的其他7人,是她的同事。“我們8個人是一個班,負責裕華西路從友誼大街到師范街之間這不足2公里的路面清掃。”張煥琴說,僅第一輪清掃就需要近4個小時,并且這段時間他們誰都不能停下來。“不是不想歇,而是不能歇,因為我們要趕在上早班市民出門前將路面的整體衛生清掃完畢。” 6時30分,同事從附近小區買來早飯,一張烙餅、一杯豆漿。這時,張煥琴他們才放下了手中的工具,擦擦臉上的汗水,準備吃飯。記者發現,他們身上的橙色制服也已經被汗水浸濕,緊貼著后背。 “這頓飯對于我們來說已經很豐盛了,平常干完活累了,我們都是坐在路邊吃上一根油條和一碗豆腐腦,從來舍不得吃雞蛋。”張煥琴邊從同事手中接過早餐邊說。 開始吃飯了,他們有的坐在臺階上,有的靠在墻上,有的站在垃圾車旁,說說笑笑的吃起來。這是他們連續幾個小時來最輕松的時間。雖然沒有餐桌,沒有座椅,并且還刮著風,但他們的臉上卻掛著微笑。“第一輪的清掃趕在早高峰前干完了,吃了飯要開始擦拭路邊的垃圾箱,清理下水道口附近雜物。”張煥琴笑著說,從凌晨2點上路,也就這段時間能夠直起腰。 6時40分,一個塑料袋隨風刮起,他們中的一位一手拿著餅,一手推著三輪車又開始了工作…… 近一半環衛工人 街頭啃早餐 記者從橋西區環衛監察大隊了解到,整個橋西區一線環衛工一千余名,承擔著轄區330條街道,800萬平方米的清掃任務。為了實現重要路段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保潔的工作要求,一線環衛工要全天候守護在街頭。“據不完全統計,有將近一半的環衛工人都是在街頭啃早餐。”橋西區環衛監察大隊董志勇介紹說,由于環衛工人大多住在二環以外,早餐時間僅有1個小時,所以他們很多都是在街頭隨意吃些早餐。 據董志勇介紹,僅橋西區一個區,每天就要清運生活垃圾560噸,也就是說每個環衛工每天平均要清運0.5噸的垃圾。“如果趕上大雪天、落葉季,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還會成倍地增長,幾乎一整天都在路上,根本沒有時間回家吃飯。”董志勇說,不管環境多么惡劣,他們從來沒有過怨言,默默地守候在街頭,維護著城市的環境。 腰疼、胃病 在他們中很常見 2009年那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暴雪,致使省會交通受阻。那一刻,省會環衛工人全體上崗,清掃積雪的工作隨即在全城展開。也正是那一場暴雪,張煥琴連續20天堅守在街頭,最終因為過度勞累,落下了腰疼的病根。“干活時,會出很多汗,后背早早就濕了,一停下來,汗落了后背也就涼了,再加上經常貓腰清掃,很容易患上腰疼的毛病。”張煥琴說,那場大雪讓她落下了腰疼的病根,“現在只要回到家,孩子都會給我貼膏藥。” “腰疼和胃病是我們環衛工人的常見病!”張煥琴說,從事清掃工作根本沒有時間概念,只要活干不完,他們就不能停下來,所以很難保證定時定點吃飯。“等到有時間吃飯了,也都是狼吞虎咽地填飽肚子。”張煥琴說,很多時候,他們都是從家里帶些吃的來,“有些時候,涼飯菜都是用熱水溫一下就吃。” 臟累不怕 最怕市民不理解 張煥琴的同事楊正吉今年56歲,但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大上好幾歲。楊正吉告訴記者,這段路他每天都要走上一百余趟,雖然很辛苦,但是回望掃過的路,還是很有成就感的。他說,工作臟點累點都不怕,最怕市民不理解。所以,他最大的愿望首先是能得到市民的理解,其次是能吃上熱乎乎的早餐。(文/記者董昌 圖/首席記者李青)
|
關鍵詞:環衛工,世界環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