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訪正定
夜色如水,微風拂面,站在正定古城南門樓上凝神遠眺,城內那些鱗次櫛比的一間間的民居匍匐著,打著瞌睡,而“正定四塔”(廣惠寺多寶塔、開元寺須彌塔、臨濟寺澄靈塔、天寧寺凌霄塔)則清醒著,它們在夜風中巍然屹立,靜靜地護佑著這座古老的三關雄鎮。 正定,古稱真定,它西依太行,北枕恒岳,南跨滹沱,被世人譽為“中國咽喉通九省,神京鎖鑰控三關”。毫不夸張地說,正定的確是一座閃耀著璀璨光芒的千年古城。作家余秋雨尋訪正定后,這樣寫道:正定的歷史文化積淀,讓我找到了中華文明最輝煌時期的圖譜和證據。記得幾年前,有一次帶著女兒從正定路過,她餓了,我們在路邊隨便找了一家小飯店,等著上飯的工夫,我到街上轉轉,一抬頭竟然發現了一座不起眼的唐朝古碑樓,原來是《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碑,碑文書法雄渾寬厚,遒勁有力,絕似趙孟頫公所作。走在正定的大街小巷,你隨時都可能遇上一兩件“國寶”。 面對著這樣一座充滿著歷史滄桑的城鎮,我竟然不敢貿然進入了,我雙手摸索著古城南門的一塊塊青磚條石,在那段倒塌殘敗的夯土墻下舉步徘徊。白天剛下過一場雨,微冷,但空氣清新,令人神清氣爽。我在想,歷史上有多少人曾經從我腳下的這條古驛道上匆匆走過。我仿佛看到他們穿越時空隧道,在歷史的煙塵里一個個次第走來…… 最先走來的是兩個英雄,他們是正定當地人:趙佗和趙云。他們一前一后,從南城門出來,在不遠處渡過滹沱河,然后一路南下。趙佗受秦始皇任命為龍川縣令,之后統一嶺南,世稱“南越王”,被毛澤東形象地稱為中國歷史上“南下干部第一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趙云當陽長坂坡一戰成名,他懷抱幼主阿斗,在曹操的百萬大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如入無人之境,被后人譽為一身是膽的“常勝將軍”。另據陳壽《三國志》記載,諸葛亮智退司馬懿所施之空城計,實為趙云所用。如今,趙佗和趙云已經成為正定最耀眼的兩張歷史名片,向世人展示著正定古城的光輝形象。 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唐代常山(今正定)太守顏杲卿就是這樣一位慷慨悲歌的義士。當年,安史之亂爆發后,顏杲卿起兵平叛,在正定與叛兵展開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激戰。史思明久攻常山不下,把刀架在杲聊幼子季明頭上,他置之不理,兒子被殺。后顏杲卿被俘獲,安祿山勸降,遭到痛罵后惱羞成怒,竟殘暴地割下顏杲卿的舌頭,把他凌遲處死。后來,顏杲卿的從弟顏真卿滿含熱淚揮毫寫下《祭侄文稿》,被后世稱為“中國書法第二行書名帖”,與王羲之《蘭亭序》齊名。 歷史的煙塵終將漸漸散去,唯有英雄萬古長青! 千百年以來,正定城里的晨鐘暮鼓,梵音如歌,絲絲縷縷地穿透歲月的風風雨雨,一直傳送到今天,久久地回蕩在我們的耳畔。“九樓四塔八大寺”的說法在正定可謂家喻戶曉,作為一座古代的佛教名城,正定擁有一座座華美的佛教建筑,成為了中國古建筑的寶庫。 說起正定的佛教歷史,臨濟禪師義玄是不能繞開的人物。 我國佛教界有“天下禪宗出臨濟”之說。臨濟宗是我國佛教禪宗五大宗派中影響最深、流傳最廣、傳承最久遠的一家,其創始人義玄禪師常用大喝一聲來接引學人,驗證禪機,世有“臨濟喝,德山棒”之稱。成語“當頭棒喝”便來源于此。義玄不僅使臨濟寺成為臨濟宗的發祥地,還讓正定成為馳名中外的臨濟宗的祖庭。 今天的正定縣還有東、西臨濟村,當年村里曾經有過一座小寺院,取名臨濟院。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義玄禪師曾主持臨濟院,后來才入住城內的臨濟寺。 與臨濟寺相去不遠,有一座寺院,它規模不大,也就是中國北方無數座開元寺中的一座。然而,不要小看了正定這座開元寺,它曾經是正定地位最高的寺院,蜚聲海內外。1933年,建筑學家梁思成偕同夫人林徽因到正定考察古建筑,他自稱這次正定之行有一個意外收獲,就是發現了一座唐代建筑鐘樓。開元寺鐘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座木結構鐘樓,也是國內唯一的唐代鐘樓實例。這口重約11噸的唐代銅鐘,懸掛于樓中心粗大的木架上,鐘與樓一體,它們之間所形成的物理、數學、建筑關系,曾經吸引著中國當代數學泰斗華羅庚教授專程前來考查。最后,這位數學大師發出這樣的感嘆:“這個樓的木質結構,長短粗細,輻射方向差一點也不行。這樣建起來,這大鐘掛上去,結實得好像打上了一個非常奇妙的釘子。” 在中國佛教建筑史上,向有“唐寺宋塔”之說,而正定古城內現存的四座千年國寶級佛塔全部建于唐代。開元寺須彌塔建于唐貞觀十年,頗似西安的小雁塔。天寧寺凌霄塔建于唐懿宗咸通年間,其塔心柱式結構,國內現存實物僅此一例。造型最為奇特的還屬建于唐貞觀元年的廣惠寺華塔,多稱多寶塔,塔身周圍交錯雕塑著形態各異的菩薩、力士、象、獅等,四隅小塔環抱著主塔,高低錯落。此塔被梁思成先生稱為“海內孤例”,是我國古建筑中絕無僅有的稀世珍寶。 如今,正定古城知名度最高的寺院是哪一座?它既不是臨濟宗的發祥地臨濟寺,也不是開元寺,更不是廣惠寺,而是另一座千年古剎隆興寺,俗稱大佛寺,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宋代佛教寺院,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名寺之一。 隆興寺之所以被老百姓稱為“大佛寺”,是因為它所供奉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是一尊高達21.3米的銅鑄佛像,有42臂,姿勢各異,為世界銅鑄立式佛像中最高大、最古老的觀音像。而最為國內文學家所津津樂道的則是摩尼殿背壁的倒坐觀音像,魯迅先生曾將此觀音的照片擺放在故居的書案上,稱之為“東方美神”。作家鐵凝在《正定三日》中寫道:“她那十足的女相,那被人格化了的儀表,一掃佛教殿堂的外在威嚴,因而使殿堂彌漫起溫馨的人性精神。她那安然、聰慧的目光,生動、秀麗的臉龐,無不令人感受到母性光輝的照耀。” 當年,梁思成先生曾經對隆興寺摩尼殿的造型布局贊嘆不已,在《中國古代建筑史》中,他這樣寫道:“這種的布局,我們平時除去北平故宮紫禁城角樓外,只在宋畫里見過;的確令人起一種不可言喻的感覺,尤其是在立體布局的觀點上,這摩尼殿重疊雄偉,可以算是藝臻極品。而在中國建筑物里也是別開生面,是世界古建的孤例。” 隆興寺內碑刻眾多,不乏碑林瑰寶,其中文學家歐陽修當年在一座寺院的廢墟中發現的隋開皇六年刻立的《龍藏寺碑》,是我國書法史上從隸書過渡到楷書的唯一物證,被譽為“楷書碑刻之祖”,我國用楷書刻碑記事,就是從這塊隋朝的《龍藏寺碑》開始。 說到碑刻,我想應該再順便提一下開元寺保存的那尊五代赑屃的碑座,它殘長7.7米,殘寬3.15米,高2.23米,殘重107噸,其高度、重量均為中國第一,世界罕見。這座巨碑的主人是誰?石碑為什么刻立不久就被砸毀掩埋于地下?當時正定的歷史上究竟發生了怎樣的非常事件?這一切已經成為不解之謎。 夜色深沉。南城門上的燈光不知何時早已熄滅,只剩下一排路燈微亮著,有點昏昏欲睡的樣子。我不經意地瞥著黑影里的南城門,看見兩個人風塵仆仆地遠遠走來。 這兩人一個是北宋的沈括,一個是意大利的馬可·波羅。 當年,沈括作為河北西路察訪使在正定駐守了八個多月。沈括在正定期間,對河北西部地理、動植物、自然環境等方面進行了認真考察。他在太行山考察發現,“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亙石壁如帶”。經分析,他在《夢溪筆談》中指出“此乃昔之海濱,今東距海已近千里”。 1286年的夏天,正在周游世界的馬可·波羅來到了正定。他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寫道:“哈寒府(真定,今正定)是一座貴城。”沿途的驛站使用綾羅綢緞,城中居民“恃工商為業,饒有絲,以織金錦絲羅,其額甚巨”,“真定城里多焚香教徒”,意即佛教、道教信徒甚眾。馬可·波羅最早讓世界認識了正定。 沈括也好,馬可·波羅也罷,他們只不過是正定歷史上的匆匆過客。元雜劇家白樸卻把自己的命運和藝術緊緊地與正定結合在了一起。作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曾經寫出過很多像《墻頭馬上》和《梧桐雨》這樣膾炙人口的作品。當時的正定,除白樸外,還活躍著一個元曲作家群,鐘嗣成《錄鬼簿》錄元雜劇作家56人,作品345種,其中正定作家7人,作品45種。余秋雨曾經這樣評價:“在研究中國戲劇的時候,正定是一個避不開的地方。當時元雜劇主要就產生在這一帶。正定元雜劇把中國戲劇的第一個輝煌的春天裝扮得非常美麗。” 晚年的白樸回到正定,曾經寫下一首《摸魚兒》,記述了他在正定城南異塵堂與好友相聚晚眺的情景:“熏風蕩漾昆明錦,一片藕花無數。才欲語,香暗度,紅塵不到蒼煙渚。”當年,白樸與關漢卿同為“玉京書會”骨干,想必二人也曾同登陽和樓,在城南勾欄瓦肆,賞花聽戲,淺酌低唱吧。 對于古城正定而言,白樸是個異鄉人,而曾經寫下傳世名篇《岳陽樓記》的范仲淹則出生在正定,他的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被無數仁人志士引為座右銘。還有清代的書畫收藏家梁清標,他在陽和樓東側建“蕉林書屋”,在中國收藏界,正定“蕉林書屋”與寧波“天一閣”齊名。梁清標的藏品皆是稀世珍寶,僅舉世公認的中國十大古代名畫中,就有顧愷之《洛神賦》、韓熙載《夜宴圖》、閻立本《布輦圖》等八幅曠世珍品。他的書法藏品亦令人咋舌,有國內現存年代最早的西晉名家陸機的《平復帖》,史上保存年代最久的王羲之《蘭亭序》的唐代摹本,以及李白的《上陽臺》等。再說藏書,據說寧波“天一閣”的藏書是七萬卷,而清高宗《實錄》說“蕉林書屋”藏書數十萬卷。我在想,是古城正定成就了梁清標們,還是梁清標們成就了古城正定呢? 已是深夜時分,路邊的小攤要打烊了。從南城門下穿過,北行不遠就是梁氏宗祠。梁清標的曾祖父是明朝重臣梁夢龍,正定人稱他“梁閣老”。從明至清,梁家“一堂榮五代”,官位顯赫,盛極一時。 沿路繼續前行,不遠處便是“蕉林書屋”了,那是一座近乎廢棄的院子,庭前種著一棵粗大的銀杏樹,坐北朝南的三間正房為硬山卷棚頂,因年久失修已部分坍塌。 這是一座你可以在不經意間就可以偶遇一段歷史的古城,一座承載著千年文化底蘊的古城,一座充滿著勃勃的生機與活力的古城。 名人眼中的正定 ●天下根本在河北,河北根本在真定,以其扼賊沖,為國門戶也。 ——— (宋)宋祁 ●真定古名鎮,形勢雄壯,冠于河朔。其府署規模遭相稱副,而恒山堂宏麗特出,又為之甲焉。 ——— (元)王若虛 ●府控太行之險,絕河北之要。西顧則太原動搖,北出則范陽震懾,若夫歷清河、下平原、逾白馬于中達也。盡其地表帶山河,控壓雄遠。 ——— (清)顧祖禹 ●今春四月(1933年4月)正定之游,雖在兵荒馬亂之中,時間匆匆,但收獲卻意外地圓滿。除隆興寺及四塔之外,更有陽和樓及縣文廟兩處重要的發現。 ———梁思成 ●正定是一個文物古跡非常豐富的古城。它保存的古建筑,數量多,又有重大價值,在全國的縣城中,可算首屈一指。 ———羅哲文 ●當我遠離了正定。回首凝望它那寬厚雄渾的古城墻里,那錯落有致的四塔,連同那片如大鵬展翅般的寺廟屋脊,攜了歷史的風塵安然屹立。它們燦爛了正定的歷史,充盈了正定的今日。 ———鐵凝 ●正定的歷史文化積淀具有千古之美,令我震驚,讓我找到了中國最興盛時期帶有神秘色彩的文化信號,也找到了中華文明最輝煌時期的圖譜和證據。 ———余秋雨 |
關鍵詞:正定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