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商從長途車站接到“同仁堂”包裝中藥,直接送到華仁醫院中藥房;藥商提供同仁堂多項資質被證實均系假冒
核心提示
中藥飲片,包括片、段、絲、塊等形狀,是根據臨床和成藥制劑需要,將中藥材炮制成一定規格,供給醫生調劑配方或作中成藥生產原料。
國家藥監局2011年發布的《關于加強中藥飲片監督管理的通知》規定,嚴禁經營企業從事飲片分包裝、改換標簽等活動;嚴禁從中藥材市場或不具備飲片生產經營資質的單位、個人采購中藥飲片。
新京報記者經3個月調查發現,北京豐臺區一倉庫內,一家藥商將大量中藥材以“同仁堂”名義包裝,發售到醫保定點醫院華仁醫院。
該藥商提供的同仁堂營業執照、中藥材質檢報告、“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紅色印章等,經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證實,均系造假。
華仁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同仁堂的包裝袋現在根本不可能出現在該院,在得知新京報記者全程跟蹤假同仁堂中藥進入華仁醫院后,該負責人說,院方目前已與以前采購中藥的廠家,斷絕一切業務往來。
在“中華藥都”安徽亳州,多位藥商均稱可憑“同仁堂”的包裝及相關資質售貨,以此方式往北京售藥的,不止一人。
中藥飲片的質量優劣,直接關系到醫療效果,甚至生命安全。多名亳州藥商透露,中藥摻假隱蔽且普遍,為圖暴利,個別藥商向名貴藥材中摻糖、淀粉、滑石粉。
“風聲緊,不能在北京干了。”馬小非說這話,是在3個月前。
馬小非就是被舉報的那個人。
這名安徽亳州人做中藥銷售生意,在北京兩年多,有個儲藥倉庫。
馬小非認為“風聲緊”的原因是:連倉庫里雇的清潔工都知道他“是干假藥的”。
儲藥
“同仁堂”中藥現身北京無名倉庫
馬小非的倉庫位于豐臺區五里店西一條無名路旁,地處偏僻,他和叔叔租住在離倉庫不遠的平房。
今年3月中旬,這間20平方米的倉庫內,有兩個貨架和幾個裝滿中藥材的編織袋。貨架上,幾十包用牛皮紙包裝好的中藥,上寫“同仁堂”。
“沒訂單,我們才不包(裝)呢。”馬小非說,包裝好就意味著要送貨,以前,包裝都會在這倉庫完成。
“得改變打法,不能在北京包裝。”近期,馬小非指令親戚在亳州把藥包好,再運到北京。“成本低,風險小。”
馬小非稱,這些“同仁堂”的中藥包裝袋都是真的,“藥監局來查都不會出事。”
他賣的中藥,價格比市面上低很多。多次見面,馬小非都沒和新京報記者裝扮的中藥進貨商交易。
通過2個月的接觸,信任漸漸積累,馬小非也認為“風聲過了”,開始跟記者談生意。
5月25日,他賣給記者一批“同仁堂”中藥,有胖大海、白芍和白果等,總價1550元。
資質
藥商私刻“同仁堂”公章
“我拿一包給你查驗質量。”5月25日14時,馬小非的出租房門前,他從京NHIN88牌照轎車后備廂中拿出一袋藥。
牛皮紙包裝,一袋一公斤,底部生產企業標注“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合格證標簽、“同仁堂”質檢專用章俱全。
打開包裝,里面是拇指大小的白果。“藥袋跟同仁堂用的一樣,藥的質量不比同仁堂差。”他說,藥袋從亳州印刷廠買的,合格證跟同仁堂的絲毫不差。同仁堂的中藥袋分為大、中、小型,每捆500個,小袋160元,大袋200元。
“這是同仁堂的所有資質,你拿回去。”馬小非說著,遞過一沓中藥成品檢驗報告單、藥品生產許可證和藥品GMP證書等材料,均蓋有“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紅色印章。
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隸屬于北京同仁堂藥材有限責任公司,是北京同仁堂在全國唯一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
“同仁堂”的資質從何而來?馬小非說,同仁堂的業務員拿資質去談生意時,他拿過來復印的,“出貨憑據的公章是自己刻的,送貨前由家人蓋章。”
詢問稅票問題,馬小非一皺眉,“正規同仁堂的稅票不好弄,但弄到以后,售價至少提高60%”。
運藥
長途汽車站接貨直接送往醫院
5月27日9時30分,麗澤橋汽車站附近天橋下,馬小非和合伙人李剛停車。從亳州至北京的長途客車于幾小時前到站。
一名中年女子推著平板車從提貨處出來,車上放著三個大編織袋。平板車推至天橋下,馬小非付托運費,中年女子離開。
打開編織袋,里面是包裝好的“同仁堂”中藥,分類扎成一捆捆,標注藥名有透骨草、生黃花、茯苓、枸杞等。
一般的出貨流程是:醫院下訂單,他打電話給亳州家人,讓后方連夜包裝,通過長途汽車或物流向北京發貨。“我們跟汽車站人熟,貨就裝在客車貨廂里。”馬小非說。兩三天后,包裝好的“同仁堂”中藥送至醫院。
除非結賬或對貨,一般情況下,馬小非不出面接貨,在車站門口雇一輛面包車,告知送貨地點,司機直接拉過去。
販藥
假“同仁堂”流入醫保定點醫院
5月27日10時,為證明銷售實力,馬小非拉著一車“同仁堂”中藥駛離汽車站,徑直去北京華仁醫院送貨,記者隨同前往。
華仁醫院位于朝陽區垂楊柳中街,是一級甲等醫院、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朝陽區大病醫療定點醫院。
半小時后,京NHIN88停在華仁醫院中藥房門口。中藥房與華仁醫院大樓一路之隔,是間低矮平房。
馬小非拎著兩包捆扎好的藥進到中藥房,“送貨來了”,跟醫生熟絡打著招呼。一名醫生從外面拿著對貨單,他開始跟兩名醫生對貨,但并未結款。
“都是月結,我們生意往來兩年多了。”馬小非解釋。
這次貨重約二百斤,總價9000多元錢,有透骨草、生黃花、茯苓和枸杞等中藥。
藥房內,馬小非的同伴李剛直接把部分中藥倒進藥盒。
“后備廂還有些貨,我這就往其他門診送。”午飯后,馬小非駕車離開。他說,除了華仁醫院,他還為北京的5家醫院、門診送貨。
藥價
供貨價是醫院售價三分之一
華仁醫院中醫門診患者多,用藥量大,是馬小非的大客戶,“多則一周送貨兩次,少則半月三次,每月總送貨量七八百公斤。”
他出具一份5月25日的出貨憑據,上面顯示著出貨數量、批發價和零售價。
經調查對比,藥材白芍,馬小非報價40元/公斤,華仁醫院和北京同仁堂售價都是100元/公斤;胖大海,馬小非報批發價152元/公斤,同仁堂售價620元/公斤;枸杞,馬小非報價50元/公斤,華仁醫院150元/公斤,而同仁堂約為390元/公斤。
馬小非說,他能給客戶兩份出貨單,一份私下結賬單,另一份是給藥監部門查的。
馬小非的合作伙伴李剛算了一筆賬,每個月,他們向北京多個醫療機構供貨,價值20多萬元,毛利是10%,除去包裝、運輸等成本,大概能賺7%約2萬元。
李剛說,大醫院難進,他們的目標客戶是中小醫院和診所,“談業務時我們就拿著這些同仁堂資質。”為維持業務關系,逢年過節都要給醫院送禮。
核實
同仁堂:藥商資質全是假的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衛生部關于印發《醫院中藥飲片管理規范》的通知中,第十三條規定,醫院應建立健全中藥飲片采購制度,須依照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有關規定從合法的供應單位購進中藥飲片。
包裝“同仁堂”中藥多年,馬小非的“同仁堂資質”,有“同仁堂營業執照”、“中藥材質檢報告”、“藥品GMP證書”、"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紅色印章”等。
5月30日,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交易大廳,記者出示這些資質后,多名工作人員證實,這些材料全是假的。
工作人員拿出一份正規的同仁堂質檢報告單,記者發現兩張格式和印章均不同,馬小非的章上是“質量技術部”,而同仁堂的章上沒這五個字。
工作人員稱,除格式和印章不同外,檢驗員的簽名也不一樣,馬小非出示的產品質檢報告單上是電腦打印的,檢驗人名字用字母代替,而正規的報告單是筆簽復印的。
另一個區別是,馬小非出示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上,年檢顯示為2009年,地址是亳州市譙城北路168號,“我們公司執照一年審核一次,廠址早搬到亳州市魏武大道了。”同仁堂工作人員說。
記者提供從馬小非處購買的薄荷成品檢驗報告單,上面顯示產地河北,產品批號是001301087,檢驗依據是《北京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檢驗結論:結果符合規定。
“我們生產的中藥產品,沒有00開頭的批號。”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說。
回應
華仁醫院:采購并非同仁堂中藥
馬小非向新京報記者承認,他賣的是假同仁堂。
對于假同仁堂中藥進入北京華仁醫院,6月10日,華仁醫院負責中藥采購的孫姓院長堅稱“不可能”。
孫院長說,目前,醫院采購的全部中藥飲片,由北京另一家中藥飲片公司供貨,手續齊備,并按藥監局規定價格銷售,“同仁堂的包裝袋現在根本不可能出現在華仁醫院。”
孫院長稱,兩年前,醫院還從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采購中藥,因擔心異地執法困難,北京藥監局不提倡進外地中藥飲片后,醫院就不再從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采購了。
得知新京報記者全程跟蹤冒牌同仁堂中藥進入華仁醫院后,孫院長說,“我懷疑是藥商內訌,被他們(馬小非)同行舉報了。”目前,院方已經與以前采購中藥的廠家斷絕一切業務往來。
6月6日,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總負責人孔明證實,通過調取北京、亳州同仁堂兩地財務賬目可見,北京同仁堂及亳州同仁堂公司與華仁醫院并無業務往來。
孔明說,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沒有銷售業務員,亳州公司生產的中藥直接向北京同仁堂總部藥材中心供貨,不會直接向北京市場銷售。
對于馬小非的假資質問題,孔明表示,同仁堂的業務員跑業務時,須拿本公司授權委托書及其他資質,“我懷疑業務員談客戶時,這些資質被人復印了。”
對此,同仁堂方面將介入調查。
亳州探訪
多家藥商稱包裝能“傍名牌”
馬小非稱,亳州人在北京做這種生意不少,老家的藥材多,雇人或家人都能包裝,再發貨到全國。
今年3月起,新京報記者兩赴安徽亳州。
馬小非的“大本營”位于亳州十九里鎮的一幢兩層民居,每層約有七八十平方米,據舉報人稱,馬小非和親戚就在此包裝加工藥材。3月27日,該處大門緊閉,記者先后以租房者和藥商身份探訪,屋內人士拒絕迎客。
亳州市位于安徽西北部,是中國最大的中藥材交易市場,被譽為“中華藥都”。
出亳州火車站直行約300米,就是中國最大的中藥交易市場,沿街遍布中藥店鋪。采訪中,至少6家藥商表示,能提供有“同仁堂”和其他知名品牌包裝的中藥。
張先生是亳州十九里鎮的中藥收購商。他自稱不僅能私下包裝同仁堂中藥,還能包裝其他知名品牌的中藥,“同仁堂的稅票也能開,須加價10%,但最少要買20萬的貨,不然開不了。”
與張先生相同,自稱能提供同仁堂包裝中藥的藥商都表示,購藥至少10萬元。
行業黑幕
藥商自曝中藥摻假伎倆
“中藥里的道行,沒幾十年經驗你看不出來,貓膩太多了。”藥商李祥友說。
李祥友做中藥生意30余年,他指的貓膩,是中藥摻假。“不做小動作,中藥掙不到錢。”李祥友說,摻土是老方法,但早就被淘汰了,沒技術含量。”現在主要在貴重藥品上“玩花活”,中藥海參貴的一斤幾千塊錢,有藥商給海參摻糖;“海馬,幾萬塊錢一斤,用注射器向尾巴或頭上打滑石粉,就打一點點,肚子上通亮,跟正常一樣,你看得出來?”李祥友說。
而馬小非也提到,往西黃花里摻黃花,一公斤能摻2兩,西黃花一公斤一萬多,黃花一公斤200塊錢左右。
多位藥商表示,中藥摻雜使假在亳州市場比較普遍,主要是摻一些相似的東西。“中藥飲片跟西藥不同,吃不死人。關鍵是一般人分辨不出來。”李祥友說。
專家說法
摻假藥輕則誤醫重則致命
“中藥海馬注射滑石粉?這不科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田昕解釋,海馬是一種中藥,屬于動物藥,具有溫腎補陽的作用,是熱性的,臨床中不是特別常用,“(藥用)滑石也是中藥,但屬寒性,如果把這兩種藥物混合在一起,達不到藥效。”
田昕介紹,中藥分為植物藥、動物藥、礦石藥三大類。植物藥超過一半以上,容易摻假,且不易分辨。昂貴的中藥最容易被動手腳,這樣藥商有利可圖。比如藏紅花、冬蟲夏草,有藥商會摻無害的淀粉,對身體無害,頂多藥效打折扣。個別藥商為了增重,往藥里摻鉛等重金屬,那就有危害了,“現在金銀花、板藍根炒得火、價錢貴,往里摻入一些鉛,長期食用會引起食物中毒。”
田昕稱,中藥有各自性、味、歸經的特點,一旦摻假,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包括嘔吐、過敏、腹瀉、慢性中毒,嚴重者影響肝腎功能。輕則延誤治療,長時間服藥的,重則可致人死亡。
采寫/新京報記者劉保奇王瑞峰北京、安徽報道
攝影/新京報記者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