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面臨的難題
19日是首個“全國救助機構開放日”,當日,記者同眾多民眾一起走進邢臺市救助管理站,了解救助機構的運行及困境。 當日上午,恰逢邢臺警方將一名看起來有智障的女子護送至救助站,“30歲左右,籍貫不詳,她說是隆堯人,但我們跟隆堯警方聯系,未發現其人。”救助站與警方在辦完交接手續后,給該女子先領到一桶方便面,“先吃些東西,而后送到醫院接受一些診斷和治療,在其能夠說出確切籍貫和親人后,我們再繼續聯系。”救助站工作人員說道。 記者了解到,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對象需具備四個條件:即自身無力解決食宿,無親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農村五保供養,正在城市流浪乞討度日。雖有流浪乞討行為,但不具備上述規定情形的,不屬于救助對象。 據悉,隨著我國對救助工作常年的大量投入,現在救助站吃喝用各方面都不愁。另一方面,救助站畢竟是一個臨時性的救助場所,這里就有一個難題,在這里得到臨時救助的人,最終還是要找到他的家人或者家鄉,給送過去,但是有一些人已經沒有家了,如果有一位異地的小男孩,送回原籍還是沒有親人,最終可能還是要被送到當地的孤兒院。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很想幫助他,但這是救助站無法企及的了,所以還需要整個社會救助體系的健全,否則今天救助了一個人,明天他走出去可能還是流浪人員。 |
關鍵詞:救助,救助站,流浪 |
責任編輯:趙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