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行至年中,出口增速下滑、PPI繼續回落等提醒我們當前實體經濟發展中面臨一些困難與挑戰。如何進行積極應對?6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重點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努力發揮金融“引擎”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助推作用。
眾所周知,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本質任務和需求,沒有實體經濟的發展,金融也會像無源之水。但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并不等于貨幣政策要從穩健走向寬松。因為當前我國貨幣存量仍然居高不下,1-5月,我國社會融資總額超過9萬億元,已占2012年全年16萬億的56%。目前存在的信貸質量下降、資金周轉率低的問題應引起我們的注意,如果不能通過深化改革提高效率,不僅會影響經濟轉型升級,而且可能成為金融風險發生的隱患。因此,要千方百計盤活存量、發揮好增量資金的作用。
我們欣喜地看到,國務院常務會提出“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政策措施”的八項要求,正是力圖破解當前中國經濟的若干難點。
比如,如何有效引導信貸資金支持實體經濟?核心就是要按照有保有壓、有扶有控的原則,進一步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實施停貸、發放并購貸等措施,將有可能充分發揮金融差別化信貸的杠桿作用,有效的促進產能過剩企業兼并重組,淘汰產能落后并且嚴重過剩的企業,進一步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比如,“三農”與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困局如何有效突破?“三農”問題關系社會經濟各個方面,小微企業是中國最具創新活力的“經濟細胞”,提供了85%的城鄉就業崗位。然而,長期以來,由于信用缺失、信息不對稱、金融業自身的“逐利”沖動等原因,融資難題一直掣肘“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兩個不低于”,加大信貸傾斜,加強小貸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監管,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這既是企業本身的訴求,也是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訴求。
當然,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面對諸多亟待破解的經濟難題,相關配套的一攬子金融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停,只有一步步走,只要對穩增長好,對市場預期好,對調動群眾的信心好,循序漸進不停調結構,就能有預期的效果。
當然,我們更應當認識到,在發揮金融支持作用的同時,應該高度重視防范金融風險,化解疏導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風險、房地產融資風險、兩高一剩行業風險等等,同時防止在處置風險過程中引發新的風險,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這對于金融行業而言,將是一個長期的課題與考驗。這一切都有賴于我們的金融改革的扎實推進和不斷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