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26日再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二審稿進一步完善了環境保護基本制度。其中增加規定: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
現行環保法自1979年試行,1989年正式施行。2012年8月,環保法修正案草案初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并在會后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鳴起26日就草案修改情況向會議作說明。
張鳴起說,有常委委員、部門和社會公眾提出,應當將環境保護工作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做法上升為法律,完善環境保護基本制度。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增加相關規定。如:“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
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有觀點認為,草案相應規定將有效遏制“環評未做先開工”等違法行為。
為此,草案還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二審稿第五十二條指出: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并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張鳴起介紹說,草案還修改完善了環境監測制度,增加“建立環境信息共享機制”的規定;明確聯合防治協調機制,規定“國家建立跨行政區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監測,實施統一的防治措施。”等。
值得注意的是,“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此次明確寫入二審稿。這是該項基本國策首次寫進法律草案,表明立法者擬以法的形式確立這一基本國策的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