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河北南皮縣烏馬營鎮羅張村13歲男孩小宇和兩個小伙伴在羅張村一大坑內戲水時發生意外,兩人溺亡;幾乎同時,河南武陟縣城西老沁河橋附近一女孩在河邊玩耍落水,三青年下水施救,不幸4人全溺亡……夏季,我們該如何管好坑塘看好娃?我們有無必要學游泳?如何安全救助落水人?
學校、家長、社會都要負責起來,一是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讓他們切實知道坑塘的危險,不盲目去那里玩耍,二是加強對坑塘的管護,設立護欄,書寫標語,或者填平,不留下隱患。一個個的悲劇不要再上演了,大家齊動手,奉獻熱心愛心,杜絕類似事情再發生!(@冬之樹)
在農村有池塘的地方很多,夏季孩子們的天性就是喜歡玩水,由于家長不可能天天跟著孩子,就不如教會孩子游泳,孩子學會了游泳,不但增強了體質,同時遇險還能自救。同時教育孩子如有人落水,首先要向大人呼救,千萬不要冒險去救人,否則連自己的性命也要搭進去。(@有啥說啥)
之所以溺水事故頻發,主要原因是安全意識缺失。居住于坑塘、湖畔、河邊的家長、教師,有義務對孩子進行相關安全教育,包括游泳、救生的常用知識。做到:無成年人帶領不玩水,不熟悉水性不下水,不會游泳者不下水施救。若防護意識能深入人心,則安全隱患必自然減少。(@太行石子)
看到同伴落水,不建議孩子們下水營救,畢竟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差,缺乏救援經驗,處置不當極容易造成新的傷亡。唯一正確的途徑就是立即對外呼救,就近尋求大人們的幫助。與此同時,其他同伴要注意觀察落水者的位置,如果岸上有木板、樹枝等可以漂浮的物品,迅速拋向落水者。(@鹿臺一卒)
水坑是死的,孩子是活的,關鍵是要加強教育和監管。學校教育不可忽視,家長監管是必須的,最重要的就在于家長監管。農村坑塘很多,限于條件,一般都疏于管理,因此,家長的監管就非常重要。村民也要行動起來,看到小孩子在坑里玩水要及時制止,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對于較大的坑塘,應有安全防范措施。(@明月清泉)
游泳的確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但是沒有經過正規學習的娃們,家長和學校都應該高度負責管好自己的娃,特別在農村和市郊有好多坑塘、河流存在安全隱患,到夏季時家長最好時刻掌握自家孩子的去向,多抽時間多帶著孩子去正規游泳池玩玩水,避免娃自己去玩水。(@可愛鼠2012)
正常使用的魚塘、蓄水池、渠道等,比較容易確定產權單位,管理起來相對容易一些。而無主的污水坑、采沙取土后留下的雨水坑等根本無法確定產權單位,基本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況,到了夏天更容易發生危險。對于這些坑塘,除了繼續追查造成者外,還要督促鄉村和街道盡量填平或放水,消除溺水隱患。(@鹿臺一卒)
溺水事故往往會給家庭和孩子帶來難以挽回的后果,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身心特點,選擇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讓孩子認識到溺水事故的危害,從而避免溺水事故的發生。家長平時對孩子的活動去向要多加關注,保持高度敏感。家長應教給孩子防溺水的技能,提高自護自救能力。(@館陶路上)
如果村內有干凈的游泳池可用,孩子不會選擇骯臟的池塘,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農村健身等設施的嚴重匱乏;學校里沒有游泳課,家長沒有地方可以帶孩子學游泳,孩子出于天性,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幼小生命被污水吞噬,給社會留下一聲長嘆。建議:在農村規模學校普及游泳館,在農村建設游泳池,從源頭上防止悲劇發生。(@王榮安)
先說管好河塘的問題:政府確定河塘責任人,加強對河塘的安全管理、責任追究,這樣問責機制會增強河塘責任人責任心。再說對娃的管理:堵不如疏,開設游泳課,教給學生游泳基本方法;教育學生不野泳,在成人或家長的人陪伴下游泳;還應教學生溺水急救方法。(@燕趙紫荊)
每到夏季,總能看到或聽到孩童溺亡的消息,還多發生在農村或城郊地帶。水能淹死人的道理人盡皆知,但孩子們天性頑皮,不拘管束,夏天玩水、冬天玩冰,是他們的一大樂趣,我們能提供與此相媲美的玩耍去處嗎?如果能,溺亡的事件會相對少些。萬一遇到有人溺水,最好能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施救,以免傷亡慘重。(@藍色幻想)
喜歡玩水、游泳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要想禁止確實難!其實每放暑假,學校、家長都要叮囑,但每年又都會有溺水事件發生。怎么辦呢?一、老生常談仍要談,老師、家長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二、在夏季到來前,村里把坑填平,老師帶領孩子們現場觀看、說教;三、天熱時,家長要在勞動之余帶著孩子去游泳。(@雞毛信)
孩子們游泳沒有錯。學會游泳,在遇到水險時,可逃生或救險。發生危險原因可能是這些:孩子的玩水興趣太強了,自己控制不了;不熟悉水情;對自己的游泳水平估計得太高;家長愛子心切,管理不得法,以致孩子不愿與其溝通,在沒有保護措施下,孩子們擅自行事,釀成大禍!(@軍科大院)盛夏即將來臨,屢屢出現的溺水事件,讓人痛心不已。家長和學校應該多宣傳溺水造成的危害,對孩子加強監管,形成合力。有條件的,可以讓孩子學習簡單的游泳技術。不會游泳的,遇到落水情況不要貿然下水救人,可以大聲呼救,或者從岸上找木棍、竹竿等工具積極施救。(@許澤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