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墜落電梯井6天后才被發現 誰該為共賞負責?
6月16日,在長安區北二環某建筑工地地下室,發生了一起意外事故。趙縣架子工郭軍偉從電梯井里的高架上墜落,6天后被工友發現,隨后,工地方面將奄奄一息的傷者被送到市第三人民醫院搶救。目前,郭軍偉已昏迷11天,全身多處骨頭斷裂和潰爛,仍未脫離生命危險。“工地方面把人送來就沒再來過,巨額的醫療費用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郭軍偉的弟弟郭志偉告訴記者。 工人意外墜井,6天后才被發現 身受重傷的工人名叫郭軍偉,今年36歲,趙縣南柏社鎮北李疃村人,是省會某建筑工地的一名架子工。郭軍偉的弟弟郭志偉告訴記者,他哥哥原來在廊坊打工,是6月14日才到石家莊某小區的工地上班。6月16日晚上,郭軍偉的手機就一直無法接通,家人并沒有在意。6月19日,郭軍偉的妻子再次撥打他的電話時,仍是無法接通,郭軍偉的妻子覺得事情有些不對,就讓郭志偉到他哥哥打工的工地來看看。令郭志偉意外的是,他并沒有在工地找到自己的哥哥郭軍偉,工地的包工頭告訴他,郭軍偉已經回家了,然而家人并沒有看到“回家”的郭軍偉。 6月22日上午,郭軍偉的家人接到了其打工的工地建筑包工頭打來的電話,說郭軍偉受傷在石家莊市第三人民醫院,讓郭軍偉的家人過去看護。當郭軍偉的家人趕到醫院后,眼前的一幕讓他們觸目驚心。“當時我兒子已經不省人事了,雙眼緊閉,渾身淤青,全身上下浮腫得厲害,右胳膊已經潰爛得露出了骨頭。”說起兒子的悲慘遭遇,郭軍偉的母親泣不成聲。 據郭軍偉的工友講,郭軍偉在地下室的電梯井里被發現時,全身都浸泡在水里,身上到處都是傷,場面慘不忍睹。 市三院醫生李炎告訴記者,郭軍偉22日上午到醫院時,大腿、胳膊、骨盆等多處骨折,還有比較嚴重的腦外傷,身體多處都已潰爛,生命垂危。因為長時間沒有進食,他身體嚴重營養不良。“初步判斷,病人應該是受傷時間較長,多處傷口經過污水的長時間浸泡,肉都腐爛,露出骨頭,情況非常嚴重。” 家屬:建筑公司稱賠償不起,不負責 郭軍偉的家人告訴記者,22日上午,該建筑工地的負責人把郭軍偉送到醫院后,就離開了醫院,一直不肯露面。郭軍偉的弟弟郭志偉多次找到工地的項目經理郭某,要求建筑公司為此事負責,“但此人表示,我哥哥只在他們工地工作了兩天,他們賠償不起,并稱‘你們愛哪告哪告去,我們管不了’!” 對于郭某的說法,郭軍偉的家人無法接受,“我哥哥明明是在他們工地出事的,開發商憑什么不負責。好好的一個人剛進工地兩天,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這讓我們家以后還怎么活啊。” 據郭軍偉的妻子說,郭軍偉原本是家里的頂梁柱,現在還有兩個孩子在上小學。現在郭軍偉受傷這么嚴重,身上多處潰爛,身體有些地方已經露出了骨頭,身上除了左手和左腿能稍微動一下,其他部位都沒有知覺。住院已經花了3萬多元,后期還要進行一個大手術,得花費8萬元左右,而家里已經沒有錢繼續支付高昂的治療費,不知道自己丈夫的命能不能保住。 “誰該為我哥哥的工傷事故負責?” 為了能挽救哥哥的生命,郭志偉四處奔走求援。6月26日,郭志偉來到了長安區勞動監察大隊反映情況。郭志偉說,他將哥哥受傷的經過以及受傷情況反映給了長安區監察大隊的工作人員,并出具了醫院開具的病歷。工作人員表示,該部門只接待和處理勞動糾紛,不負責處理工傷事故的處理。 無奈的郭志偉隨后又找到了市安監局尋求幫助。“工作人員告訴我,他們可以接受舉報,也會對相關情況進行調查。如果開發商的工作環境確實存在安全隱患,對此事故的發生負有責任,安監局會對開發商進行相應的處罰,但是,他們沒有要求開放商為事故受害者提供賠償的權力。”郭志偉說。 聽了各部門的回應,郭志偉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到底誰該為我哥哥的工傷事故負責,哥哥的生命還能延續多久?” 傷者家人表示,郭軍偉到底是如何掉入電梯井,為何直到6天后才被發現,相關人員應該給一個說法。 部門:如果接到舉報,會展開調查 記者就此事聯系到了長安區勞動監察大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傷者家屬可以到勞動監察大隊說明相關情況,勞動監察大隊可以幫助調查處理。如果情況屬實,開發商應當對傷者進行一定的賠償,勞動監察大隊會對雙方進行協調,倘若協調不成,傷者還可以通過勞動仲裁部門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隨后,記者又聯系到市安監局。安監局的工作人員表示,26日確實接到過郭志偉的舉報。但郭志偉當時并沒有說出其哥哥工作的工地名稱,也沒有提供相關的傷情鑒定,所以我們也沒辦法對此事進行調查。該工作人員說,希望傷者家屬可以到安監局講明相關事宜,這樣他們可以展開調查。如果開發商確實在此事件的處理上存在問題,安監局會按照國家的規定,對開發商進行處罰,并責成開發商對傷者進行合理的賠償。 昨日(6月27日)中午和下午兩次撥打工地所屬開發商的電話。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均表示:“領導不在,沒人可以答復。”目前,郭軍偉仍住在市三院搶救室里,處于深度昏迷狀態,還未脫離生命危險。截至記者發稿前,仍沒有人對此事件負責,本報將繼續關注事態發展。(記者郭天力 實習生于建紅/文記者陳建宇/圖) |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