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您當前的位置:您當前的位置 : 長城網 >> 新聞頻道 >> 文娛看點

省科技廳廳長賈紅星:用好科技法寶打造渤海糧倉

來源: 河北日報 作者: 2013-06-28 11:38:35
【字號: | | 【背景色 杏仁黃 秋葉褐 胭脂紅 芥末綠 天藍 雪青 灰 銀河白(默認色)

  近日,我省召開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推進會

  渤海糧倉項目示范現場,專家就相關技術進行講解

  賈紅星

  用好科技法寶打造渤海糧倉

  ———省科技廳廳長賈紅星解讀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

  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提出的?我省又準備如何實施?目前項目已經進展到什么程度?這一項目實施后能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哪些益處?帶著這些問題,筆者走訪了省科技廳廳長、河北省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賈紅星。

  筆者:目前我省糧食生產的現狀和前景如何,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是在什么樣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賈紅星:我國的基本國策是在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基礎上,實現糧食基本自給。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已實現“九連增”,糧食總產量邁上5.7億噸的新臺階。但與此同時,糧食進口量也在不斷擴大,僅大豆一年進口就達5700萬噸。總體上,我國糧食安全依然處于緊平衡。根據《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到2020年我國糧食總需求量將達到6億噸以上。為保障糧食基本自給目標,必須保障糧食單產年增長率保持在1%左右。今后,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確保糧食安全的壓力依然很大,存在“四個突出矛盾”:

  一是糧食增產與水土資源矛盾更加突出。我國一直以僅占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耕地的人口承載力長期處于臨界狀態。隨著城鎮化和人口增加等原因,人均耕地逐年下降,保障糧食播種面積的壓力與日俱增。同時,我國人均水資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農業用水量又是第一大戶,尤其是華北等地區的農業耗水占社會用水量的70%,小麥灌溉就占農業的70%。我國干旱半干旱面積占國土面積的50%。農業水資源利用率僅不足40%。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念,積極發展高效節水節地農業,將糧食安全建立在水土資源高效利用基礎之上,科技的潛力還很大。

  二是糧食生產與消費的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主要表現在現有糧食品種結構與消費需求不一致。肉蛋奶、水產等需求不斷增加,飼料糧需求缺口加大,玉米、大豆進口逐年擴大。優質健康新品種與人們營養多元化需求不一致,需要加大營養型新品種培育。再者,糧食主產區與消費區的區域性結構不一致,需要加大糧食生產的區域性統籌協調。糧食科技必須適應多元化消費需求變化趨勢,調整技術路徑,優化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

  三是糧食增產與農民增收矛盾更加突出。我國傳統農業人均面積小,經營分散,采取大水大肥的粗放生產方式。一方面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限制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另一方面,造成農業面源污染日趨嚴峻,糧食的質量安全受到威脅。在保障糧食安全同時,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增加農民收入是當務之急。

  四是糧食增產與勞動力不足矛盾更加突出。當前,中國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已經超過51%,預計2020年將要擴大到60%以上。農村勞動力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從事第一產業的勞動力數量由2008年的3.0億人,下降到2011年的2.7億人,每年減少約1000萬人,這與農民工向城市轉移的趨勢是一致的。經過20多年的大規模的農村勞動力轉移,目前全國有以青壯年為主的農民工2.2億。今后中國誰來種地,也成為“四化同步”進程中不可回避的新問題。

  面對新需求和新矛盾,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長期確保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根本出路在科技。但是必須看到,確保糧食安全的壓力依然很大,糧食增產與水土資源約束之間的矛盾、糧食生產與消費的結構性矛盾、糧食增產與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之間的矛盾、糧食增產與農業勞動力不足之間的矛盾都越來越突出,單純依靠擴大生產面積和提高高產田單產水平來提高糧食總產的難度越來越大。因此,挖掘糧食中低產區的增產潛力成為提高糧食生產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徑。

  環渤海低平原區主要位于河北、山東和天津等省市,總耕地面積6000萬畝,由于受土壤瘠薄鹽堿和淡水資源嚴重匱乏的制約,該地區依然有4000多萬畝中低產田,是最具糧食增產潛力的地區之一。同時,該區有1000多萬畝的鹽堿荒地和灘涂,是重要的潛在耕地資源。據中國科學院李振聲院士等專家測算,通過中低產田改良、鹽堿荒地開發利用、棉田改糧增糧技術的創新、示范和應用,挖掘環渤海地區糧食中低產田生產潛力,打造中低產田改良示范樣板,帶動提高區域糧食生產能力。到2020年,該區域有增產100億斤糧食的潛力,有望建成“渤海糧倉”。

  我省在該地區約有3500萬畝耕地,由于土壤肥力低、土壤鹽漬化、水資源短缺等問題,該區域糧食產量水平低而不穩,平均單產較石家莊等山前平原地區畝產低150公斤,具有較大的糧食增產潛力。此外,該區域濱海地區有700多萬畝鹽堿荒地,進行改良后可以進行棉花種植,帶動我省棉花種植帶的東移,置換出的棉田通過增糧改糧技術集成示范,可以增加糧食種植面積。到2020年,我省將實現增產60億斤糧食的生產能力。

  筆者:渤海糧倉這一宏大目標的提出,基于哪些現實基礎?

  賈紅星:環渤海中低產區主要分布于渤海西部海拔低于20米的低平原區,是黃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包括糧食單產低于400公斤/畝的河北、山東和天津的60個縣市(區),總耕地面積4000多萬畝。另外尚有鹽堿荒地1000多萬畝有待開發。

  中國科學院農業資源研究中心、河北省農科院、滄州市農科院等單位,在耐鹽品種選育、咸水安全利用、棉田改良增糧等領域擁有一批世界領先的科研團隊和技術成果,對黃淮海平原的農業有較長的研究歷史和科學儲備,經過分析比較,專家們認為該區域具有三方面的增產潛力。第一,中低產田改良,到2020年,4000萬畝中低產田可增產糧食48億斤。第二,到2015年將開發100萬畝荒堿地用于糧棉生產,保守估計可生產糧食10億斤。第三,棉改糧,環渤海地區有望調整出300萬畝棉田用于糧食作物生產,按目前的產量水平,將增產42億斤糧食。

  綜上分析,到2020年,該區有增產100億斤糧食的潛力,有望建成“渤海糧倉”。

  筆者:渤海糧倉項目涉及多個省市的不同地域,如何分工配合、組織實施?

  賈紅星:渤海糧倉科技工程由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牽頭組織,河北、山東、遼寧、天津等四省市科技廳(委)配合實施。科技部通過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予以立項支持,支持經費9571萬元。項目共設共性技術研發和區域技術集成示范兩類8個課題,其中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等單位負責品種篩選、土壤改良、咸水利用、新型肥料開發等4個共性技術研發課題,河北和山東、天津、遼寧等四省市科技廳(委)分別組織本地區相關科技力量負責本省項目區關鍵技術集成示范課題。

  筆者:請您對渤海糧倉項目的總體目標和任務,尤其是我省將要承擔的任務和目標做一介紹。

  賈紅星: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針對環渤海低平原區域淡水資源匱乏、土壤瘠薄鹽堿等制約糧食生產的主要問題,在突破區域土、肥、水、種關鍵技術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土地和咸水資源豐富、光照充足、經濟快速發展的優勢,重點開展抗逆優質小麥玉米品種篩選鑒定、咸水安全利用、鹽堿地改良與地力提升、高效專用肥料應用等方面的研究開發,同時集成配套糧食生產技術體系在河北、山東、遼寧、天津等省市進行示范推廣,大幅度提升環渤海糧食中低產區生產能力,為保障國家和區域糧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撐。工程階段目標,從2013年開始實施,到2017年將實現增糧能力60億斤,到2020年將實現增糧能力100億斤。

  渤海糧倉科技工程河北省項目區,主要包括低平原區和濱海平原區。低平原區主要包括滄州、衡水、邢臺、邯鄲等四市的44個縣市,濱海平原區主要包括滄州、唐山的黃驊、海興、唐海等縣市。

  我省項目區建設,由省科技廳組織省農科院、中科院遺傳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滄州市農科院、省農科院旱作農業研究所、省農科院棉花研究所、省農科院濱海農業研究所等單位共同組織實施。其中,省農科院牽頭負責“環渤海河北增糧技術集成與示范”課題的組織實施,科技部給予1970萬元經費支持。主要任務是圍繞節水灌溉、微咸水補灌、旱作技術、土壤保育、輪作技術、糧棉土地置換擴大耕地面積等方面,集成示范一批糧食增產技術體系,并建立一批高產示范區。中科院遺傳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牽頭負責“農田多水源高效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課題的組織實施,科技部給予959萬元的支持。主要任務是研究開發咸淡水交替灌溉、鹽堿地咸水改良、微灌節水、雨水集蓄高效利用等糧食生產水資源保障技術體系,在低平原和濱海平原區分別建立示范區,并大面積示范。

  到2017年,我省將建立8-10個1000畝以上的糧食增產核心示范區,在40多個縣市示范推廣,應用面積達1700萬畝,區域實現糧食增產30億斤,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筆者:目前我省項目區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

  賈紅星:目前,我省已經成立項目區建設組織領導小組。在工程的謀劃和啟動過程中,省領導始終高度支持和重視。今年以來,省領導多次就工程實施進行批示,要求省科技廳要認真組織省農科院、滄州市農科院等單位,與中國科學院積極配合、通力協作,搞好環渤海低平原區的糧食生產技術開發。為加強項目區建設的組織領導,成立了由省政府領導為組長的項目區建設領導小組。省政府副秘書長、省科技廳廳長任副組長,科技、農業、水利、財政等有關省直部門和滄州、衡水、邢臺、邯鄲等市政府分管負責同志為領導小組成員,切實加強項目建設的組織領導。

  我省還統籌部門地方資源推進項目區建設。為加快推進項目區建設,省科技廳設立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河北省項目區建設專項配套經費,專門用于支持工程的核心示范區建設。同時,省農業、水利、農業開發等農業專項資金,市、縣的科技資金和涉農也都向示范區傾斜,統籌部門地方資源,共同推進河北項目區建設。

  為進一步認真抓好工作任務的落實。今年3月,按照科技部要求,依照工程總體實施方案,省科技廳組織河北省農科院、中科院農業遺傳資源中心、滄州市農科院等工程建設單位,研究制定了《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河北省項目區建設方案》,明確了各承擔單位主要任務,確定了核心區、示范區的布局和重點工作。同時,要求各工程參加單位認真按照任務要求,與示范縣(市)進行工作對接,雙方簽訂了任務協議書,確保了項目區各項工作任務的分解落實。

  筆者:渤海糧倉項目下一步的工作將圍繞哪些重點領域展開?

  賈紅星:今年4月9日,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在山東省東營市召開“十二五”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啟動會。會議明確提出了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的總體目標、實施方式和組織保障等情況,安排部署了工程重點任務。

  2013年6月4日,我省在滄州市組織召開河北省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推進會。河北省人民政府領導、中國科學院領導以及科技部有關負責人出席會議并講話。省財政廳、省農業廳和滄州、衡水、邯鄲、邢臺等市以及8個核心示范區所在縣(市)政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會議召開標志著我省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的全面推進實施。在工程實施上,省科技廳將組織省直有關部門和設區市、縣人民政府,從以下幾方面全面推進。

  一是在技術創新方向上,將糧食增產與農民增收并重,建立增產增效同步的技術體系。突出河北省節水高產、咸水安全利用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系統集成一批濱海平原區鹽堿地改良利用、黑龍港流域糧食中低產區生產能力提升、棉麥套作等技術體系,以先進技術改變傳統的糧食生產模式,實現糧食生產的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益,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可持續、綠色化的糧食生產之路。

  二是在實施思路上,按照“四化同步”思路和開放合作思路構建現代糧食產業科技布局。統籌部署農業一、二、三產業,建立糧食生產和多種新型產業有機集成的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糧食等農產品加工業、機械、肥料、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三是在轉變農業生產方式上,加強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培育。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工程的主要任務,不僅是要集成創新糧食生產技術體系,更要通過示范區的技術引領帶動作用,輻射推廣中低產田改良生產技術。在工程的組織實施中,科研單位要加強與種糧大戶、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合作,加大技術體系在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的應用推廣力度,切實體現出科技的生產水平和效益。

  四是在管理機制上,建立部門地方聯合推動機制。通過實施多部門聯合推動機制,在基地建設、經費配套、組織實施等方面緊密配合,形成各部門積極參與,多部門聯合、部門與地方互動、共同推進的良好格局,共同確保工程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渤海糧倉

責任編輯:楊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