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槿惠個人也在中國社會收獲了相當廣泛的好感。可以判斷,這筆無形資產將令韓國受益匪淺。那么,這場圓滿成功的重大外交活動,給當事兩國和東北亞區域內其他國家提供了什么啟示和警示呢?
首要的啟示無疑是有關國家應確立正確的態度,以合作而非對抗作為出發點。任何為一己之私而擾亂區域內穩定發展大局的言行,都是不可取的,也是注定要讓自己付出代價的。
毋庸諱言,中韓之間并非不存在這樣那樣的矛盾和歧見,甚至在領土方面的爭議也若隱若現,中國社會對韓國某些人、某些勢力的不良意圖和言行抨擊相當尖銳。如果韓國決策者為了眼前一點政治私利而聽任決策被綁架,甚至縱容這些雜音綁架韓國社會,那么,樸槿惠此次“心信之旅”的成功也就無從談起。正是由于韓國決策者超越眼前小利,對外交大政方針作出了正確決斷,韓國對華外交才得以收獲豐碩成果。
反觀有的國家:選擇了錯誤的總體目標,采取了錯誤策略,只能日益加深自己的被動。特別是日本,本來與中國在經濟等方面的合作已經建立了相當厚實的基礎,但其決策層為了眼前一己私利,選擇了幾乎是全方位對抗的態度,在歷史認識、領土爭議、經濟政策、國際協調等許多方面踐踏幾乎所有鄰國利益,傷害幾乎所有鄰國的尊嚴和感情。在此基礎上,日本欲求國際關系和諧、周邊環境安定,何異于緣木求魚,抱薪救火?從《朝日新聞》到《日本經濟新聞》,日本主流媒體交織著艷羨、擔憂和抨擊的聲音,對日本被孤立的焦慮溢于言表。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要消解自己的焦慮,最好還是從反省和實際改正做起。
同等重要的啟示是,共同文化傳統的價值。樸槿惠此次出訪能夠收獲如此豐碩成果,固然是建立在中韓共同經濟、政治、戰略利益基礎之上,但她個人的因素同樣不可忽視。如果沒有對中國文化和語言的深入了解,她就不可能在當上韓國總統之前便在中國積累深厚人脈,從而在此次出訪中被中方稱作“老朋友”,更不可能在這次出訪中達成眾多共識。當樸槿惠在清華大學講臺上用漢語發表演講時,當她熟練地引用中國古代經典中的語句時,她更為未來的中韓關系播下了友好、合作的種子。
共同利益是雙邊和區域經濟政治關系發展的必要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信任也是不可或缺的前提。信任,不僅包括政府層面的互信,更包括民間的信任。歷史上共同的文化傳統,可以成為中日朝韓越等國建立信任、合作關系的資本。
目前,中美、中韓、韓美元首之間,均已建立聯絡。而日中、日韓之間尚無。日本在抱怨被“撇開”,并將責任推給他國之時,應該更多地自我反省。
(作者梅新育為國際問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