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三個轉型” 中捷產業園區調研(三)
中小企業向著科技型、規模化方向轉型; 傳統產業向著循環、綠色發展方向轉型; 城市發展由工業化驅動向服務業主導轉型。 “在中捷產業園區創業崛起的過程中,創新是最大動力。正是依靠創新驅動,中捷才得以實現加快發展、轉型發展。”中捷產業園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呂振華說。 “中捷制造”助力太空授課,中小企業也能成為“科技巨人” 6月20日,我國首次進行了太空授課。在天宮一號內,女航天員王亞平通過5個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神奇!震撼!人們對太空授課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時此刻,人們并不知道,地面主持人與王亞平交流的那一方小小“講臺”,出自中捷產業園區的河北海捷現代教學設備有限公司。“沒錯,這是我們研制的多媒體演講臺。”6月21日,河北海捷現代教學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其海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這套系統包括電教平臺、投影儀等設備,其最大的創新點就是強弱電分體式設計,有效地避免了電磁干擾,同時集成了中控系統,將過去紛繁復雜的按鍵,集成為幾個按鍵,操作更加實用、便捷,其制造精度可與瑞士名表媲美。憑借技術優勢,海捷得以在與三星、聯想、明基等國內外知名公司的激烈競爭中勝出,成功助力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這項多媒體教學設備是海捷在2008年研發出來的。當時,為增強研發實力,該公司在成都市成立研發中心,引入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的人才,同時,與荷蘭方面加強研發合作。這些工作,項項都需要資金支持,多年積攢的家底眼看就要用光了。 關鍵時刻,中捷產業園區政府幫了大忙,給予海捷200萬元資金支持,幫助他們渡過了難關。 “目前,海捷已由當初8個下崗職工發展到200多名職工,專兼職研發人員達到了60余人,效益和納稅額翻了幾番。”談到政府雪中送炭的這段歷史,張其海充滿感激。 “中捷產業園區改制前后,像海捷這樣的中小企業眾多,大都資金實力弱、創新能力差,缺乏競爭力。”呂振華說,中小企業最具市場活力和潛力,只有扶持它們向科技型、規模型企業挺進,中捷產業園區才能有源源不絕的發展后勁。 從2004年起,中捷產業園區開始實施企業助推計劃,先后出臺《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推動產業升級的規定》和《工業企業升級轉型若干政策》,對中捷工業企業在承擔國家省市級科技創新項目、企業技術研發、品牌創建等方面進行獎勵和扶持,推動工業企業做大規模、做高品質,增強核心競爭力。同時,設立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投入千萬元支持企業發展。近5年來,中捷產業園區財政用于扶持企業發展的資金累計上億元。 為推動中小企業向著科技型、規模化方向發展,中捷產業園區對企業在提供資金、政策支持的同時,努力搭建智力保障平臺:建設科技創智區,打造“渤海智谷”。該區域規劃占地2200畝,可容納20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科研院所。中捷對入駐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科研院所給予每家2000萬元的扶持資金,并在用地上實行最大程度的優惠。截至目前,簽約入駐和洽談的國家級重點科研單位15家,包括國家能源中心光伏實驗室、大連瑞克國家級催化劑實驗室、中科院工程過程研究所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河北工業大學重點實驗室等。 石化“兄弟”構建循環鏈,既有經濟效益,也有生態效應 沿海、臨港,交通便利,周圍有大油田,中捷產業園區發展石化產業的條件可謂得天獨厚。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不注重環境保護,石化產業在創造較高利潤的同時,也會嚴重污染環境。 幾年前,中捷產業園區對循環發展重視不夠,企業的廢棄物排放,給環境造成了一些污染,有人在博客上發文呼吁政府治理。幾年過去,污染越來越小,甚至連化工企業常有的特殊氣味也逐漸聞不到了。對此,中捷產業園區發改局局長徐廣慧的解釋是:“石化企業循環發展,原來的廢棄物都被‘吃’掉了,哪里還舍得往外排?” 為一探究竟,6月21日,記者來到新啟元能源技術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他們自稱“南院”,將中海油中捷石化親切地稱為“北院”。 “南、北院僅一墻之隔。”新啟元副總經理崔志河形象地比喻,南院、北院猶如一對孿生兄弟:2008年中海油同意與中捷石化合作,成立中海油中捷石化公司,股權分拆置換出的資金則成立了新啟元,目的是延長中捷石化的產業鏈條。 兩個企業之間,由密密麻麻的管道連為一體。崔志河指著管道笑著說,“兄弟”兩個正互相喂食呢。原來,中捷石化公司把石腦油輸送給新啟元公司;新啟元公司把石腦油加工成為三苯產品,并把產生的氫氣送給中捷石化,作為柴油加氫裝置必不可少的原料。新啟元公司的含硫酸性氣是一種高危險廢物,通過管線輸送至中捷石化硫磺回收裝置,生產出安全無污染的硫磺。中捷石化煉油產生的廢物堿渣,輸送到新啟元公司;新啟元將堿渣中的環烷酸制成產品,產生的廢物堿性水再返回到中捷石化的污水處理站,降低污水的酸性度,減少中捷石化污水處理的堿用量。 兩家企業的循環發展看似簡單,其實不然!背后的推手是技術創新。2012年,新啟元圍繞生產工藝的開發、節能減排技術的應用,大力推動技術創新,全年固定資產總投入1247萬元,完成了“芳構化裝置設備優化利用項目”等20余項技術改造。今年4月,他們與天津大學聯姻,建立新啟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產學研結合,推動企業延長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由此,新啟元的“胃口”也越來越大。 “20萬噸/年液化氣深加工項目,采用國際領先的美國UOP公司的技術,‘吃進’烷烴等副產品,‘吐出’丁基橡膠等緊缺產品,預計2015年建成投產。”崔志河介紹,他們的化工設備由剛成立時的一套,擴展到現在的9套,北院的一些化工原料已不能滿足需求,開始到任丘、大港等地“找食”。 這對石化“兄弟”構建的循環鏈,引起了省政府研究室工貿處處長陳萬欽的高度關注:“在中捷產業園區,石化產業就像一張網,實現了企業內部、企業之間的循環發展,企業在這里能夠增強競爭優勢,園區能夠產生工業生態效應。” 走“捷”徑,撬動服務業發展 6月22日上午,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記者與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一道,走進世博歡樂園參觀捷克國家展館、斯洛伐克國家展館,感受到了“意外的驚喜”。 捷克國家展館白色外墻上布滿了黑色橡膠制成的冰球,拼出布拉格老城區的平面圖,視覺沖擊力極強。在這個猶如迷幻城堡的展館,你可以通過多塊鏡面組成的“捷克萬花筒”了解25件屬于捷克的世界級發明,還可以駕駛“飛機”漂洋過海到“捷克”俯瞰風景如畫的鄉村、欣賞古老壯觀的城市,不僅能重溫其燦爛歷史,還能體會輕松新奇的現代文明。斯洛伐克國家展館的主題是“人類的世界”,以廣場的視角展現了城市的變遷,巧妙地把城市生活和斯洛伐克文明發展軌跡相結合,展現了斯洛伐克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的昨天和今天。參觀者流連忘返,無不連連稱贊。 “你可能不會想到,當初,我們差一點就與捷克館失之交臂。”談起引進捷克國家展館的過程,呂振華感慨萬分。 鑒于與捷克、斯洛伐克的傳統友誼,中捷產業園區準備將兩個國家展館“搬”過來。斯洛伐克國家展館很順利地在園區安家,但捷克國家展館的引進卻頗費了一番周折。 中捷產業園區曾接觸過捷克國家展館負責人,他們表示可以幫助遷館。但在更高層面,欲將展館放到我國南方某城市。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咱兩家關系本來就很好,將展館放在中國的其他地方,豈不是又多一個朋友? 經過積極溝通、協商,最終中捷產業園區“爭”來了捷克國家展館。2011年11月,依托兩座國家展館建設的世博歡樂園投入運營,實現了中捷產業園區文化旅游項目零的突破,也成為中國與捷克、斯洛伐克延續傳統友誼的新見證。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是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更是中捷產業園區的追求。 盡管經過十年發展,中捷產業園區經濟實力大增,但一個現實問題是,園區經濟長期靠工業化主導,服務業是短板,滿足不了人們休閑旅游、娛樂購物等的需要。“園區只是中捷的發展形態,它的最終形態是城市。”呂振華認識到,中捷產業園區不能僅發展工業經濟,必須由工業化驅動向城市服務業主導轉型。 “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農場改制而來,服務業發展基礎薄弱的現狀,決定了我們發展服務業必須創新思維,創新方法,要善于借船出海、借力發力。”呂振華說。 規劃建設的黃驊新城綜合服務區,占地2平方公里,是城市服務功能核心,通過引進教育、醫療、商業、金融等服務業項目,為港口、產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后勤保障。目前,該區域引進了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學校、三甲醫院、大型城市綜合體、購物中心等項目,加快金融服務業、新型服務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城市服務功能。 記者趙建吳艷榮李巍 |
關鍵詞:中捷,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