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24小時即時新聞

承德:“缺錢”資金成農村環境整治“瓶頸”

來源: 燕趙都市報  
2013-07-10 09:17:45
分享:

  隨著經濟的發展,廣大農村的生活生產水平有了極大改善。然而,垃圾隨處扔、污水無處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仍是許多農村的真實寫照。為了從根本上改變農村長期臟亂差的環境衛生狀況,我省提出了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行動計劃。近日,記者在走訪中看到,該行動實施以來,已經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底子薄、社會資源配置能力差,缺少資金支持已成為許多農村整治環境衛生的一個瓶頸。

  記者走訪:農村垃圾隨處扔現象很普遍

  承德縣高寺臺村:遠看樓房林立,近看垃圾遍地

  7月8日,記者沿承德市武烈河逆行而上,踏訪了武烈河兩岸的一些村莊。作為承德的母親河,武烈河是兩岸百姓以及承德市區的主要水源地,因此,兩岸村莊環境衛生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武烈河的水質安全。

  記者在承德縣高寺臺村看到,作為鎮政府所在地,加上周圍有許多礦產企業,該村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現在村里蓋起了漂亮的居民小區,遠處看很整潔,但進入村莊后發現,垃圾隨處扔的現象也很普遍。

  記者在高寺臺鎮政府附近看到,道路以及兩側都已經硬化,路邊也建起了公廁,但走進外表粉刷過的公廁內,卻是另一番景象,由于長時間無人管理,里面已經沒有下腳地兒了。而公廁后面便是一條河套,旁邊還有一大堆垃圾。記者在一處新建的小區周邊看到,盡管有垃圾桶,但垃圾還是被扔在路邊,越積越多。

  村民們告訴記者,他們也知道環境衛生整治的事情,但許多人還是老觀念,覺得把自家打掃干凈就得了,門外干凈不干凈就不關他們的事了。“應該像城里一樣,有人專門負責打掃衛生,清運垃圾,看見誰亂扔東西就罰款。”

  隆化縣龍鳳村:小街巷未硬化,柴禾糞當街放

  從高寺臺村出來,記者來到了隆化縣龍鳳村。龍鳳村位于武烈河西岸,進村需要經過一座橋,記者在橋上看到,下面是流淌的武烈河水,橋頭兩側的河床內堆放著建筑和生活垃圾。村東頭有個垃圾池,由于隨意傾倒,垃圾池內的垃圾還沒外面多。

  由于剛下過一場雨,龍鳳村里的道路有些泥濘,盡管是水泥地面,但路面上覆蓋了一層黃土。在房前屋后,隨處可見沙石磚料,成堆的柴禾和沒來得及運到地里的糞堆。村里的籃球場也因為堆放沙土,長時間無法使用了。村民們告訴記者,雖說主街道修成了水泥路,但道路兩側和小街小巷都沒有硬化。“一下雨,土就會沖到大街上,沒人管,環境能變好嗎?”村民們說,雖說大伙兒會把垃圾扔到村外的垃圾池內,但只不過是將原來分散的垃圾堆成了堆。“垃圾咋處理,咱們都不知道。另外,農村環境衛生要想弄好,可不單單只是垃圾的事兒。”

  分析原因:缺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龍鳳村黨支部書記崔金海表示,老百姓說的都是實情。“村里有幾個企業,但效益都不好,一年村里只有4萬元的收入。”崔金海說,要想讓村容村貌有個大變化,不僅僅是解決垃圾亂堆亂放的問題。“生活條件好了,可以買太陽能,但洗澡水往哪排?現在有些人在家挖滲水井,時間長了肯定污染地下水。”崔金海說,村里一直謀劃統一安裝自來水,這樣可以保障百姓用水更安全一些。“解決自來水問題了,就可以硬化巷子里的道路了。不然,修好了也要挖開。硬件條件具備了,還需要村民自身素質提高,但要想一下子改變幾十年養成的陋習,不太現實,要花一定的時間慢慢來。”

  崔金海告訴記者,改善村里硬件設施,單靠村里的力量幾乎不可能完成。“就拿清運垃圾這件最小的事來說,村里也承擔不起。”崔金海給記者拿出一份清運垃圾的協議書。協議書的甲方為村委會,甲方要求乙方將各戶垃圾統一收到村外的臨時垃圾堆放池,并清運到鎮里修建的垃圾填埋場,費用為每月1000元,一年共計1.2萬元。“‘非典’那年,我們就這樣干過,效果不錯。但現在一個月1000元,沒人干呀!”崔金海說,由于龍鳳村距離垃圾填埋場有5公里的距離,村里無力承擔運送垃圾的車費,現在處理的辦法是就近填埋。“垃圾堆多了,就讓在河道挖沙的沙場出車,把垃圾拉到沙坑里埋了。”記者了解到,這些沙坑都位于河床內,垃圾填埋于此,會不會對河水造成污染呢?對此,崔金海表示“污染肯定會有,但也是沒辦法,村里沒有其他地方可以處理垃圾。”“龍鳳村的經濟條件算是中游水平,絕大部分村莊環境衛生整治的情況都和我們差不多。”崔金海說,去年隆化縣專門開過動員會。“所有村支書都去了,會上說政府要給予一定幫助,每個鄉鎮都要配垃圾清運車,垃圾由鎮里統一清運,直到現在也沒見過垃圾清運車的影子,可能是鎮里也沒錢吧!有了車,還要養人,這都需要錢啊!”崔金海說,現在環境衛生整治的費用都需要村里自籌。“沒有收入來源,村里從哪籌錢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他山之石

  邁過“缺錢”這道坎

  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做支撐。然而,這些資金從哪里來呢?

  邢臺市南和縣的做法或許可以給我們一個思路。南和縣在當地探索出了“擠、爭、出、收、捐、罰、代”等多元化籌集資金的模式。據介紹,“擠”是指先投入400萬元對此活動予以支持,又拿出44萬元對各鄉鎮進行補助,實行以獎帶補;“爭”是指積極爭取、整合各種農口項目資金,利用各類民生工程等政策性資金;“出”是指全縣各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凡是有集體收入的村,從集體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環境衛生整治;“收”則是根據各戶人口數征收或依托水費、電費定期收取一定的衛生費,并對臨街門面和攤點收取衛生清掃費;還有“捐”,動員富裕村民、在外經商的本村人、企業老板捐獻一定資金;再有就是“罰”,對違規堆放垃圾者或亂搭亂建者,收取一定罰金;最后是“代”,即對于貧困人員,靈活利用公益崗位和低保政策,以勞代費。

  據介紹,這種多元化籌資模式由村民代表共同參與,開支情況也要及時對外公布,經過一段時期和許多村莊的施行,證明這一套模式是可行的。

關鍵詞:環境,整治,承德責任編輯:燕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