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片警的“群眾路線”—走近衡水民警張廣勝
張廣勝在轄區向居民了解社區情況。 一位老片警的“群眾路線” ———走近衡水市和平路派出所民警張廣勝 58歲的張廣勝是衡水市公安局桃城分局和平路派出所電業社區的一名民警,當片警已經23年。2012年3月,他被診斷為食道癌晚期。接受手術3個月后,他就重返工作崗位,繼續為轄區百姓服務。“都58歲了,還得了這么大的病,為嘛還上班呀?”許多人都勸張廣勝在家休息。但他對工作還真有點兒離不開:“剛做完手術那陣兒,渾身都覺著不得勁,老往醫院跑。這一上班,到社區一轉,渾身都是勁兒,身上啥毛病也沒了。” 老伴張文閣既心疼又無奈:“20多年他就是成天不著家,心里裝的都是所里的事兒、群眾的事兒。” “不圖名不圖利,就圖老百姓說咱警察好” 7月9日一大早,天陰沉沉的。因為第二天要到北京檢查身體,張廣勝就抓緊時間深入轄區。8時一過,他騎著自行車來到電業社區,看看有啥情況。 “二哥,這兩天小區挺安生,你放心吧。”一進大門,小區保安李俊伏迎上來。“這兩天下雨,注意點兒。”張廣勝提醒。 和張廣勝相熟5年多,李俊伏覺得他沒有一點警察的架子,更像自家兄弟。“他在家排行老二,我們都喊他二哥。”李俊伏說,以前二哥身體好著呢,這一得病瘦了30多斤,可他還和從前一樣,每天都在社區轉。 “我到12號樓張春大哥家看看去,前幾天他和樓上有點小矛盾。”張廣勝徑直往小區里走。熟門熟路很快來到12號樓。一進門,71歲的張春拉著他的手不放:“廣勝別惦記了,沒事了。就像你說的,這么多年的老鄰居了,有啥疙瘩解不開?” 在社區警務室工作了23年,張廣勝對轄區情況了如指掌,對待社區群眾就像對自己親人一樣。他所管轄的電業社區緊鄰火車站,轄區有家屬樓78棟、7000多人,門店200多個,情況非常復雜。 只有每個社區都平安了,才能使整個社會平安。“社區工作千頭萬緒,不能等出事了、報警了我們再忙活,那時就晚了。”張廣勝常說,要把防范、疏導工作做在前頭,抓早、抓小、抓苗頭,防止小事拖大。“平時在所里見不到他。一上班他騎著自行車就下社區了,一轉一天,挨門挨戶熟悉情況,每家的情況都摸得一清二楚。”桃城分局紀檢書記、和平路派出所原所長苗志勇曾和張廣勝一起工作了16年,對他十分了解。 每棟樓有多少住戶,哪些是常住戶、出租戶,這些情況都記在張廣勝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并做成了圖表。為了將這些記在腦子里,下班回家后他請老伴做考官,一家一家地考自己。如今,他能指著一家一家的窗戶說出,這家住的什么人,家里什么情況。 一到社區,張廣勝就像進了自家院子。與過路群眾、沿街商販見面打招呼,蹲在大門口與居民嘮嗑。一到晚上,他就拿個小馬扎在街頭一坐,跟商戶們聊天,在飯店多的地方觀察情況,看著沒事了才回家。苗志勇說,這樣社區里有任何情況,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因為工作業績突出,張廣勝有多次被提拔的機會,可都推了。“我坐辦公室不習慣,更適合在基層跑跑顛顛,也愿意和群眾打交道。年輕民警文化水平比我高,還是把機會留給他們吧。” 沒黑沒白地干,你圖個啥?面對別人的不理解,張廣勝回答十分簡單:“我是孤兒,是父老鄉親把我養大,還當上了警察。我不圖名不圖利,就圖老百姓說咱警察好。” “只要和群眾交心,沒有調解不了的矛盾和糾紛” 在社區民警的日常工作中,調解民事糾紛的工作量很大。大家都說,在調解中張廣勝是急性子,也是慢性子。這話怎么說? 急性子是說他心里不能存事,只要轄區群眾有事,他絕不耽誤,就得最快、最好地把事解決了,要不就吃不下睡不著。 慢性子是說他解決問題的風格。社區大量的矛盾糾紛都是因一些瑣碎的小事引起的。百樣人有百樣性格,他去調解時,那些正在氣頭上的、正在爭吵中的群眾,有的說話不好聽,有的態度不友好,有的吵吵鬧鬧,有的哭天喊地,有的罵罵咧咧。不管怎樣,張廣勝永遠都不急,他都聽著、擔著,等對方冷靜下來,他再耐心細致地開始勸說、調解。 72歲的趙大媽家住化建小區,談起張廣勝她先做起了檢討:“我做得不對,為了我們這點小事兒,廣勝還帶病來調解。” 其實趙大媽與鄰居的矛盾不大,就是為了樓道里一塊公共地方。可趙大媽較真,一說起這事情緒特別激動。一看這情形,很多人都不愿擔這事。張廣勝不嫌麻煩。他聽完這家說,再聽那家談,弄清情況找準“病根”。之后,他就開始做雙方的工作,還找來雙方的親戚、同學、同事、朋友齊上陣,都來說和。 張廣勝術后要少食多餐,可為了兩家的事,忙得連口水都喝不上。看著他成天來回跑,趙大媽心疼了:“廣勝你是真心為了我們,從今兒起我聽你的,你讓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從2月25日到5月5日整整100天。春風化雨,兩家和好。“只要和群眾交心,沒有調解不了的矛盾和糾紛。”張廣勝走訪社區時總會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上面記滿了群眾反映的小事和聯系電話:2008年10月,機電公司家屬樓的王某和劉某發生糾紛,調解和解;2009年,木材公司家屬院崔某與對門董某,曾因安裝電表等問題,兩家有矛盾,調解和解……“大家都說我嘴好使。”采訪中張廣勝坦言,因為做手術時切除了部分聲帶,自己說話費勁而且時間不能長,但只要他碰上事,就啥也顧不上了。令他欣慰的是,經他調解的矛盾糾紛,沒有一例反復的。 “我不怕死,就怕離開工作崗位,再不能為群眾服務” 社區民警與群眾打交道最多,管的凈是些鄰里糾紛等瑣事。“20多年,他沒干過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都是一件件平凡小事,得到了廣大群眾的信任。”說起張廣勝,和平路派出所所長鄭振廣不由地豎起了大拇指。 張廣勝的徒弟張沖,2008年剛參加工作時有些抵觸情緒:“學的是刑偵專業,當社區民警處理雞毛蒜皮的小事,沒意思。” 帶著情緒做工作,張沖遇到不少麻煩:入戶走訪敲不開門,調解糾紛沒人聽,了解情況沒人愿意說……張廣勝每天帶著他下社區,轉遍每個小區,走到每棟樓下,了解情況熟悉群眾。幾年下來,張沖的臉雖然變黑了,但是轄區群眾記住了他。“只有你把群眾的事當事,群眾才信任你。”師傅的話讓張沖深有感觸。 為讓轄區治安好、發案少,張廣勝總結探索出了不少社區管理的有效方法———轄區內出租房屋和流動人口多,他創新“以房管人”工作法,督促房主到公安機關辦理房屋出租登記備案,簽訂治安責任書,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在人口管理上,總結出“三位一體”的人口管理模式,對不同人群實行有針對性的管理;注重充分發揮居委會干部和樓院長的作用,轄區不管發生什么大事小情,他都能及時掌握…… 2012年他所管轄的電業社區刑事發案繼續呈下降趨勢,發案同比下降32%,沒有發生一起影響重大的治安、刑事案件和事故。 轄區內大多數群眾都有張廣勝的服務卡,他的手機號也是最可靠的“熱線電話”,有的群眾向他詢問辦事的手續程序、咨詢法律問題,有的群眾發現了可疑的人和事,都能及時打電話找到他。 群眾打電話反映轄區電動車被盜的情況多,張廣勝就組織成立了幾個治安巡邏隊,每組6至7個人,日夜巡邏。此后電動車再沒丟過。 轄區里一位70多歲的老人打電話問他辦戶口的手續,考慮到老人年齡大,腿腳不方便,他幫老人辦好了戶口并送到家里。 “我現在活著每一天都是賺的,能多干一天是一天,也給年輕人做個樣子。”張廣勝堅持每天上班,中午把熬好的藥帶到單位熱熱喝,“我不怕死,就怕離開工作崗位,再不能為群眾服務。”(記者薛惠娟) |
關鍵詞:群眾路線,張廣勝,老片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