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最勁爆的經濟新聞,當數7月1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信息消費,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其中,發放4G牌照、推進三網融合、鼓勵民資進入電信運營市場等外界關注的事項均被提及。
這是繼4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將擴內需提上首位,并明確提出要開發和培育信息消費、醫療、養老、文化等新的消費熱點之后,中國第一次出臺有關信息消費的政策,也充分表明,政府已經認識到中國進入到了信息社會、信息時代,有意扶持新興信息服務產業為拉動經濟和內需的重要力量。
簡單來說,信息消費是指以信息產品為對象的消費活動,對廣大消費者來說應該并不陌生。比如,一部3G手機,從購買開始,再到使用3G網絡產生的流量費用及利用通過3G網絡下載的APP應用進行的網購、訂票等產生的花銷,都是信息消費中的環節。除了這些人們常用的手機、電腦等“傳統”信息產品之外,像網絡游戲、電子支付、通信服務、影視傳媒等等細分領域也都可以劃入到“信息消費”概念中去。
由于信息本身具有累積性和非消耗性的特點,信息本身在使用過程中并不遵循越用越少的規律,而是服從越用越多的規律。所以和其他消費產品相比,信息類產品在消費的過程,實質也是一個信息不斷創造和增值的過程。正因為如此,近年來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等新興產品和服務推動著國內信息消費強勁增長,也使得信息消費逐漸成為擴大內需、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應該說,政府的決策有著充分的事實依據。工信部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信息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7萬億元,較上年增長29%,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近9300億元。預計到2015年,我國最終信息消費規模有望超過3.2萬億元,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1.2萬億元。跟投資和出口這兩項傳統經濟支柱相比,如今的信息消費絕對堪稱“含金量”十足。
信息消費是互聯網發展的產物,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用戶的迅速增加,信息消費也表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不光對GDP增長有貢獻、對經濟發展產生推動作用外,還能讓消費者的消費模式逐步多樣化,在信息消費得到不斷完善后,消費者可以獲得更多產品方面的信息。此外,還能促進企業層面的變革,推動企業逐漸轉變銷售模式,比如,前段時間蘇寧啟動的雙線銷售模式,就是利用信息消費進行的銷售模式的變革。
未來一段時間,信息消費的增長點將主要體現在如何與各個行業進行融合,無論是農業、工業、商業,都將會與信息消費息息相關,并且將會在與各個行業融合后產生非常大的聯動效應,屆時,信息消費除了會切實轉變各行各業傳統的消費模式,還會進一步促進消費產業的升級。評論員朱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