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蟲危害已基本控制
為何我省今年暴發黏蟲危害?對我省農業生產造成多大影響?7月17日,記者采訪了省植??傉痉乐慰瓶崎L張東霞。
張東霞介紹,去年8月,國內華北、東北地區暴發黏蟲災害。大量黏蟲羽化成黏蟲蛾后,飛回南方產卵越冬,由此造成今年黏蟲基數比較高。今年5月至6月,黏蟲幼蟲在江蘇、江西、山東等地羽化成黏蟲蛾,向北方飛遷,進入我省產卵孵化,產出黏蟲幼蟲,因此這次危害我省農作物的是當年生第二代黏蟲。而今年5月以來,我省北中部降雨較多,適合黏蟲孵化發育,最終暴發黏蟲災害。
黏蟲只在幼蟲階段對農業產生危害。它屬鱗翅目夜蛾科昆蟲,喜在溫暖濕潤麥田、水稻、草叢中產卵。黏蟲卵孵化成幼蟲,需8—10天;第一次蛻皮需6—7天;第2次至第5次蛻皮,依次各需3天左右,第6次蛻皮需6—7天。黏蟲每蛻一皮,個頭長大,食量隨之增大。在我省,黏蟲幼蟲以玉米、谷子、高粱葉片為食。大面積暴發時,可將作物葉片全部吃光,嚴重損害作物生長。6次蛻皮變成黏蟲蛹、直至再變成黏蟲蛾,它不再吃植物葉子,而改食花蜜,故不再對農業產生危害。
張東霞科長介紹,在全省多地,省植保總站設有14個測報站。這些測報站,都安裝了測報燈。黏蟲蛾有趨光習性,測報燈吸引黏蟲蛾,值班植保員可借此觀測和記錄黏蟲蛾數量,隨后匯報到總站。張東霞收到數據后,經過年度比對,以預測當年我省黏蟲危害情況。
監測數據顯示,今年飛遷進入我省的黏蟲蛾數量遠超往年,受害面積成為20年來最廣的一次。“因為滅蟲及時,這次黏蟲危害對我省大秋作物的長勢影響并不是特別大。”張東霞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