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7月23日報道,李克強經濟政策引起西方及港臺學者媒體熱議,主要內容如下:
中國經濟新政策非“休克療法”
【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20日報道】李克強總理關于經濟增長上下限的表述,其實是對外資投行近日炒作的“李克強經濟學”的直接否定。其實,只要熟悉經濟史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巴克萊方案其實就是美國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為俄羅斯開出的休克療法的變種,而俄使用休克療法結果慘敗。這種“誘錯式”的炒作,中國經歷得太多了。拋開外資投行的惡意,中國經濟也根本不需要波動,那是不必要的代價。
【臺灣《旺報》7月15日報道】瑞銀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將“不做刺激,用短期經濟下滑而換取長期經濟增長”與“李克強經濟學”畫上等號,并未涵蓋其本質。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李克強總理最近提出“經濟下滑不出下限”的要求表明,他領導的新一屆政府仍然重視經濟增長,但不會采取一種魯莽的“激進措施”或者“休克療法”來解決面臨的諸多問題。
【香港《頭條日報》7月15日報道】近期“李克強經濟學”在投資界引起廣泛討論,甚至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誤讀。第一個誤讀,就是認為政府對經濟增長容忍度大幅下降,進而推斷今年GDP增長遠低于7.5%的機會很大。另一個常見的誤讀,就是對財政和貨幣去杠桿化產生過度憂慮,擔心會為經濟帶來極嚴重的負面影響。
“穩增長調結構”仍是政策核心
【美國《華爾街日報》7月15日報道】巴克萊創造出新詞“李克強經濟學”,用以描述李克強的經濟政策,意思是:不推出經濟刺激措施、去杠桿化加結構性改革。但澳大利亞投行麥格理的觀點可能更加貼切———中國將在改革和微調的混合模式下摸索前進。
【臺灣《經濟日報》7月15日報道】臺灣政大教授童振源表示,巴克萊的“李克強經濟學”沒有明確目標,只是現象的觀察,而大陸早已展開結構調整。浦東(上海)臺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表示,巴克萊的只是一家之言,把問題過分簡化,“調結構、促改革、保穩定”才是政策的核心。
【臺灣《經濟日報》7月16日報道】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等表示,盡管排除大規模刺激措施的可能,但李克強在廣西提出確保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傳達了將維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的平衡,中國經濟成長率下限應是7%。若低于7%,可能采取擴大財政支出和降息來穩增長。
【路透社北京7月11日電】無論是強調在金融領域守住系統性風險底限,抑或李克強此次明確“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的提法,均透露出新一屆政府將以較往屆強勢的態度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而在政策選擇上或許會更多放在擴大內需、提振消費及加大節能環保方面的投資等。
改革金融體系將是重要任務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7月15日報道】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李克強總理將努力實現今年全年7.5%的增長目標,并且將會采取一些行動。
可能采取的措施存在兩個鮮明特點:一是不會把所有開支負擔全部壓在地方政府身上,中央政府將會承擔更多責任。這意味著,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因為地方政府增加開支將促使中央政府不得不放松貨幣政策。二是國務院不會直接刺激制造業,而是會把重點放在用于防治污染和促進消費的基礎設施上。這樣既可以幫助穩定經濟增長,又不會導致經濟扭曲狀況惡化以及融資杠桿增加。
【香港鳳凰網7月17日報道】高盛表示,李克強總理在之前的講話中很少提到“穩增長”,更多強調控制金融風險以及調整經濟結構,但7月9日在廣西調研時,明確提出要確保經濟增速不滑出“下限”。雖然這暗示政府對短期增長的容忍度有限,但是短期內出臺大規模的財政或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不大。盡管如此,中國可能采取溫和的財政擴張政策,如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放緩人民幣升值速度以支持出口。
【美國之音網站7月18日報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經濟學家黃育川表示,合理實施李克強總理一直倡導的城鎮化和改革金融體系是中國經濟走上平衡發展的當務之急。黃育川稱,城鎮化、特別是更加有效的城鎮化策略是最根本的;改革金融體系,讓更多資本可以自由流入流出,特別是放松資金流出中國的限制,將十分有益。
【路透社北京7月19日電】中國央行決定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彰顯北京決心開始糾正金融系統和經濟其他部門的扭曲,以實現經濟轉型,從出口和投資為導向的經濟增長轉變為消費為導向的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在李克強總理就任4個月后就推出,這表明決策者對推行極具挑戰性的改革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