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近日,記者采訪發現,由于黨政群機關、事業單位臨退休或已退休的官員,大量在慈善組織擔任負責人,慈善組織“去行政化”難度仍然很大。
老干部進社團僧多粥少
原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上海市社會團體管理局局長方國平,在快退休時轉到上海最大的慈善組織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任副理事長、秘書長。方國平說,為體現“去行政化”,他是辭去原行政職務轉到市政協后,再擔任現有職務。
一位西部省份的民政局長說,由于“僧多粥少”,本地區的慈善組織已很難再安排下老干部擔任負責人,成了他最撓頭的事。
記者采訪發現,越是到基層,慈善組織由退休官員“挑擔”的現象就越普遍,這在全國已是共同的情況。
破壞公平公開民間屬性
老干部任職慈善組織,最被社會詬病的問題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任職時多是領導任命,選舉也是走過場,使得一些地方的慈善組織成了老干部“俱樂部”;二是募捐時常以行政影響力影響捐助人,造成“以權募捐”的事實;三是捐款時缺少專業化知識和技能,慈善效果差。
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盧漢龍說,這些行為都破壞了慈善講究公開透明、公平競爭的民間屬性。從法理上看,退休官員不是不可以到慈善組織任職,關鍵是這些老干部轉到慈善組織后,在使用行政、社會資源時應有法有規,要講究“公益倫理”。
專家稱擔要職應參選
慈善組織任職的老干部分兩大部分,專家認為,對于未在慈善組織的老干部,可按現代慈善標準嚴格要求,如任職慈善組織,今后首先需通過國家組織的社會組織工作師、會員管理師或勸募師等工作人員資格考試;擔任慈善組織負責人和項目管理人員的,應公開參與招聘和差額選舉;對于“以權募捐”和運用善款不妥的,要進行問責。
對于已在慈善組織任職的老干部,則可逐漸改變,慢慢消化。如可規定這些老干部在慈善組織任職的最大年齡,或是規定只能在慈善組織干滿一屆,再要任職則需參照“新人新辦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