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南方日報記者再次來到三沙,感受并記錄下這座島嶼城市的轉變三沙建市一年,晉卿島能洗淡水澡了
【提要】一年來,三沙市在海水淡化上下了不少力氣。目前趙述島、晉卿島、永興島均有海水淡化設備,同時還計劃在永興島上再引進一臺日供能達1000噸的海水淡化設備,居民可以用淡水洗澡了。
南方日報海南日報三沙特派報道組
南方日報記者張婧梁文悅張學斌攝影:南方日報記者肖雄
2012年7月24日,海南省三沙市人民政府在永興島正式掛牌成立。三沙市成立之際,南方日報作為唯一外省省級媒體直擊全程,并刊發了數萬字的報道。
一年以來,作為中國最年輕的地級市,三沙市一直緊張有序地推進基礎設施的建設。醫院、電力、通訊等與民眾生活緊密聯系的工程或已建成投入使用,或正熱火朝天地施工,城市面貌有了令人欣喜的進步。
如今的三沙到底有哪些新變化?今年7月,南方日報記者再次來到三沙,感受并記錄下這座島嶼城市的一年來最令人欣喜的轉變,重點介紹其中轉變最為明顯的三處。
漁民用上太陽能
一年來,三沙市在海水淡化上下了不少力氣。目前趙述島、晉卿島、永興島均有海水淡化設備,同時還計劃在永興島上再引進一臺日供能達1000噸的海水淡化設備。
正午時分,三沙市晉卿島一座用木板、油毛氈搭起的低矮的小屋里,兩臺小吊扇正不停地轉動著,吊扇下方是兩張鋪著竹席的床,斜對著床擺放著一臺小電視。這是符顯的家,他今年24歲,與哥哥一年中約有半年住在這里,靠潛水捕捉海味為生,剩下半年則呆在瓊海市譚門鎮家中。
“剛來這里的時候條件很艱苦,喝的水是從海南島運過來的,生活用水靠下雨;用電靠柴油發電機。為了節約,每天天黑了才發電,10點多就關掉。”符顯告訴記者,雖然島上也打了井,但井水味道并不好,洗澡都不行。
三沙市的漁民此前的生活狀態大多與符顯類似。用年近六旬的北島居民黃宏波的話說就是“石頭壘灶、洗澡看天”。如今,這樣艱苦的日子,隨著三沙市的發展而逐漸遠去。
“柴油發電有污染,噪音又大!現在好了,24小時不斷電!”鴨公島漁民李獻鵬把自家的太陽能發電系統當成“寶貝”。這位50多歲的老漁民在每次臺風、暴雨來之前,都會將太陽能電池板拆下來收入屋中好好保護。這套太陽能發電系統目前三沙市漁民幾乎每家都有一套,由某光伏企業捐贈。
除了24小時不斷電,最讓晉卿島漁民勞朝登開心的是終于可以洗上一個淡水澡了。7月21日,一套價值30萬元的海水淡化設備在晉卿島安裝完畢。這套設備每天能提供飲用水2噸、生活用水28噸,基本可以滿足晉卿島漁民生活所需。“井水味道太重,不能洗澡,我這幾天都是在海里洗,現在終于可以洗上一個舒服的淡水澡了!”
為了滿足島嶼發展和漁民生活需要,三沙市一年來在海水淡化上下了不少力氣。目前趙述島、晉卿島、永興島均有海水淡化設備,同時還計劃在永興島上再引進一臺日供能達1000噸的海水淡化設備。
生活條件逐步改善,讓漁民們期盼著更美好的未來。“聽說政府要建小樓租給我們。我還希望島上能建小學和幼兒園,這樣孫子孫女就可以來這邊讀書了!”永興島漁民鄭有柏對新居充滿了期待。
根據三沙市的城市規劃,各島漁民將逐步搬出目前居住的簡易木屋,搬入政府統一規劃設計的新村,漁民們期待的幼兒園和小學,也正在設計中。
坐在家中等生意
對于三沙漁民來說,頻繁往來的“瓊沙3號”不僅帶來了物資,也讓他們走上了一條全新的“致富路”--隨著三沙“人丁興旺”,他們只需等著客戶上門就行了。
“嗚嗚……”隨著輪船抵達的鳴笛聲,“瓊沙3號”補給船披著黎明的朝霞,緩緩駛入永興綜合碼頭。鄭有柏早早地守在了碼頭上,在下船的人中搜尋著孫女的身影。與鄭有柏一樣,不少接親友的居民及運輸物資的車輛早已等候在此,平時安靜的碼頭變得十分熱鬧。
對于這個全國管轄海洋面積最大、地處最南的城市而言,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船舶。目前三沙市運送物資主要依靠“瓊沙3號”補給船。這艘船下午5時左右從文昌出發,第二天早上抵達永興島。
從1978年至今,“瓊沙號”歷經三代,被西沙人親切地稱為“生命之舟”,肩負著永興島淡水和物資補給的重任,也是目前唯一屬于三沙市的陸島交通運輸船。
鄭有柏對“瓊沙號”充滿著感情:“以前每當瓊沙3號船靠岸,島上的人就像過年一樣,有水有菜了!”
現在,島民們對“瓊沙3號”的到來顯得“冷靜”了許多。“以前一個月來一次,現在一個月要來4趟!”鄭有柏說。
對于三沙漁民來說,頻繁往來的“瓊沙3號”不僅帶來了物資、方便了出行,也讓他們走上了一條全新的“致富路”。漁民黃遠(化名)家有一間約5平方米的小木屋,這個房間塞滿了海蛇、海馬、海參等各類海產品。
“老板,有沒有好點的海參?”在不到半小時的采訪中,先后有兩撥顧客從他家購買了數千元的海產品。“以青衣魚為例,這里只要30元一斤,但在海口要賣一兩百。”一名顧客說。
“以前我們捕的魚只能等魚老板收購。”黃遠說,隨著三沙“人丁興旺”,現在魚開始“搶手”了,只需等著客戶上門就行了。
雖然“瓊沙3號”的增開為三沙運送了更多的物資,但面對當地的快速發展,它的運力仍顯不足。對此,三沙市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賈增祥表示,新補給船“三沙1號”正在建設中,預計明年交付使用。“新船排水量8100噸,貨運能力比‘瓊沙3號’增加9倍。”
最讓48歲的鴨公島漁民黃登毫充滿期待的是每隔20天島際交通船“甘泉島”號將為各島漁民免費送淡水。這艘161噸的船剛剛引進就受到了漁民們的歡迎。“每星期至少通行西沙所有島嶼一次,島上軍民可免費乘坐,臺風天也不擔心沒水喝了。”黃登毫說。
綠島建設與守護
島上建設的第一個項目是永興污水處理、西沙垃圾收集轉運項目。為了保護島礁水土不受海浪侵蝕,三沙市政府還在西沙開展起“綠化寶島”植樹行動計劃。
鄭有柏雖然只在永興島居住了5年,但幾十年的漁民生涯讓他對西沙諸島如數家珍。“以前很多島上面沒這么多樹,都是漁民帶過來種上的。”
從廣袤的南海之上遠眺永興島,如同畫家在海天之間畫下的一抹翠綠。這珍貴的綠色,是官兵、漁民幾十年努力的成果。這里椰樹成群,干凈美麗,看不見一點垃圾。
一年前,當眾多項目還在雛形時,三沙市就率先出臺《關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我們建設的第一個項目是永興污水處理、西沙垃圾收集轉運項目。”三沙市副市長馮文海說。
目前,永興島污水處理工程項目一期已經竣工,處理后的水用于綠化澆灌、道路清洗、建筑用水、沖廁用水。與島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垃圾處理和園林綠化,主要由三沙市環衛管理站負責。
42歲的許師蘭是永興島上的一名環衛工,她和丈夫已經在這里居住了十幾年。“我們家原來也是捕魚的,一聽要招環衛工人,我就報名了。”隨后,許師蘭如愿“上岸”,和另外10名同事共同守護著永興島的環境。
為了保護島礁水土不受海浪侵蝕,三沙市政府還在西沙開展起“綠化寶島”植樹行動計劃,在趙述島、晉卿島等地種植易成活的植物。“經過反復調研和試種,步麻樹成了首選,并逐步在各小島推廣種植。”三沙市國土環保部門負責人史國寧介紹,樹木都是從海南本島運來的,目前種植花草2.18萬平方米,植樹2930多棵,花木600株。
“誰種的樹長得好,政府還有獎勵!我們也希望樹能快點長大!”鴨公島漁民阿任說,政府鼓勵大家動手,用淡水灌溉,把原本只有一棵樹的鴨公島變成綠島。
此外,為了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三沙市政府還放流過多種海洋生物;在趙述島建設400米水下人工礁體工程,保護島礁體不被海水沖刷;永興島也正積極創造條件應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逐步替代柴油發電;大力開展珊瑚礁生態保護工程和海洋生物保護區建設,逐步實施島礁生態修復工程;建立生態環境應急處理、監測、執法體系……
三沙市委書記、市長肖杰接受本報專訪,談履職一年感受“目前移民三沙并不現實”
南方日報:這一年履職來感覺如何?
肖杰:時間過得很快。我越來越覺得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同時壓力也很大。
壓力大是因為三沙工作事關國家大事,全國人民都非常關注。這種關注支持對我們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如果不努力工作就對不起國家,對不起組織,對不起人民;如果工作沒有進展,沒有效果,老百姓不會滿意。我們壓力很大,因為所有人都對你充滿期待。
南方日報:工作中讓您印象最深刻、最高興的事是什么?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
肖杰:最高興的是我們的工作,按照中央的戰略意圖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要求,在這么短時間內,克服了許多困難,最終都落到了實處,取得了成效。
困難的話,比如說永興島的污水處理項目,這個項目在三沙市成立之前就一直醞釀著,但卻一直沒能動工。因為涉及的單位很多,這中間的協調工作很困難,也比較復雜。
從整個工程的設計、招標到施工階段,我們不知道開了多少次會,不知道和有關方面協調了多少次。但我也感到很欣慰,項目建設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部隊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一期工程順利建成投入使用,結束了永興島沒有環保設施的歷史。
南方日報:與大陸基建不同,在海島施工是否面臨更多的難題?
肖杰:在海島施工真的很不容易,每一件事都倍加艱難。首先是砂、鋼筋、水泥等建筑材料都要從海南島等運過來;我們的“瓊沙3號”運量有限,缺乏交通運輸工具,再加上運輸成本、人工……算下來這里的建筑成本是海南島的6倍。
其次海島環境是高鹽分、高強照,對建筑的腐蝕性高。建筑是百年大計,要經得起鹽堿的侵蝕和臺風的考驗,對建筑質量要求更高。最后,海洋不比陸地,施工條件相當復雜,臺風、海浪等氣候因素都會影響施工的工期進展。
面對這樣的交通條件、資源條件、施工組織條件及對建筑物的高要求,我們前期必須做大量的論證和評估及實地調研。
南方日報:不少網友非常關心三沙市的建設發展,也有網友提出想要“移民”三沙,目前有什么政策嗎?
肖杰:由于三沙土地空間的限制,大規模遷徙人口進來并不現實。如果很多人遷進來,衣食住行、就業、求學等生產生活都將難以保障,同時還會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
雖然“移民”進來不大現實,但我們在居住證這塊會有所創新。比如在三沙居住相對短的時間可以辦理臨時居住證,持有居住證就可以享受到一些優惠條件,比如交通、就業、讀書等方面的保障。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也正在嘗試研究符合三沙實際的特殊政策。
南方日報:對未來的三沙市發展,政府會有哪些規劃?
肖杰:下一步思路是我們一貫推行的,在“維權、維穩、開發、保護”的八字方針下,把三沙建設成為“體制機制創新,基礎設施完善,生產生活便利,產業特色突出,人與自然和諧”的海域邊境城市。通過這樣的目標,最后歸納出“主權三沙、幸福三沙、美麗三沙”,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為建設美麗中國·海南篇章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