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仍可期
阿根廷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豪爾赫·卡斯特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結果。從變動曲線看,變動幅度在可控的調控范圍內。長期看,這一減緩增速、提高質量的政策利于經濟長期健康發展。
他說,中國經濟之所以取得穩定快速增長,關鍵因素是中國穩定的政治體制。過去三十多年中國領導層堅定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并取得成功,現在可以看出,新的領導層正在著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優化經濟結構。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安德烈·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中國經濟目前面臨增速放緩問題,有一些學者認為中國可能與當初的日本一樣在長期快速增長后會陷入持續低迷,但中國與日本情況不同,中國具備更堅實的增長動力,例如龐大的內部市場、更為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更為有效的宏觀調控等。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國際市場部高級經濟師彼得·布坎南認為,目前中國經濟沒有嚴重的“硬著陸”風險,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有望見底反彈,今年中國經濟預計將增長7.5%,明年增長8%。他說,當前世界經濟總體回暖,中國新一屆政府采取以“量”換“質”的方針有利于實現經濟增長由投資拉動型向消費拉動型轉變的長期目標。
加拿大亞太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張康清認為,目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因為中國經濟總量大,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強;二是消費、外貿、政府和民間投資等此消彼長,拉動經濟增長。
美國知名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研究員陸瑞安表示,近期部分人士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有過度之虞,中國經濟在中長期仍有較強增長動力,而中國政策制定者需要推動居民收入和消費增長,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調整需加快
卡斯特羅認為,隨著外部貿易環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增長動力應當來自國內市場。這一轉變將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如何推行相應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使之適應這一調整過程,是對中國決策層的一大挑戰。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與世界經濟總體形勢有關,也與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下降、對能源原材料需求增加等因素有關。目前,中國經濟增長追求質量而非數量,這意味著中國正在進行戰略調整。堅定的政治決心、明智的舉措加上增長潛力仍很充足,這使得中國經濟能夠保持平穩增長,并在這一過程中推進發展方式轉變。
張康清說,中國經濟穩定發展和轉型對世界經濟具有舉足輕重影響。從世界工廠到巨大市場、從出口大國到進口大國、從重要的外資目的地到對外投資國,中國因素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不僅是世界經濟的積極參與者,更要做國際經濟規則的重要制定者。
陸瑞安說,中國政策制定者當前并未推出大規模刺激計劃,而是采取多項改革措施,這表明政策制定者致力于尋找推動轉型的平衡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明顯的溢出影響。在未來數年間,中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球經濟總量將增長1.5%。
卡斯特羅認為,中國經濟調整具有世界性影響,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可能會影響部分原材料出口國,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經濟轉型和內需增加將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由此帶動資本和消費增長,特別是有利于中國工業技術創新的高科技產品和設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