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解放軍遼寧興城基地的著陸訓練區,請注意其四條攔阻索位置。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道,中國的航母艦載機訓練中心可能引入了烏克蘭的艦載機彈射系統。中國未來的航母編隊不僅將包括像“遼寧”號這樣的滑躍式航母,也將包括先進的彈射式航母,可以搭載重型艦載戰斗機赴遠洋作戰。
外國媒體稱,從解放軍航母航空兵的訓練情況來看,中國可能開發建造加裝彈射器的先進航母。解放軍已建成兩座航母艦載機訓練中心,用于訓練未來的艦載戰斗機飛行員。這兩座設施都模仿航母甲板而建,其長度與中國未來航母的起飛甲板相當,并配備有戰機起降控制系統。中國建成的兩座航母艦載機訓練中應該有一座配備了艦載機彈射系統。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指出,烏克蘭的航母艦載機訓練中心不僅建有滑躍式起飛裝置,也有彈射式起飛裝置。該裝置配有完備的電力供應系統、鍋爐和蒸汽艙,能以240千米的時速彈射艦載機。報道猜測,烏克蘭可能已經向中國出口了同類設施,因此中國建成的航母艦載機訓練中心可能已經加裝了艦載機彈射系統,而解放軍新近組建的航母航空兵可能已經開始訓練彈射離艦,從而為未來登上配備彈射器的航線做好準備。
《漢和》揣測,解放軍可能已經開始為其未來航母開發艦載預警機,而大型艦載預警機只有在彈射型航母上才能起降,因此解放軍未來裝備的航母中肯定會有彈射式航母。利用這兩座訓練設施,解放軍將強化訓練其艦載機航空兵。
1983年,一艘60000噸級航空母艦在尼古拉耶夫船廠開工建造,當時這艘航母被命名為“里加”號,隨著上世紀80年代后期蘇聯政治的不斷動蕩,“里加”號幾度更名,直至我們今天熟知的“庫茲涅佐夫”號。而就在“庫茲涅佐夫”號動工的同時,遠在千里之外的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一個與之配套的科研訓練中心經過7年的建設剛剛完工。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艦載機飛行員模擬訓練中心,“庫茲涅佐夫”號所有涉及起降的設施都能在這里找到——12°滑躍起飛甲板,著艦攔阻索以及雷達和光學助降系統,這些都與日后航母上的一摸一樣。這一科研訓練中心后來被稱為“尼特卡”(Nitka),俄語的意思是“飛行員”。20世紀80年代末,蘇-27K (后來的蘇-33)、米格-29K和蘇-25UTG的原型機開始在“尼特卡”進行試飛,與此同時,蘇聯海軍精心挑選的飛行員也開始在“尼特卡”進行航母起降訓練,準備迎接航空母艦的服役。
但在1991年,蘇聯解體,獨聯體各國開始“分家”。按照地理位置劃分,“尼特卡”成為蘇聯留給烏克蘭的“遺產”。但在烏克蘭所繼承的海軍裝備清單中并沒有航空母艦,因此“尼特卡”只能閑置。直到1994年,俄羅斯海軍決定保留“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于是俄烏雙方商定,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借用“尼特卡”訓練艦載機飛行員,并支付“尼特卡”的部分運營費用。由于在政治上俄烏兩國分歧越來越大,關于俄羅斯使用“尼特卡”訓練的問題雙方并不總能達成一致。
1998年、2003年、2008年和2009年,俄羅斯都沒能在“尼特卡”完成飛行訓練。前兩次是因為費用問題沒能達成協議,2008年則是因為政治問題——烏克蘭政府在政治上支持格魯吉亞使用武力鎮壓南奧賽梯的民族獨立運動。到了2009年,“尼特卡”的部分訓練設備出現了老化現象,由于硬件問題,俄羅斯也取消了當年在“尼特卡”的訓練計劃。
據報道,彈射式航母與滑躍式航母相比,作戰能力有質的提升。滑躍式航母無法給艦載機提供額外的動力,艦載機的起飛只能依靠自身發動機的推力,這導致艦載機的起飛重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作戰能力自然也會降低。彈射式航母則可以給重型艦載機提供額外的動力,保證它順利起飛。
其次,在相同的時間內,滑躍式航母放飛艦載機的數量大大少于彈射式航母。滑躍式航母艦載機起飛除依靠自身發動機的推力外,只能依靠來自空氣的升力。所以當艦載機滿載彈藥和燃油準備起飛時,航母必須調整航向,以借助風力確保艦載機順利起飛。如果風向發生變化,航母就必須不斷調整艦體來適應。相比之下,彈射式航母沒有這種“煩惱”,不管風向如何都可彈射艦載機。另外,彈射式航母一般都會裝備多部彈射器,艦載機起飛的速度非常快。美國海軍的資料顯示,彈射式航母平均每1分鐘可放飛1架預警機,而滑躍式航母平均每4-5分鐘才能放飛1架艦載機。
最后,滑躍式航母上無法起降大型預警機,這是它相對于彈射式航母最大的劣勢。如果沒有預警機支持,航母艦載機編隊的遠程作戰能力就無法發揮。此前美軍一直不看好解放軍未來的航母力量,就是基于這一原因。如果中國海軍能夠裝備彈射式航母,美軍就必須重新評估中國未來航母編隊的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