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班背后是教育資源的分配
連線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中國教育政策評估與研究中心主任勞凱聲。
勞凱聲:分班這是一個老問題了,特別是在中學已經是一個多年的老問題了,現在的問題就是分班的標準在不斷的翻新,這就帶來了很多人對這個分班的意見。我并不反對分班,中國古人說過,因材施教,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我們找不到兩個完全一樣的學生,因此根據學生不同的天性,不同的特點,不同的興趣取向等等來對孩子進行個別的適應他的特點的教育,這是符合教育的規律的。
勞凱聲: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我們現在的中小學的分班從取向來說已經不是從孩子的天性、本身的興趣出發,而是從社會標準,比方說從應試教育標準,這樣一種分班問題就比較大了。而最近幾年,對分班又插進了一些更新的東西,比方說根據錢和權,這樣一種分班危害性更大,已經損害了社會基本的價值理念,損害了社會公平。
勞凱聲:分班、擇班表明了一種社會需求,家長希望通過某種關系把孩子送到所謂的學校重點班,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做法使孩子將來有一個比較可靠的前途。這一件事情的背后,反映了社會對人才、對學校教育的基本看法。也就是現在整個社會從大的方面來說不是從不拘一格的來理解人才、選拔理財和使用人才,而是一種模式,因此就逼著學校教育必須按照這個模式來培養人才。這樣就會導致整個學校的教育循著一種應試教育方向發展。
勞凱聲:從微觀的方面來說,學校的評價制度也就是學校對一個孩子的各個方面的發展水平,他的評價方式、評價理念和評價制度也是一種從一化的東西,而不是通過一種多樣化的理念去看待一個孩子。從整個學校教育來說,他是按照應試教育的方向來培養孩子,按照這樣一個方向來培養孩子。
勞凱聲:無論是按照分數還是按照成績來分班,還是按照我們剛才說,比方說父母、金錢這些標準來分班,對于孩子心理發展來說都沒有任何好處,因為從分班來說他實際上如果他取向不一樣,最后達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是按照孩子的天性,通過一種多樣化的教育這樣一種方式來使每一個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在這樣一個理念基礎上我們進行分班,是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如果我們是按照成績的好壞,首先已經把這個學生用一種模式框死了,考試成績不好你就是差學生,對他的心理打擊,他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如果再滲透了權力、金錢對孩子的身心各個方面的影響,就更不好了。
勞凱聲:實際上,我想從目前來看這種分班不僅僅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實際上對老師來說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我覺得從一個老師來說,從教學本身的要求出發,每一個不同的孩子對于老師來說都是一種挑戰。
勞凱聲:分班的背后是教育資源的分配,重點班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教育資源,差的班普通班不能獲得這么好的資源,教育資源在老師當中的分配不平等,不僅造成了學生當中的不平等,受教育機會的不平等,而且帶來老師之間的各種各樣的矛盾,所以我覺得分班帶來的問題是非常非常之大的。
在平陽縣如今一說到重點班,都會觸及家長和學生們敏感的神經,這些年來很多的初中雖然依然堅持分班但是手段更為隱蔽,分出的重點班也美其名曰寄宿班。而在這些所謂的“寄宿班”中,則匯集了整個級段的所有成績前茅的學生,當然其中也有少數的真正寄宿生,這樣就顯得更加逼真,能更好的應付上級的檢查。
老師:目前社會現在學生和家長對于學校的考核還是以升學率和升重點高的人數為標準,學校為了提高名氣,我們除了加強管理提高教學質量之外,還是會采取分班的方法來提高學校的升學率,這樣可以保證優秀學生的重點上線率。學校雖然有時候也是不愿意這樣做,但是一個班級學習的氛圍真的很重要。好的,要學習的學生在一個班級,他們就會相互競爭,促進學習,學習氛圍就會很好,也是便于我們的管理。當然這樣分班后,差的學生都聚集到一塊也就更加差了。有些中等的學生進不了寄宿班,成績往往也會有所下降,不過這樣對于其實整個社會整個教育下都是這樣一個情況,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勞凱聲:如果分班的標準從孩子的天性,他們的興趣等等這樣一些因素出發來貫徹因材施教的話我是同意的,但是目前的分班不管是要重點班或者普通班,或者現在變個花樣叫住宿班等等,實際上都是造成了教育資源分配上的不平等,也就是說一部分的學生他可以獲得比較好、比較優質的教育資源,而另外一方面學生不能獲得這樣好的教育資源,可能就會造成實際上的社會不公平,所以我覺得這樣一種分班我是完全反對的。
勞凱聲:上當然不可否認在一所學校有年輕一點的老師有老的教師,老教師肯定經驗比較豐富,知識比較深厚,相對的年輕的教師因為他剛剛畢業,可能各方面的經驗稍微要差一些,因此很自然作為學生家長為自己的孩子選擇更好一點的老師。但是你學校總是有這樣一些差距,怎么辦我還是主張好的和差的如何通過一種比較好的均衡一點的搭配,讓每一個孩子受到相對的比較公平的教育,而不是把好老師集中在某一個重點班,其他的孩子都上一些享受到的教育資源,其他教育資源比較差,就會帶來不公平的問題。
勞凱聲:實際上像這樣一種社會現象并不是學校單方面,也不是家長單方面的問題,它是一種綜合性的問題。我非常理解這些家長,如果我的孩子面臨這樣一個問題我自然,可能也會選擇和這些家長一樣的做法,就是去找關系把自己的孩子能夠送到一所好的學校重點班去。
勞凱聲: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宏觀的方面,有微觀的學校方面,從兩方面共同來努力,也許在未來幾年慢慢的把這樣一種傾向性得到遏制。從大的方面,我堅持認為現在使用人才、認識人才這樣一種理念是有問題的,也就是說我們當前這個社會具有一種非常典型的學歷社會特點,使用人才不是看他的真才實學,而是看他有多大的學歷,是哪個學校的文憑等等,這是一個典型的學歷社會的特征。因此,我覺得要改變現在我們非常擔心的社會亂象,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社會各個方面在認識在選拔使用人才的時候要不拘一格,固然我們上過大學可能是一個人才,但是沒有上大學的自學成才是不是只要他真才實學,我們也可能網開一面給他們成才的機會。也就是說我們從大的方面來說,整個社會應該變現在的獨木橋成一個立交橋,這樣我們就可以每一個人根據自己的特點、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興趣來選擇一條成才的道路,這是一個大的方面。從小的方面,從學校來看,我們能不能改變對一個學生的看法,學生固然都是千差萬別的,學生與學生是不同,這種不同并不像我們一般的,習慣的認為是他是一種好與差,是優秀與低劣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