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燒紙季” 路口燒紙,是陋習也是無奈
8月20日(農歷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也是民間習俗中的“鬼節”。“鬼節”將至,又到了十字路口集中出現燒紙祭奠行為的日子。燒紙寄托哀思是很多人的習慣,但這種方式不但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火災的隱患。燒紙祭祀在市民心中根深蒂固,記者調查發現,只有個別受訪者表示接受新興的祭祀方式,大部分人則認為燒紙祭奠已逝親人是別的方式無法取代的。 又到一年“燒紙季” 燒紙是祭祀活動中一項重要內容。農歷七月十五將至,記者日前走訪省會一些小市場發現,出售紙制祭祀用品的小商販生意紅火。北宋路附近的一名小商販介紹,“這幾天祭祀用品賣得非常好,是平時的好幾倍,估計到七月十五時會賣得更好。”商販說,按照往年的經驗,到“鬼節”前幾天,出售的紙制祭祀用品是平常數量的數十倍。 在橋西居住的郭老先生說,每年清明、七月十五等幾個祭祀的節日,他家周圍每天都能看到有人在十字路口燒紙。石家莊外地人口多,回鄉祭祀路途遙遠,這樣祭奠親人也是無奈的選擇。不過也有市民表示反感。作為“80后”李女士就說,晚上看到路邊燒紙的人覺得不文明,路口燒紙不但污染環境,還是封建迷信。“去年晚上回家的時候遇到很多人在路口燒紙,心里多少有些害怕,我都遠遠地躲著走。” 路口燒紙是無奈之舉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目前產生了網上祭祀等各種新興的祭奠方式,但大部分市民認為,燒紙是必要的祭祀方式,網上祭奠不足以表達對已逝親人的思念與緬懷之情。不少人建議設置一個專門燒紙祭奠的場所,這樣既便于大家祭祀,也干凈衛生,能極大極減少環衛部門的工作量。 剛剛買完祭祀用品的小張是邯鄲人,今年24歲,家在邯鄲。在石家莊工地打工的小張早早失去了父親,作為家中惟一的男孩,逢年過節祭奠父親就成了他的責任與義務,這次母親從老家專門打來電話,讓他別忘了七月十五給父親燒紙。“我家是農村,從小父母就帶著我去給爺爺上墳,所以覺得燒紙祭祀是兒女對已逝長輩應盡的孝道。。”小張說,他也知道在大街上燒紙不文明,往往要等到晚上23時之后才去燒紙,一見有警車經過,就怕是有人覺得他污染環境報了警,忐忑不安。 和小張一樣,肖女士也覺得在十字路口燒紙很不好意思,總覺得會被路人認為素質太低。肖女士大部分同事都是外地人,七月十五不少人都會去給逝去的親人燒紙。“我好歹也是大學畢業,知道什么是文明行為,哪些是陋習,但是單位不放假,沒法回去給親人上墳。如果石家莊能在路口設置幾個固定的場所,誰也不會冒著被人白眼相看的風險,厚著臉皮在大街上隨便燒紙。” “鬼節”燒紙徹夜不休 新華衛生隊機掃科張科長對七月十五路口燒紙一事也很無奈,燒完紙后地面留下的黑色污漬很難清理,給環衛工人帶來不少麻煩。新華區一名環衛工人說,新華區和橋西區是老城區,燒紙的人多,都在十字路口,紙灰用笤帚一掃,就會飛起來,根本沒辦法掃到一起。 作為一個新興城市,石家莊的人口來自全國各地,風俗也相異,有的在七月十五當晚燒紙,也有的需在凌晨,甚至有的是在清晨。據張科長介紹,每到燒紙的日子,從凌晨3時路口就能看到有人燒紙,一直到清晨六七點還是絡繹不絕。環衛工人也不能驅趕和催促,只能在旁邊等著他們燒完后再進行清理,工人們無法正常下班。張科長呼吁市民文明祭祀,如果“禁燒”無法實現,或者政府想一個疏導的辦法。 燒紙也會給城市帶來危險。2013年4月,一名老人在路邊燒紙引燃綠化帶;2013年4月,重慶一市民燒紙引燃周圍枯草造成火災;2013年4月,《半島都市報》報道,清明期間膠州市失火18起,其中就有兩起是燒紙引起;記者在網上搜索到,2010年,青島因燒紙祭祀引發9起山火,兩死一傷。 改掉陋習需循序漸進 石家莊城管委工作人員介紹,燒紙祭祀是市民的風俗習慣,城管委暫時對燒紙的行為沒有規定,但是市容處在這些時候會加強對市容市貌的清掃和管理,盡量在七月十五前后讓城市仍然保持清潔。 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社會學者梁勇。梁勇認為,每年的清明節燒紙祭祀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每到這種日子國家也會投入大量的人員來管理,但是在七月十五“鬼節”的時候投入則不多。雖然這種祭祀方式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但卻是是一種陋習甚至說是惡習,這種習慣已經在老百姓當中根深蒂固,如果突然采取“禁燒令”,市民恐怕難以接受,帶來不必要的矛盾。堵不如疏,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來改變,比如可以讓市民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進行燒紙,給大家一個專門燒紙的場所,讓大家可以慢慢接受。(記者 劉濤 李保健)
|
關鍵詞:燒紙,路口,祭祀 |